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
2014-02-18曹健壮张承祖
曹健壮 张承祖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建设施工项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工程能否发挥正常的设计功能和安全可靠的运行,控制好工程建设质量,对于保证国家投资效益发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必须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本文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特点、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质量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水利水电;问题;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一、水利水电工程特点
1、水利水电工程承担挡水、蓄水和泄水的任务,因而对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承压,防渗,抗冲,耐磨、抗冻、抗裂等性能都有特殊要求。需按照水利工程的技术规范,采取施工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2、工程经常处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和部位,地基处理不好就会留下隐患,事后难以补救,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对地基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采取严格的地基处理措施。
3、水利水电工程多在河道、湖泊、沿海及其他水域施工,需根据水流的自然条件及工程程建设的要求进行施工导流、截流及水中作业。
二、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问题
(一)原材料的质量问题
混凝土工程使用的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属厂家生产产品,其砂石骨料通常使用坝址附近河床开采的砂石料或开采块石料加工制成品料。目前,有的厂家出厂的产品未达到国家标准,是伪劣产品,有的工程砂石骨料质量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因工程施工急需,只得“凑合”使用,造成混凝土质量不稳定。
(二)施工中的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从建筑物基础开挖、基岩灌浆处理到混凝土浇筑(土石坝体填筑),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安装,有的工程施工过程中未能按照水利部、电力部部颁有关施工技术规范严格控制每道施工工序的质量,出现的问题较多。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的问题:有的工程金属结构加工制造工艺粗糙、焊接质量不良,安装误差较大等质量问题,造成闸门漏水严重,金属结构构件不能使用,需进行返工处理,影响了工程建设工期。机电设备存在着伪劣产品,不能正常使用,经常需要更换,给工程造成损失。
水利水电项目专业多、项目多、而单项工程量多。这从建设管理的角度来看,具有另一种难度。若使用先进的大型设备,由专业队伍进行施工,工程成本不能保证,若改用简化的办法,非专业队伍来施工,其质量就难以控制保证。
水利水电工程一旦发现早期失控,为弥补损失而赶工,将严重地影响质量控制工作。在一些工程招投标中,压低临时建设费、不可预见费等,致使施工单位在经济上十分被动。这点也是水利水电工程出现许多分包,甚至“隐性转包”的重要原因。包工队以更低单价拿到工程之后,经常挖空心思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给工程质量造成隐患。
施工单位现场管理力度不力,质保体系不健全,挂靠资质现象严重,施工水平低。项目部管理模式多是公司管理层加包工头,施工队伍设备投入少、技术水平低。施工主要技术工人及工程师配置不足,施工的主要核心管理网络不完善,缺少专业的相对固定的施工班组,造成施工组织的杂乱无章、低级错误不断。
三、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
(一)建立质量管理制度体系
1、建立项目质量管理责任制
在开工之初,制定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责任。质量责任制旨在确定建设工程项目参与各方中,各部门或个人在质量管理中应承担的任务和活动,规定每位员工的责任和相应的权力。将质量职责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做到人人都有确定的任务和明确的责任,使事事都有人负责,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责任网络。实行预防为主、防检结合的办法,一旦发现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出现问题,即可查清责任,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与对策予以解决,并确保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提高。
2、建立质量评审制度
建立质量成果评审制度是保证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评审,吸取更多专家的知识和智慧, 可以发现问题,优化质量管理中的每一环节。项目施工前期质量管理工作完成以后,项目经理先组织本项目人员对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制度以及所取得的质量管理成果进行自我内部评审,在内部进行优化调整,然后再邀请有关专家对质量管理成果进行评审和完善,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二)材料管理
水利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指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监督与控制施工的建筑材料质量,从而消除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不利因素,建造符合国家规定的水利工程,以期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水利工程的建筑材料多种多样,例如水泥、钢筋、混凝土、沙粒、外加剂、膨润土等,它们都对水利工程的质量产生着重要影响。针对水利工程中不同的建筑材料,国家一般具有不同的质量要求,但是就总体而言,水利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采购建筑材料时,必须采购符合国家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第二,要加强对购进材料的看护与保管,尤其要注意防止建筑材料因潮湿、污染、断裂等造成的质量损坏;第三,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材料进行二次加工的,要严格按照二次加工程序及配料要求进行加工,确保二次加工后材料的质量。
(三)关于人的控制
人的控制是质量控制五大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难的一环。不管是项目经理,还是直接操作的工人,他们的行为和意识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项目的进展和质量。
1、加强人的质量意识
人的质量意识的强弱,与宣传的力度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参加施工的大部分工人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特别是大量使用民工的工程)。所以质量意识的灌输,要分层次,一级一级地下去,使得往往是比较复杂的理论,逐渐会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符合大众的口味。对质量的认识,有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过程,这样经过多次循环,质量意识才能深入人心。
2、努力创造“人和”局面
在一个工程的施工中,只有施工企业具有较高的凝聚力,采取措施激发工人的积极性,施工者保持心态平衡,才能真正轻松实现质量控制。在项目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概念,并把这种观念用政策来体现,用机制去落实,逐步实现了项目部现有的人本管理模式。采取“和而不同,异而不乱”的方针,形成了人人关心质量的大好环境。
(四)施工操作的质量保证
施工操作中,要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对一些专业技术工种,必须本着自我控制的指导思想。所有工序有隐预检要求的必须坚持隐检制。要牢固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和“下一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交工。
要按明确的质量责任制检查操作者的落实情况,各工序实行操作者挂牌制,促进操作者提高自我控制施工质量的意识。做到操作任务明确,质量责任清楚,同时施工操作者还必须做到“原材料把关制”杜绝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做好施工工程的成品保护。
在整个施工操作过程中,要贯穿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法。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确保施工质量。
施工操作中必须重视重点部位的控制,如水闸施工中必须处理好地基处理、止水、伸缩缝、砼(内在和外观)、预埋件、闸门、启闭机等,只有在保证这些主要部位施工质量好的基础上,才能控制好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管理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众多建设管理者的一个难题。只有锲不舍地学习、探索、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积极开发新的质量控制手段和方法,完善企业管理及技术标准,才能保证项目施工优质,保证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张荣芳.浅谈水利工程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2010(11).
[2]裴成元,魏东,许骥.关于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方法的探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