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城市河道整治与景观生态设计

2014-02-18纪文婷张磊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河道整治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

纪文婷 张磊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城市中的河道建设也相应的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内容。如今生态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突出景色的同时,维持河流的原生态也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河道整治;景观设计;生态;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TV8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文环境意识的提高,城市河道作为基础建设的一部分,其功能发生重要变化,传统的河道作为水灾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发挥泄洪、航运的功能。现如今将对城市河道进行整治与景观生态设计联系在一起,在对城市河道进行治理的同时注重以人为本,发展生态河道,并以安全、资源、环境为一体的进行协调发展。

一、城市河道整治及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1、安全性

城市河道作为水灾防御体系的一部分,首先要保证其最根本的行洪安全,满足城市防洪规划要求。在保证此前提下,再深入发掘河道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

2、生态性

生态性即是指城市河道整治与景观生态设计中不能忽略河道中生物的生存需要,以尽量满足其生存、繁衍为原则,并确保河道的生态健康发展,景观生态设计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态系统,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3、亲水性

城市河道设计还要符合亲水性的原则,可以采取修建亲水设施的方法,在沿河两岸形成舒适的水边空间,满足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等活动的需求。

4、文化性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城市河道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当地文化特色,注重保留两岸的文物、建筑,挖掘周边的文化典故,创造独特的、具有当地文化内涵的河道景观。

二、城市河道的特点

城市河道界于天然河道和人工渠之间, 具有其独特的水力特性。 城市河道普遍较浅, 河道顺直, 水量小, 流速慢, 枯水季节甚至断流。 河道两岸甚至河底多采用混凝土衬砌, 两岸植物少, 水中生物少。 这些特性决定了城市河流环境容量小、生态系统脆弱的特点。

从功能而言, 城市河道与农田水利设施相比, 一般不具有灌溉功能。除了有汛期排洪、排涝的安全功能外, 河道两旁平时又是人们休憩的场所, 因此也具有休闲娱乐功能。同时,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景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廊道, 还具有生态资源的功能。

三、城市河道目前存在的问题

1、水污染严重

改革开放初期,环境没有经济发展重要,人们没有认识到环境好坏的重要性,使得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为了追求经济的发展,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河流也未能得到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张,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注入,水污染显得格外严重,河流生态环境也被严重破坏。同时,生活垃圾没有得到很好处理,在河道周围经常散布垃圾,不仅破坏河流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河道景观价值。

2、河道自然生态功能在逐步减弱

很多河道两岸陡直,多用钢筋混凝土建筑成断面,在此条件下不能种植大量绿化植物,影响动物的生存,不仅不能很好美化环境,也严重破坏河道的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影响到整个河道的生态系统,使得河道的自然生态功能逐渐减弱。

3、河道景观遭到破坏,亲水空间减小

河道的陡直断面设计使得水流通畅,水流径流速度加快,这样水流对护岸的冲刷也加剧了。下游地区会沉积冲刷下来的沉积物,减少了地下水的渗透,降低了河岸的水调节功能,这样破坏了河道原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平衡,加上这种设计阻隔人和水面的接触,缺少亲水景观和平台,让人们的亲水空间也变得十分狭小。

四、河道景观生态设计

1、河道线性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到河流的治理要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不仅要符合工程设计要求,还要符合自然生态及景观原理。近年来荷兰人提出还河流以空间城市的新理念,使河流在流量、泥沙输移、宽深比等方面达到动态平衡,也就是近年在国内提出的兼容人类亲水性、生态性和河道蓄水防洪功能为一体的复式河流断面,在满足水利防洪要求的前提下,避免了形式单一、无变化的滨水景观形式,规划针对不同河段的用地情况采取不同的断面形式,形成宽窄有致的水面景观。

2、生态护岸材料

(1)人工自然护岸—生态混凝土

生态混凝土护岸既能保障水边岸坡的安全与稳定,又能为水边空间的生态恢复提供有利条件,从而起到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和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

绿化混凝土是粗砂大孔混凝土,由粗砂砾料或碎石、水泥加混合剂压制而成,具有高透水、透气性、较大抗拔力等特点。该类材料主要包括鱼巢砖、生态砖、环保型透水砖、植草砖等。

无砂混凝土是日本近年在河道护坡方面作出的研究,主要由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难溶性肥料和表层土组成;多孔混凝土由粗骨料、混有高炉炉渣和硅灰的水泥、适量的细料组成,它具有孔隙多、透水性大、抗变形能力好的特点,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2)自然型护岸

松木桩护坡是在护脚处用松木桩打入地基挡土,当水流通过时,能在卵石缝隙中间长出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有效抵御汛期洪水的冲刷,保护河堤。

生态袋护坡主要运用于建造柔性生态边坡。这种特殊配制的材料抗老化,只透水不透土、可植被绿化,形成良性的生态植被体系;作为最新型边坡构件材料具有环境普适性优势。

(3)自然原型护岸—植物型护岸

水边林:水边林是生长在水岸带的木本植物群落的总称。常见的有柳树、赤杨等,水边林可以防止陆地面源污染的流入,落入水中的落叶可以为水生昆虫和底栖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水边陆域部分的树枝是鸟类觅食、筑巢的场所。此外,水边林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效果,是人们林间漫步、享受自然野趣的好去处。

湿生植被带:湿生植被群落一般生长在水际线内侧地下水位高的场所。湿生植被一般有:芦苇、水菖蒲、千屈菜等。湿生植被带不仅可以防止陆域面源污染的流入,还可以防止洪水对河岸带的侵蚀。此外,湿生植被带在动物栖息环境中起到重要作用,水边湿地草丛是蜻蜒和萤火虫的羽化场所。

挺水植被带:挺水植物是根、根茎生长在底泥之中,茎、叶挺出水面的植物。常见有:芦苇、荷花、香蒲等。挺水植被群落通过吸收底泥表层的营养盐、与水中附着的一些微生物共存,分解有机物、吸收营养等,具有净化水体的作用。挺水植物群落生长的浅水带还可以作为鱼类、虾类、两栖类、蜻蜓类等产卵之场所,非常重要。

3、景观生态设计

(1)分段设计

分段设计应作为水边空间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可按照上、中、下游区间分为三个主题,使得设计充分体现主题的特色,使河流具有活力。以恢复周围空间和生态环境为目的,打造时尚和自然的主体环境,通过分段设计,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生态保护区、河流利用区、自然河流恢复区三部分。保护区以保护为主,加强河道在城市中的自然原貌,利用区以加强城市亲水功能为主,恢复区以保护为主,恢复河道亲水特性。

(2)亲水设计

亲水平台是连接人与水的通道,拉近人水之间的空间范围。一般的亲水台阶尽可能平缓舒适,形成了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具有开放空间的景观带,实现防洪、景观、休闲的和谐统一。栈桥式亲水平台,在满足亲水需要的基础上,给人以特定的文化感受,将多元化的亲水平台与传统的水埠形式结合使用,还可以加强空间的围合感,形成别致的私密空间。

亲水护岸:尽量采用斜坡型或阶梯型,并运用自然的绿地和生态材料建筑,营造鱼类栖息地及繁殖场,达到生态驳岸的效果,使人获得良好的亲水感。如取消河岸护栏,在水边栽种灌木防止游人落水,在满足安全性的同时,使人们和水能够亲密接触,同时改善了垂直堤岸给生态带来的破坏,使河岸随着水位的涨落发生变化,让人们注意到河水的自然变化。

(3)植被景观设计

滨水休闲空间的植物造景,要充分尊重植物的生态习性,发挥滨水区的生态效益。首先,植物配置应以乡土樹种为主,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其次,植物配置过程中注意贯彻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再者,要注重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注重比例尺度,注重观赏的连续性以及环境氛围的营造;最后,由于植物景观的四维性,时间对于植物景观的影响也应综合考虑。

结束语

城市河道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是城市的生态走廊。我们在对城市河道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河道本身的功能及作用,更要让河道在实现本身功能的基础上,保证河道生态的完整性,提高河道景观价值,为城市居民带来良好的生态休闲场所,提高河道景观的综合效益,实现城市河道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彭璐.城市滨水休闲空间营造初探[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

[2]曹仲宏,徐泽.现代城市河道生态护坡浅谈[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

[3]赵欣,陈丽华,刘秀萍.城镇河道景观生态设计方法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7.

猜你喜欢

河道整治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河道整治中常见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河道整治及根石加固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
河道整治中生态及景观的护岸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