APP下载

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2014-02-18高军林王萍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护壁护筒荷载

高军林 王萍

摘要:现代房屋建筑中最基础的一项施工工程就是地基基础工程,它的质量好坏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本文主要阐述了确保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建设有效措施,并具体分析了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流程和施工要点。

关键词: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建设是房屋建筑工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地下隐蔽工程,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若一旦发生事故,就会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必须要提高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合理规范施工工序,进而保证房屋建筑质量。

1、确保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建设有效措施

1.1、积极地开展勘查活动

勘查信息要综合的体现项目的地质以及水文等特征,要避免地基问题,就要认真的对相关的要素认真地分析论述,要积极的开展好勘查活动。要结合场地的具体特征和建筑的运行规定等来明确勘查的意义。勘查活动为建筑的设计提供非常多的参考信息,所以不应该忽略,尤其是对那些非常繁琐的,并且软弱的基础,要积极地分析。除此之外,在勘查的时候要关注钻孔的尺寸。要保证尺寸合乎规定,假如不合乎相关的规定的话,就无法得到下沉数值,也就无法实现设计的规定。所以要切实的结合规定的来明确钻孔的尺寸。假如勘查的总数较少的话,同时又因为尺寸太低,就会导致土不匀称,进而引发缝隙问题,导致非常恶劣的品质不良现象发生。

1.2、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应当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场地的地质条件以及结构形式设计地基基础,同时与现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经济适用的基础上,要确保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不发生损坏或裂缝。设计人员应严格计算基础的实际土压力,认真看待工程勘查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如果怀疑勘察报告的建议值,可以再一次做做荷载试验进行验证。在天然地基上建造大中型工程时,施工人员应该复核设计地基承裁力的合理性。若发现地基倾斜或沉降较大时,一定要立刻停工,采取一定的措施,会同勘查、设计和使用单位一起进行研究,避免地基和建筑物发生灾难性损坏。

2、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2.1、地基基础的选型

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就是基础,基础将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如果有足够的地基承载力,并且其基础的分布方式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就可以选用独立基础。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属于软土地基,就一定要处理软弱地基。软弱地基是由湿陷性黄土、杂填土、淤泥质土或其它等构成的地基,在勘察时应该探查出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土质泥沙和分布范围,提供相应参数为地基处理方案的依据。在建筑物比较高的情况下,若地基比较软弱,就需要选用筏形基础。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更高,但它的优点是有较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如果基础土质较好,地下水位是较低的粘土、亚粘土,那么就选用作支承的人工挖孔灌注桩。

初步计算时,应首先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荷载,为获取平均的荷载位,要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并且可以比较地基本身的承载力。若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位,可选用满铺在全部面积下的筏形基础。若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载位,那么考虑其经济性,就可采用独立基础。若其值在二者之间,那么就采用沉井基础或桩基础。

2.2、地基基础处理技术

地基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局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测试,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方法:

2.2.1、预压法

预压法是主要针对软土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简单来说就是相当于等重替换,就是事先用等重的荷载压在土体上,通过这种方法,是土中的水分排出,从而达到体积更加坚固、稳定的效果。这种方法一般都是处理10米深左右的,但若是真空预压则可达到15米左右。

2.2.2、换填法

这种方法就是当地基中的土体不能满足建筑要求,达不到建筑物荷载的要求时,必须用其它土层来替换或者也可以通过填土层来达到满意效果。也就是需要将地基中不符合要求的土层挖走,填上承载力更大的符合建筑要求的土层,并将其处理密室。

2.2.3、强夯法

强夯法简单说也就是利用重锤在高空中的重量对地面进行反复的捶打。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使地基能承受更强的荷载。经过实践的证明,利用此种方法对地面进行反复的捶打,可以提升地基的荷载力2-5倍,深度也可达到10m以上。

2.2.4、振冲法

振冲法是振动水冲击法的简称,根据土质种类的不同振冲法也分为两类。这种方法主要是使用在粘性土中,主要就是在换好后将桩体和土组成地基。该方法一般的处理的深度在10m左右。

2.2.5、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就是利用搅拌的机器将水泥和一些其它的材料用机器进行搅拌并拌和,主要就是通过搅拌使地基中的水泥和土达到从软到硬的过程。最终达到可处理8-12m深的工程。

2.3、地基处理技术要点

2.3.1、人工挖孔灌注樁

(1)主要施工程序:场地平整放线、定桩位→浇垫层→架设支架,安装设备等→边挖边抽水→桩孔周壁的清理→支撑护壁模板→浇灌一周护壁混凝土→拆模后继续下挖,支模,浇护壁混凝土,循环作业→作扩大头,对桩孔验收→排除孔底积水,钢筋笼设置固定→浇灌桩身混凝土。

(2)挖孔方法:挖土次序为先中间后周边,按设计桩径加两倍护壁厚度控制截面。由人工逐层用锹镐从上至下来施工,若遇坚硬土层,则用锤钎、风镐进行破碎;若遇孤石,就应采取可靠的爆破措施由专业爆破人员进行操作。爆破时应防止炸坍护壁,注意安全,建议首先选用小剂量炸药进行多次爆破。

(3)护壁。每节护壁长度为1000mm,并应依据实际的挖孔情况确定。第一节护壁必须比地面高出200mm,兼做护肩。在定位第一节后,对护壁钢筋进行安装,并支护壁模板,之后对混凝土进行浇灌。护壁混凝土强度达5MPa以后,才能开挖下层土方。护壁往下施工时,一节为一个施工周期,每对三节护壁浇筑完,就需要对垂直度及桩中心位置进行校对。

(4)混凝土浇筑。浇筑前一定要复测成孔,及时处理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地方;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应设护口筒子在孔口处,尽可能在灌注时避免碰撞孔壁;灌注桩的混凝土灌注充盈系数应该大于1.0,混凝土坍落度要在80~100mm范围之内;连续浇筑混凝土,分层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采用串筒进行浇注混凝土时,串筒末端离孔底高度应小于等于2m;在混凝土浇筑完工后一定要进行养护工作。

2.3.2、冲孔灌注桩

(1)护筒。在施工前应确定施工所用护筒的规格数量,同时将其运输到现场。稳定、准确的埋设护筒,护筒埋设深度比杂填土埋藏深度长0.2m,桩位中心与护筒中心的偏差应小于等于50mm。用粘性土分层回填夯实护筒周围,并在开钻之前复核一次护筒的位置。

(2)泥浆护壁。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1.5m以上。在清孔过程中,直到浇注水下混凝土,在这之前都应不断置换泥浆。浇注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含砂率小于等于8%,比重应小于1.25。

(3)在清孔浇灌混凝土前,孔底沉碴厚度应小于等于50mm。

(4)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必须复测成孔,及时处理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地方,合格后尽快浇筑混凝土;水下混凝土坍落度维持在180~220mm的范围内,泌水率应保持在4%之内;选用导管进行混凝土浇注,导管内壁一定要光滑平整,导管连接部位内径偏差小于等于2mm,定长偏差大于等于0.5%;连接成导管时,轴线偏差要小于等于20mm。连接后在0.5~0.7MPa的压力下不漏水;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结语

总而言之,要不断提高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不断的强化房屋建筑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创造出更经济有效地施工技术,进而提高房屋建筑的总体施工水平,努力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杨舟海.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2,22:108-109.

[2]韩新利.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山西建筑,2012,25:93-94.

猜你喜欢

护壁护筒荷载
结构计算模型中消防车荷载的输入
输电线路基坑人工开挖施工安全管理
人工挖孔桩预制拼装钢筋混凝土护壁施工技术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旋挖钻机干式成孔钻孔桩施工技术研究
钻孔灌柱桩在砾卵石层中的施工探讨
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坍孔的处理措施
车辆二维静力动力荷载分析
试析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