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脂肪对奶牛乳成分的影响
2014-02-18内蒙古化德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013350
院 东 内蒙古化德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013350
吴旭峰 内蒙古化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013350
奶牛较适宜的生存温度为4~21℃,在此温度条件下产奶量较高,饲料利用最经济。当外界气温升高到25℃时,奶牛则体温升高、呼吸频率加快、食欲不振,处于泌乳中期的奶牛泌乳倾向较强,会消耗大量养分来合成乳。研究表明,夏季高温能够使奶牛的采食量下降,身体消瘦,奶牛体内营养平衡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造成奶牛体内能量的负平衡。
为了减少或避免奶牛泌乳期能量代谢的负平衡,既提高日粮能量浓度,又不致于降低乳脂率,可以在不改变日粮粗精料比例的前提下,在日粮中添加适量脂肪。Palmquist(1980)证实,提高日粮油脂含量或用油脂代替部分精料,能够有效改善奶牛的能量供应,提高泌乳性能,并改善健康状况。Devendra等(1974)指出,油脂不利于纤维的消化,如果将油脂直接添加到青贮饲料中,则会使饲料采食量和纤维消化率下降,但是添加经皂化、氢化和甲醛处理的保护性脂肪,可保证瘤胃内不发生脂肪的离解和水解,让脂肪直接进入小肠消化吸收,这既能提供能量,又可避免对纤维素及其他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影响。许多试验证明,乳脂产量随保护性脂肪的饲喂水平增高而增加,产奶量也呈上升趋势,添加保护性脂肪之后,能够使乳蛋白含量下降。本试验旨在进一步讨论保护性脂肪对奶牛乳成分的影响,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有益的指导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时间
本试验自2012年7月6日至2012年9月20日,在内蒙古化德县秋雨奶牛牧场进行。
1.2 实验动物
(1)选择2~3 胎次、处于泌乳中期、健康状况良好的荷斯坦奶牛16 头。
(2)根据随机分组试验设计,按照组间年龄、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将所选的16 头奶牛分为4 组。其具体分组情况见表1。
表1 试验牛的分组情况
1.3 试验程序和方法
试验分为4 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预试期,自2012年7月6~15日。7月11日开始,A1 组和B1组每天分2 次添加保护性脂肪,其饲喂量由7月11日的100g 递增至300g,并稳定此用量;第二阶段为正试Ⅰ期,自7月16日至8月14日;第三阶段为适应期,期间A1 组和B1 组停止饲喂保护性脂肪,A2 组和B2 组逐步增加保护性脂肪的饲喂量,其饲喂方法同上;第四阶段为正试Ⅱ期,自8月22日至9月20日。
1.4 饲养管理
日粮由青贮玉米、青干草及混合精料组成。A组投喂TMR(Total mixed ration),B 组采用粗精饲料分开饲喂,投喂时饲喂顺序分别为青贮苜蓿、青干草和混合精料,每头牛每天饲喂3kg 精料,另外每产3kg 牛奶再加喂1kg 混合精料。试验期内各组牛统一采用舍饲管理,每天9∶30~10∶30 为自由活动时间,试验牛采用管道式挤奶机每天挤奶2 次,分别在早上5∶30~7∶00、下午16∶00~17∶30 进行,自由饮水,生活环境一致。
1.5 试验测定的项目和方法
(1)产奶量及乳成分测定。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每隔2天记录每头牛的日产奶量,并采集奶样约50mL,用乳成分分析仪(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发酵工程研究所生产,MILKYWAY-1 型)分析乳样中的乳脂率、乳密度、乳蛋白质和非脂乳固形物含量。
(2)温热环境测定。在牛舍内牛床上方距地面1.5m 处的各个方位悬挂温度计和干湿球温度表,记录每天8∶00、15∶00 和20∶00 的温度,并测定牛舍内的相对湿度。
(3)采食量测定。在试验期内,预试期和适应期分别进行1 次采食量测定,正试期进行4 次采食量测定,逐组测定投喂料量和剩余量,并分别采样,在105℃下烘干3 小时,测定干物质含量。
1.6 数据分析
数据均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以SPSS11.5 统计软件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保护性脂肪对产奶量的影响
表2 保护性脂肪对产奶量的影响
由表2 看出,试验组(Hyprofat)和对照组(No Hyprofat)的平均日产奶量分别为16.94kg/head 和16.62kg/head,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期间,由于夏季高温和其他原因的影响,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产奶量都有所下降。试验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产奶量变化趋势见图1。
图1 试验期奶牛日产奶量变化图
由图1 折线看出,在试验期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日平均产奶量变化相近,与对照组相比总体上有所提高,但影响不大,说明在夏季高温条件下,添加保护性脂肪对奶牛日产奶量的提高效果不太明显。
2.2 保护性脂肪对乳成分的影响
表3 保护性脂肪对奶牛乳成分的影响
由表3 看出,试验组乳脂率明显提高,上升了2.28%;乳蛋白和非脂乳固形物也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乳密度下降了0.43%。试验组乳脂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乳密度差异显著(0.05<p<0.01),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乳脂率和乳蛋白质变化趋势见图2 和图3。
图2 试验期乳脂率变化图
图3 试验组乳蛋白质变化图
由图2 和图3 中折线看出,在7月19日~8月20日,试验组乳脂率和乳蛋白质一直位于对照组之上,且两者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试验组乳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月20日以后,对照组的乳脂率则高于试验组,乳蛋白在开始高于试验组的基础上又逐渐升高,但以后又低于试验组。从总体上来看,试验组的乳脂率和乳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说明添加保护性脂肪能够提高牛奶的乳脂率含量。
2.3 牛舍的温热环境
表4 试验期内牛舍温热环境状况
牛舍温热环境测定数据汇集于表4。在试验期每天的3 个测定时间内,牛舍的平均气温都在24.80℃以上,远远高于推荐的产奶牛可接受的温度范围4~24℃。经计算温度-湿度指数(THI)得知,每天3 个测定时间的值都高于74,而荷斯坦牛THI在69 以上已经开始受热的影响。从上述结果和分析推断,此期的舍内温热环境对奶牛构成了强烈的热应激。
2.4 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
图4 试验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变化图
在整个试验期,保护性脂肪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均高于对照组,比对照组提高了5.48%,说明在日粮中添加适当量的保护性脂肪能够使奶牛的采食量增加。
3 讨论
(1)本试验中添加300g 保护性脂肪,产奶量提高了1.94%。Kogers(1988)报道,添加140g 脂肪酸钙,产奶量增加1.3kg;Bondili(1993)报道,添加200g 脂肪酸钙,产奶量增加10.60%;张仲平(1993)报道,添加350g 脂肪酸钙,产奶量增加26.60%;高士争(1998)添加300g 脂肪酸钙,产奶量提高19.29%。奶牛在热应激条件下,其能量的进食量不能满足奶牛的泌乳需要,日粮中添加保护性脂肪能够有效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使采食量增加,从而满足奶牛的泌乳需要,结果使试验组奶牛的产奶量有所增加。
(2)本试验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保护性脂肪后,乳脂率比对照组增加了2.28%,差异极显著(p<0.01);乳蛋白和非脂乳固形物均有所上升,但变化很小,差异不显著(p>0.05);乳蛋白下降了0.43%,差异显著(0.01<p<0.05)。分析原因,牛奶中的脂肪酸除来源于在体脂肪内由乙酸合成的和体脂肪分解的脂肪酸外,还来源于从消化道吸收的饲料脂肪和瘤胃微生物活动所提供的脂肪酸。添加保护性脂肪既不影响饲料中脂肪的吸收,又能够使保护性脂肪中的脂肪酸被有效吸收,因此乳脂率提高。而导致乳蛋白降低的内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对其他乳成分指标的影响很小,其原因也需进一步探讨。
(3)本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比对照组提高了5.48%。根据能量调节理论,奶牛可能是为了能量需要而采食,所以是乳产量驱动了干物质采食量,而保护性脂肪与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4 小结
在奶牛日粮中添加保护性质脂肪,能够有效减缓热应激造成的产奶量下降。试验结果表明,对奶牛补充保护性脂肪,奶牛的日平均产奶量提高了1.94%(p>0.05),保护性脂肪不仅能够减缓炎热天气下奶牛乳脂率的下降,而且有提高乳脂率的趋势。本试验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乳脂率增加了2.28%,而且差异极显著(p<0.01);乳密度下降了0.43%,差异显著(0.05<p<0.01);对乳中其他成分的影响不大。
[1]高士争.脂肪酸钙添加剂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的研究[J].中国奶牛,1998(4)21-22.
[2]张仲平,等.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酸钙试验[J].饲料工业,1993.14(8):29.
[3]李建军,毛华明.反刍动物保护性脂肪研究进展[J].饲料研究,2000(10):12-14.
[4]张尚昆.日本夏季高温对奶牛生产的影响及补救措施[J].中国奶牛,1995,(3)22.
[5]李永禄.养牛学[M].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出版社,1987.321-322.
[7]冯仰廉.反刍动物营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36-137.
[8]华南农业大学.养牛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1987,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