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育管理模式对糖耐量异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4-02-18李志美
李志美
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河南濮阳 457000
一体化教育管理模式对糖耐量异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李志美
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河南濮阳 457000
目的探讨一体化教育管理模式对糖耐量异常(IGT)病人治疗依从性影响。方法该院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将确诊为糖耐量减退病人120例,分为两个组各60例,实验组实施一体化教育管理模式,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干预1年后,对比其治疗依从性和糖尿病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教育管理模式要求家属积极参与,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发糖尿病发生率。
一体化教育管理;糖耐量异常;治疗依从性
糖耐量异常,即糖耐量减退,是指胰腺分泌胰岛素的功能相对的减弱或异常,致使机体糖调节受损。是糖尿病的前期,是发展成糖尿病必经的一环。有研究证实,每年有2%~14%的糖耐量异常患者发展成真正的糖尿病病人[1]。一体化教育管理是指由医院—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新的全程教育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的前期阶段进行干预,达到减少糖尿病发生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糖尿病门诊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糖耐量减退病人12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男70例,女,50例,年龄在31~72之间;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所规定的糖耐量异常的诊断。排除有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精神类疾病。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实施一体化教育管理。方法如下:
1.2.1 建立糖尿病管理档案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将糖尿病相关知识传授给患者或家属,建立有效、实用的一体化教育管理站,实施双向转诊渠道,为高危患者提供医疗、保健、预防为一体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
1.2.2 成立由家庭——社区——医院为主导的糖耐量异常管理小组。由家属或患者本人向社区或医院提供自己身体状况和血糖控制情况,院方下设糖尿病管理小组,由专门护士为前来咨询或诊疗的患者和社区卫生人员,做专门的指导。
1.2.3 具体干预措施①成立社区服务访视小组,为实验组全体成员糖耐量异常患者建立随访档案。②运动干预,制订适当的饮食计划和运动指导。选择适合患者的有氧运动项目,方式、强度、时间个人掌握,以不感到疲累为宜[2]。③定期监测血糖和体重,合并有基础疾病的人员要进行血压等方面的监测。对于不能到场所的患者要上门去检测。④心理干预通过糖尿病知识教育,给予患者心理上安慰和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恒心。
1.3 观察指标
①依从性标准应用糖尿病知识问卷,从糖尿病前期的定义、预防、糖尿病的饮食原则等七个方面考察。得分越高,治疗依从性越高。②干预1年后,对比糖尿病的发病率。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1年后实验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分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依从性和糖尿病发病率一览表
3 讨论
目前,2型糖尿病尚无根治的方法[3]。糖耐量异常是糖尿病的前期表现,是每一个糖尿病病人必经的病程阶段,患者一般无症状,不能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
该文的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一体化教育管理模式的干预后,患者认识到了IGT期控制血糖、饮食、改变生活习惯的重要性,经过社区护士和医院糖尿病管理小组的干预,主动定期监测血糖和体重,参加有氧运动,改变饮食结构,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减少了糖尿病的发病率。
该教育管理模式实现了家庭和医院的无缝对接,实现了护理干预的个体化、网络化和群体化。改变了人们的饮食观念、促进了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形成,从而降低了糖尿病的发病率。
[1]陈运香,李运梅,马金秀,等.一体化教育管理模式对糖耐量异常病人治疗依从性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9):2443-2444.
[2]周玲,周珍.门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认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3,19(7):1096-1098.
[3]罗颖.临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分析[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3(8):216-223.
R725
A
1672-4062(2014)06(b)-0071-01
2014-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