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困境分析

2014-02-18姬立平

现代农业装备 2014年1期
关键词:示范县全程机械化

○文/姬立平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困境分析

○文/姬立平

业界一致认为,广东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近年来虽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每一个关心广东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人都在思考,并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我们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和见解进行了整理和摘录,以飨读者,也期待得到更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访谈专家:熊元芳(农业部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组成员、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水稻产业创新团队水稻生产机械化配套研究岗位专家)

现代农业装备(以下简称N):目前广东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整体情况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熊元芳(以下简称X):目前广东的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63%,说明广东水稻生产机械化已步入了中级发展阶段。但是机插秧水平仍需大力提高。据统计,到2013年底全省水稻机插秧面积约330万亩,按照这个数据,广东省机插秧的水平达11%,而全国的同期平均水平是34.95%左右,接近35%。从绝对数值来看,我们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即使在南方双季稻稻区,江西和湖南都突破了20%,咱们低于广西,与福建基本持平,属于中偏下水平。应该说在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广东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还在机插秧,它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大约在2000年左右,我们就已经开始了机插秧的对比试验工作,应该说我们涉足得还是比较早,由于前期基础差,“欠债”太多,要做的事很多,部门真正启动推动机插秧工作相对较晚。真正的启动是从2008年开始,也就是说有政策配套、资金、发展目标。2008年从全省建立20个水稻机插秧示范县开始,每个县给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2009年开始有了项目资金,每年15万~30万元不等,进行竞争性分配。从2008年到2012年,全省的机插秧水平和插秧机保有量是一年上一个台阶,纵向发展速度与国内其他省相比非常快。但2013年与前两年相比,新增插秧机数量增幅减缓,发展速度有所下降,原因有三个:一是购机补贴方式变了,农民对购机补贴政策有了一个了解、理解和适应的过程。第二个是机插秧的累加补贴取消了。这是两个最主要的原因,说明广东机插秧发展对政策依赖度较高,受政策影响较大。因此,要保持广东水稻机插秧的快速发展,就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举措,强化监管力度,探讨机插秧作业补贴、加大机插秧示范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和扶持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四个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机插秧社会化服务等。第三个原因是技术层面上的,机插秧对育秧依赖程度比较高,相对来说,它的过程与传统育秧相比技术要求较高,显得要繁琐一些。特别

是早造由于低温阴雨,甚至倒春寒等天气因素,如果育秧这个环节掌握不好容易出现问题。正是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机插秧增量的速度在2013年缓慢了。

N:除了机插秧,还有什么因素影响广东省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X:水稻全程机械化另一个薄弱环节是烘干。从粮食安全来说,在现在的框架里,想再增加土地是很难的,城市建设、城乡一体化、道路交通、房地产,这些全是要“吃”土地的,在这个前提下,减少粮食损失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增产。过去农民是看天吃饭,老天爷开眼,当季的收成基本能拿到手,如果老天不开眼,高温高湿,两三天就发芽变霉,只能做饲料。十年前有过一组统计数据,数据显示,由于不能及时烘干,每年的粮食损失占当年总收成的5%左右。从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角度、从农业技术的角度,我们可以稳产高产;从另外一个方面,减少霉烂损失对于增产也是一大贡献。散户农民可能还无所谓,几百亩以上尤其是千亩以上的农业大户对烘干机的需求就提上议事日程了。白人朴教授曾说过“增收比增产更困难”,足以说明烘干环节的重要。

N:许多专家都提出一个观点,认为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要提高,农机农艺深度融合非常重要,您对推进广东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X:是的,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不仅是技术的融合,更重要的还要有部门间政策和资源融合。应该说,我们现在缺乏的就是农机农艺相融合。就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而言,我想说四句话,这四句话听起来虽像大话虚话,但都是大实话。

第一句话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我省水稻种植面积约3000万亩,加快提升水稻机插秧水平、解放劳动生产力、提高作业效率是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必然要求。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现在要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那么农机和农艺部门应该形成一个合力,整合资源,1加1就应该等于2甚至大于2。否则,如果我们部门间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不能相向而行,必然导致1加1不会等于2,甚至还要小于1。如果水稻种植没有一定的规模的话,机械化肯定没有效率,农民只有一亩三分地,传统种植如抛秧还可以当做是“锻炼身体”。但是如果种植达到规模化,就必须走机械化的道路。目前农村的劳动力和生产要素发生了根本变化,要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首先要把有限的资源整合投放到一起。所以要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粮食安全,提高到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这个认识上来,必须要走农机农艺相融合的道路。第二句话,科学规划、长短结合。这方面我们应该很好地向江苏等长三角地区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是:10年~20年提出一个发展纲要,每五年有一个发展规划,一年上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思路清晰。这个五年计划是解决机收问题,下一个五年计划是解决机插问题,再一个是解决烘干问题,承前启后,相得益彰,一个规划解决一个薄弱环节问题,始终围绕实现总目标常抓不懈,效果显著。我们广东有很多创新的意识,比如农机化议案,在全国是超前的,很具有前瞻性发展战略。这次在湖南开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组年度会议,一位领导说:“你们广东农机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这说明我们的好东西都被别人拿去用了,而我们自己做的反而不如人家好,值得深思。第三句话,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我们要根据广东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发展重点和方向。我们的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化、设施农业机械化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等水平很高,是广东的特色。但我们有特色的东西在面上很难显现出来。一方面是因为国家考核的是大田生产机械化,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把自己的长处充分展现出来给别人看。我们的发展思路及方向有规划,关键更要有举措抓落实,否则就成为一纸空文。我们要制定清晰的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相配套的农机化发展战略,通过实施,让人们看得见,学得到,示范显示

度高。白人朴教授曾提出“广东要水稻上台阶,特色创一流”,特色创一流就是要发挥广东优势产业的先发优势。第四句话,坚定目标、常抓不懈。制定的目标就要常抓不懈,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个计划在运行过程中可以进行调整,除重大变政,大的方向和目标不能随意变。议案我们落实得很好,8年7个亿投给了发展农机化,全省农机行业发生了质的变化,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现在关键是我们如何抓住当今农机化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把政府的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N:同样是经济发达地区,可是我们与长三角相比,在水稻生产机械化方面的差距还很大,除了上述原因您认为还有什么重要因素导致了这种差距?

X:除了上述原因外,自然条件和人才因素也是制约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发展技术体系的确立,或者说是顶层设计。以水稻生产机械化为例,我们主要指的是耕、种、收及田间管理、机电排灌和粮食烘干几个环节。以机耕为例,耕整地机械主要牵涉到微耕机、手拖和中小拖,也牵涉到机械化秸秆还田。在机种方面,我们有机插秧和精量穴直播,育秧有大田育秧和工厂化育秧。再比如田间管理,在植保方面,有背负式的、机(电)动的,现在还有航空植保,效率高、效果好、成本低。机收和烘干也是如此。所有这些都需要确立一个产业发展技术体系,研究该体系中先进装备与技术的集成,(文/杨先武)

而且这个体系要充分体现农机农艺的融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切中解决什么、突破什么及发展什么的问题,实现由单个环节到全程的有机结合。其次,要引导推动择优补贴科技含量高、先进可靠实用的农机产品,扶持和鼓励农机企业技术创新,逐步淘汰掉同质低质化产品,有效提高各个环节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突显我省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后发优势。

链接

近年来,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方面,我们可谓是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和机械化烘干是我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通过工作实践我们发现,要快速推进这两项工作的发展,单靠一家一户的农民是很难实现的。我们就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发展,使机插秧工作得到快速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了推进机械化集中育秧,开展机插秧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在全省200多个集中育秧点中,70%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运营

另外,以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为抓手,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着力突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难点。一是2012年初,我们就下达40个省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年度目标任务。3月在台山市举办大棚机械化集中育秧和机械化插秧现场演示推广会,6月在新会区举办全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培训班,特别邀请了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重点为解决育秧难题提供了技术指导。同时请省农机所专家编写节能环保型稻谷干燥技术与设备实用型培训教材,组织开展了近350人参加的培训活动。40个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共完成机插秧面积200多万亩,插秧机拥有量达到了7000余台,比上年底增加了700多台。二是以农业机械化示范县为契机,着力形成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合力。2013年,继续对首批15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县投入45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旨在通过对示范县的建设,着力提高我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辐射引领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力提高全省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三是在全省范围内选择200个村,实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整村推进工程。通过这些不懈的努力,从2008年到2011年插秧机数量连年翻番。目前,全省插秧机数量接近1万台,比 2007年新增9800台.烘干机数量近753台(套),其中种子烘干机18台,粮食烘干机427台。预计2013年机插秧面积达300万亩,机插率达到12%,全省新增稻谷机械化烘干能力25万吨。

——摘自《农机化导报》对广东省农机办主任郑宏宣的专访

猜你喜欢

示范县全程机械化
清徐县成功创建2020年度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山西省3地上榜“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
示范县样板路“四好”的浙江样本
示范县 谈创建——2017年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设亮点纪实
手工制鞋全程LOOK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