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大地质滑坡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2014-02-18高菊容王和鑫

水利技术监督 2014年4期
关键词:干渠滑坡体泥岩

杨 伟 高菊容 王和鑫

特大地质滑坡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杨 伟 高菊容 王和鑫

(自贡小井沟水利工程有限公司,四川 自贡 643000)

文章对小井沟水利工程输水干渠工程产生特大地质滑坡的地质条件,地表特征,滑坡成因及形成机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锚固、支护等方案的经济比较,提出了将工程滑坡体做清除措施处理,对渠道7+780~7+890段的渠槽做防渗工程,对斜坡顶部与斜坡两侧建排地表水工程等措施,将滑坡危害减少到最低。

输水干渠;地质构造;层状同向缓倾结构类型;地质滑坡

小井沟水利工程是一项以城市供水、农业灌溉,兼顾农村人畜饮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二)水利工程,包括小井沟水库和输水工程两部分。

输水干渠全长30.380km,其中明渠长21.687km,占渠线全长71.4%;渡槽23座,长3.559km,占渠线全长11.7%;暗渠2座,长0.11km;隧洞15座,长5.022km,占渠线全长16.5%。渠首设计流量10.0m3/s,渠首水位406.25m,渠末充入双溪水库水位393.26m。干渠上共设度正、红岩、文昌、过水4条支渠。干渠上设有山溪渡槽、山溪涵洞、公路桥、机耕桥、人行桥等各类建筑物。

1 地质滑坡产生

2012年4月9日上午12:00时左右,施工爆破作业5分钟后,小井沟输水干渠工程7+780~7+890段明渠顺水流方向左侧山体突然向下滑移,滑移范围长约110m、宽约70~90m、山体厚约15m,滑移范围内裂缝交错贯通,最大宽度达15m,滑出高程在已开挖的渠顶,滑坡影响工程量约为20万m3。情况发生后,参建各方现场负责人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紧急处理,组织撤离现场施工人员、设备,并在四周设置警示带、警示标志,派专人看守、巡视,现场得到有效的控制,没有发生伤亡事故。

2 工程滑坡地质条件

工程滑坡位于引水干渠的明渠桩号7+780~7+890,设计渠底板高程为401.69m。地形条件是原地面最低高程为391m,左侧单斜面山顶高程459.54m。渠道处于渠道中心高程为418m。渠道右侧开口线高程414.50m,左侧开口线高程418.80m。

渠道所处地段为单面山,基岩裸露为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J2S1)灰、紫灰色中厚~厚层状砂岩、粉砂岩夹极薄层暗紫红色泥岩。暗紫红色泥岩含水量较高,在地表露头见泥岩有泥化现象。

暗紫红色泥岩以上的粉砂岩厚度为8.36~12m,其厚度变化是山顶处岩体风化作用较强烈,厚度小。442m高程以下厚度为10~12m;渠道外侧地段的粉砂岩厚度可达13~14m,粉砂岩风化后呈褐黄色。岩石强风化带厚度5~10m,弱风化带厚度10~12m。

渠道与岩层之间的关系是渠道地段岩层走向为北75°东,倾向南东,倾角15°;渠道走向由南西至北东,渠道内侧坡面倾向南,渠道开挖坡比为1:0.5~1:0.75;因此该段渠道坡面与岩层倾向一致,其中,渠道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夹角小于30°,渠道坡脚大于岩层倾角,属于层状同向缓倾结构岩质边坡类型。

3 工程滑坡的地表特征

3.1 滑带岩石的特征

从平面上工程滑坡的地表痕迹是可见原内侧渠坡位移至原渠道外坡,前缘两侧的边界明显,其中,滑坡右侧边界线已延伸至渠道外堤上约5m。滑坡后缘壁岩体平直,地形呈倒悬坡(见图1)。

图1

根据地表观察与测绘,工程滑坡总体特征是:工程滑坡前缘地面高程为411.32~419.50m。堆积松散的大块体岩石为主(见图2、图3)。

图2

419.50 m高程以上的滑坡地表略呈梯形状(见图4)。前缘顺渠道流向宽约100~112m;滑动方向南东20°,后缘宽72m,滑体纵向长92~145m;面积1.24万m2;滑坡体厚度6.8~14.20m,平均厚度12.8m,滑动体体积14.8万m3。本段渠道产生工程滑坡后的地表高程为419.5~436.66m,地形坡度约12.5°,约缓于岩层真倾角(基岩产状N75°E/SE∠15°),呈一斜坡地形。

工程滑坡体尾部呈阶梯状,且拉裂缝明显(见图4)。在滑坡体地表上观察,可见8条横向裂缝,裂缝间距8~15m,可见深0.8~3m;5条与滑动方向近于一致的纵向裂缝,张开10~50cm,可见深0.8~2.8m不等,间距10~20m。右侧缘可见一条与滑动方向近于一致的剪切裂缝,张开3~10cm不等,可见深0.8~1.3m不等。

图3

图4

在滑坡后缘拉张裂缝可见有四个次级滑动面(见图1),均沿砂泥岩接触面延伸,所有裂隙和次级滑移面将岩体切割成不规则的块体,滑坡体内部岩体呈松散结构。432.53~442.03m之间为滑坡后壁,为沿N60°E/NW∠75°裂隙面拉开形成倾向坡内的倒悬坡坡面。

滑坡前缘剪出口在渠底已开的地面高程404~408m之间,滑坡主滑方向S20°E,与岩层倾向近于一致,滑动距离约1~15m(见图2)。

3.2 滑带土的特征

据滑坡后缘滑动面观察,滑带土1~15mm,主要为紫红,暗紫红色粘土组成,粘土呈干硬状,颗粒细腻,滑面十分光滑,擦痕清晰,以S20°E方向、倾角15°倾向坡外(见图5、图6)。现场取滑带土样2组。

图5

图6

4 工程滑坡成因及形成机制分析

该段明渠属于层状同向缓倾结构岩质边坡类型。在施工过程中随着不断的向下开挖形成的临空面,由泥质粉砂岩及泥岩组成的人工边坡,使上部坡体在原来两面临空的条件下变成了三面临空,坡体内部原始应力状态随之变化,引起应力重分布,加之原生岩体内发育有软化、泥化夹层(原生坡体在砂、泥岩接触层面处分布有厚度1~2mm浅灰色泥化夹层,其泥化夹层底面似光滑镜面),在两组构造裂隙切割下,岩体完整性变差。

1#裂隙产状N60°E/NW∠75°,与边坡走向近于平行,倾向坡内,延伸好,长度大于70m,成为滑坡横向切割面;2#裂隙产状N10°W/SW∠70°~75°与边坡走向近于垂直而成为纵向切割面。在风化、开挖卸荷、特别是在开挖到了404m高程,渠道内坡高度达15m,切脚后引起应力重分布,坡脚剪应力集中,当受到较大爆破冲击波的影响下,坡体发生蠕动变形及滑坡的产生。

滑坡后源壁最高点高程442.03m,可量测到的下滑高度约4.4m,水平位移约1~15m,前缘出口高程在404~408m之间,滑坡前缘堆积体覆盖于渠道和左侧边坡以上斜坡地段。致使已近开挖成型的渠道被堵塞。

5 工程滑坡体处理措施

工程滑坡体为松散结构体,工程量较大,滑坡体内纵横裂隙发育,在汛期降雨过程中还有塌滑的可能。由于滑坡体前缘已被下部稳定岩质边坡所支撑,其滑移位移空间有限,不会产生大的滑动。

其次,根据地表观察与测绘,滑坡体左侧的残留山体的宽度32~82m,沿斜坡长度为20~94m,平均厚度为7.9m,体积约2.6万m3,受工程滑坡下滑的影响,残留山体左侧边缘岩体已经出现12mm拉裂缝,深度0.1~0.5m(见图7)。残留山体右侧边缘也发育下滑拉裂缝2条,宽度1~3mm。残留山体下部为软弱泥岩,在降雨季节受地表水活动的影响,进一步泥岩饱和、软化、力学指标降低,存在下滑的可能性。

为了干渠的安全运行,通过锚固、支护等方案经济比较后,将工程滑坡体进行清除处理,进一步预防顺向坡地段存在滑动的可能性。对渠道7+780~7+890段的渠槽做好渠道防渗措施处理,同时,对斜坡顶部与斜坡两侧考虑采取排地表水工程措施。

图7

6 结 语

输水干渠工程具有战线长的特点,沿线地质不确定因素较多,要充分做好地质勘察工作。为减少工程投资,明渠等建筑物的占用比例较大,常形成高边坡,因此工程安全将存在着很大风险;同时对于开挖后切割岩石后形成层状同向缓倾结构类型的岩质边坡,极易产生工程滑坡。为此,在明渠开挖前,必须保证做好地质复勘,开挖不宜切割层状面,保证边坡稳定。其次,对于不利地质结构段易减少明挖,做好边坡四周地表水截排措施,减少工程滑波诱发因素。

10.3969/j.issn.1008-1305.2014.04.016

TU42

A

1008-1305(2014)04-0047-03

杨 伟(1981年-),男,工程师。

猜你喜欢

干渠滑坡体泥岩
南干渠儿童活动空间
风化泥岩地质断层水疏排工艺探讨
秦巴山区牟牛沟滑坡体治理施工技术
高孔低渗泥岩渗流-损伤耦合模型与数值模拟
强震下紫坪铺坝前大型古滑坡体变形破坏效应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滑坡体变形规律研究
如何开展新闻踏访——“三千里干渠探访”报道体会
青海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输水隧洞全线贯通
基于模型正演的深层砂泥岩薄互层地震分辨率研究
新场地区须二段泥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