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高官谴责“反内地暴行”
2014-02-18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凌 德香港激进组织16日在尖沙咀发起反对内地游客的“驱蝗行动”,部分示威者用粗言秽语辱骂内地游客,引发多次冲突和肢体碰撞,场面一度混乱。此事17日引发香港各界关注,有港媒感慨称,“香港旅游之都、购物天堂的美誉正被一帮别有用心的人肆意冲击”。香港时事评论员刘乃强认为,这是本土主义者新一波反华浪潮的先兆。香港特区政府多名高层官员17日谴责“驱蝗行动”,其中香港保安局局长黎栋国还表示,警方会依法跟进,若有足够证据会采取行动,以在公共地方行为不检等罪名,对涉事者予以追究。官员称这“不代表香港主流”据香港《文汇报》等媒体17日报道,近百名香港“反赤化、反殖民”组织成员16日在尖沙咀举行所谓“广东道驱蝗行动”。这批声称反内地游客的成员中,不少人是反对派激进组织成员,除“港独”组织“香港人优先”的一批成员,还包括曾辱警的“调理农务兰花系”成员、小学教师林慧思以及前“人民力量”成员黄洋达等人。他们从尖沙咀钟楼出发沿广东道游行,其间不断指骂在附近商户购物的内地游客,斥责他们“返回大陆”、“落地狱”、“大陆鸡”。还有示威者不断向途经的游客竖中指,并企图包围内地客。不少游客惊恐逃离,也有人与之对骂,引发多次冲突和肢体碰撞,场面极度混乱。沿途许多店铺的生意也受到影响,不少商家紧急拉闸,把客人留在店内,以防发生不愉快事件。“驱蝗行动”发起人梁金成声称,未来还会在其他旅游点举办同类活动。多名港府高官17日就此事发表看法。香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谭志源将这种行为定性为“野蛮及不文明举动”,称这与香港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相信大部分港人珍惜香港与其他地区的双边关系。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对此表示极度遗憾,他称,骚扰游客很不理智,事件打击香港的国际形象,对香港旅游业百害而无一利,不能容忍类似事件再发生。香港保安局局长黎栋国也表示,“对这些破坏社会秩序及公共安全的行为,必须予以谴责”。他称,市民示威有守法义务,要尊重他人权利。黎栋国还透露,事件中有人受伤,在场警方和传媒也看到了现场情况,警方会依法跟进,若有足够证据会采取行动,以在公共地方行为不检等罪名,予以追究。香港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称,示威者有关行为不礼貌、粗暴,从公众秩序、与内地关系以及旅游业角度,都需要谴责,这些行为只代表一小撮人,不代表香港大部分市民的价值观,也不代表香港不欢迎内地游客。专家称可予以事后拘捕对于激进分子的暴力行为,香港时事评论员刘乃强予以严厉批评,他表示,这批人包围店铺、随意辱骂游客的行为,已触犯香港《公安条例》,破坏公众秩序。激进反对派这次所作所为显示,他们已经由“反共”演变成“反华”,甚至“反香港”的地步。他提醒说,旅游业是香港四大经济支柱之一,“香港的第一天条是:不要阻碍别人谋生”,因此这次闹事者的行径是“天人共愤”,不要说被辱骂的内地游客不能接受,连香港人都难以容忍,促请港府正视事件,对违法人士严正执法。香港大律师陆伟雄也认为,从法律角度来看,“任何人在公众地方做出喧哗或扰乱秩序的行为,使用恐吓性、辱骂性或侮辱性的言词,派发或展示任何载有此等言词的文稿,意图激使他人破坏社会安宁,或其上述行为相当可能会导致社会安宁被破坏,即属犯罪。”他说,相关条文主要针对在公共场所的行为,香港警方可以即时拉人,也可于事后根据证据对肇事者进行拘捕。媒体反思“闭关锁港”代价香港《商报》17日发表社评称,有赖持续上升的内地客消费,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由2003年1700亿港元剧增至2013年的近5000亿港元。内地客消费已成香港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破坏两地交往的行为均后果严重。在类似“驱蝗”等暴力行为打击下,相关行业前景已造成诸多负面影响。若任其持续,量变引发质变,内地消费力可能分流到周边地区,届时要挽回游客流量就难乎其难。这意味着数以十万计中小企面临生存危机,失业率暴增,经济可能由此走向萧条。香港《头条日报》17日也称,部分香港激进分子高调挑衅,内地人不排除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过来提出抵制香港,转往其他市场消费。港人须反躬自问,香港能否承受与内地分割、闭关锁港要付出的沉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