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

2014-02-18陈芳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5期

陈芳

摘要:建筑企业工地分散,流动作战,条件简陋,生活艰苦。如果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不用企业文化加以凝聚,战斗力,竞争力无从谈起。一个有着强大文化底蕴的建筑企业,无论是对员工还是业主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也就必然会在竞争中取胜。

关键词 : 坚守诚信立业 工地文化 企业信誉与形象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 A

首先,从企业文化的概念谈起,了解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建筑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现状采取的战略措施,以及对未来建筑业的展望。最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打造建筑企业文化的应对措施:1.坚守诚信立业 2.工地文化 3.良好的企业信誉与形象。建筑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上下团结一致的努力,坚持不懈,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将提炼、总结、实施,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当前,国内建筑企业在面对国内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大环境下已感到步履维艰,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建筑企业又将如何应对?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文化等有关建筑企业管理的内容中,企业文化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支持企业稳步前进,它具有指引企业前进的导向作用。因此,面临国内外建筑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我国建筑企业必须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文化内容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

企业文化的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由表及里顺次为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这三个层次形成三个同心圆。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物质形态表现出的表层文化;制度文化是塑造精神文化的机制与载体;精神文化是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它包含企业价值观等企业的“软文化”。

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有企业价值观,企业制度,企业文化活动,企业形象,企业创新。是否拥有博采众长又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决定着企业的兴衰与成败。

二、建筑企业特点

到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超过90000亿元,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达到1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未来建筑业热点将集中在城市建设、房地产、能源建设等。建筑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从业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然而,还需要正视建筑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性人才匮乏。大多数管理人员都是技术出身,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性人才严重匮乏,成为建筑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一些建设单位不按工程建设程序办事,垫资承包,肢解发包;一些承包企业层层转包,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工程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一些监理、招标代理等中介机构办事不公正,扰乱了市场秩序。一个统一开放的、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在我国尚未建立。

加强我国建筑业企业的竞争力,建筑企业应实施以下战略:

“走出去”战略。支持国内有优势的建筑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展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空间。

“科技兴企”战略。为尽快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许多企业将“科技兴企”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并决定建立企业技术开发组织机构和科技创新机制。

“人才兴企” 战略。是否拥有必需的高素质人才是决定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许多建筑企业决定大力改革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力争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打造建筑企业文化的应对措施

(一)坚守诚信立业——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

传统道德中,诚实守信被看做“立身之本”,孔子甚至认为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以无信。信用的缺失不仅造成了建筑市场混乱、经营成本的浪费,也给企业和行业发展带来很大风险,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十分重要。

在工程项目施工招标中,投标人提供的资格审查资料是编造的或者不真实时,招标人有权取消其资格申请,而且可不做任何解释。因此,投标人编制资格预审文件时切忌弄虚作假,诚信才是投标人取得参加投标资格的捷径。

在工程合同的订立过程中,经过招标投标过程,发包方确定了中标人,却不愿与中标人订立工程合同,发包人此行为严重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按合同法规定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信用已经变成最为稀缺的一种资源。

建立良好的建筑企业诚信文化:

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诚信管理体制。建筑管理和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应严格评定建筑企业的诚信等级制度并定期检查,对有失信用的建筑单位通过媒体给予曝光,用舆论的压力促使企业自我检查。

二要建立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诚信的管理体制。用激励机制运用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起个人应承担其企业为社会和政府管理部门的评价信用等级挑战。

三要运用约束体制,个人为企业的失去信用而承担责任。这样将有效的防止员工损害企业的信用,并且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二)工地文化——建筑企业文化建筑的“窗口”

工地是各类建筑工程施工的场所,是建筑企业的基层,也是建筑企业的“窗口”。工地文化是一种具有建筑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社会诚信的文化现象。它是构筑行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载体。因此,建筑企业必须注重工地文化建设。

一要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工地配备电视机,建立娱乐室,设置报栏,在工程中开展“技术比武大赛”,举行劳动模范,安全文明标兵评比等活动;

二要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工地竞赛活动。如按竞赛标准进行月、季度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实行奖罚制度,做到施工现场标准化,施工安全化。

三要将工地文化扎扎实实做好,才能真正使建筑企业文化植入员工心中。

(三)良好的企业信誉与形象——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

建筑企业在企业信誉与形象的建立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企业实现的经营目标来塑造自己的信誉与形象。如何把握在战略竞争中获得战略优势呢?最重要的是企业信誉与形象,它是需要很多实实在在的软件和硬件去支撑。

企业信誉与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创立名牌产品,实行优质服务,是树立企业良好信誉和形象的关键。企业形象的设计要考虑到不同的顾客群体。在市场发展的今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人才、资金、技术的流向与企业美誉度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好的企业也需要“打扮”,也需要树立企业形象。

树立良好形象,使公众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并赢得社会与消费者的依赖和肯定,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营绩效。所以,导入(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比如,在视觉识别(VI)上,建筑企业可将公司名称,标识标志在企业日常办公用品等视觉载体上,并进行统一设计;在活动识别(BI)上,要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员工职责,完善市场调研等内容;在理念识别(MI)上,能够体现企业的精神和独特的个性。

企业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建筑企业,其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创造,创新和管理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重在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发展和创新,从而使动态、开放的企业文化永远成为建筑企业前行的动力!

参考资料

【1】刘志强《建筑企业管理》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武汉P369~P385

【2】陈正 《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南京P54~P58 P122~P130

【3】马楠、韩景玮《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北京P249~P253

【4】杨锡怀、冷克平、王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北京P92~P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