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识教育:温暖幼儿生命的蓝色火焰

2014-02-17裴龙琴

好家长·幼教新天地 2014年1期
关键词:师幼创造性游戏

裴龙琴

幼教工作者作为孩子人生的奠基人,要用爱心温暖幼儿生命的旋律,建立并促进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从而创造赏识的奇迹。

一、保持赏识心态,温暖幼儿心灵

幼儿已有一定的独立思维,受情绪情感影响明显,在师幼互动中,情感支持和交流的作用尤为重要。因此一日活动中,教师应注重与幼儿的情感交流,让幼儿感受到被爱,被关注,从而产生信赖感、安全感。

1.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注意教师言行影响

一般而言,幼儿喜欢温和、耐心、公平、对幼儿和善的教师,不喜欢严厉、批评、责骂、惩罚儿童、脾气坏的教师。令人失望的是,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令人担忧:心理压力大、心态失衡,造成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出对幼儿的不尊重、不耐烦。所以教师应加强心理卫生保健,切实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以积极的情绪、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

2.关爱幼儿身心健康,营造积极情绪氛围

幼儿无论美与丑,聪明或愚钝,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与关注。爱孩子的表现有多种,如:早上热情地接待孩子,课上微笑地回答孩子的问题,生活中亲热地抚摸孩子的头或者拍拍孩子的肩……老师一句积极鼓励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神,就能使幼儿心里充满阳光,使他更加努力地释放和表现自我。

3.承认幼儿个体差异,宽容对待每位幼儿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之处,有的性情温和、善解人意,但缺乏创新的勇气;有的调皮睿智、富于创造,但却缺乏规则意识;有的小心细致、遵守规则,却不够勇敢……总之,各有其优缺点,所以教师要从内心深处清醒地认识到幼儿的个体差异,从心底接受幼儿的个体差异。

二、讲究语言策略,激发师幼互动

在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讲究一定的语言策略,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具体地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的指令语言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指令必不可少,因为幼儿期是直觉思维期,幼儿不容易克制自己,容易产生争先恐后、七嘴八舌的现象。为了让活动顺利开展,教师只能通过发出很多指令使活动顺利进行下去。老师应该告诉幼儿能够做什么,怎样去做,而不要一味地指责他们不能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事实证明,积极的建议比消极的命令更为有效,更能拉近师幼关系,有利于师幼互动。

2.富于童趣的语言

幼儿教师的语言应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如果像老和尚念经似地说话,只能使幼儿昏昏欲睡;如果像播音员一样说话,只能让幼儿感到生涩,毫无情趣。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有趣、活泼形象的语言,如果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接受和模仿。如教画《小绵羊吃青草》时,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把握住小羊的外形特点,我把小绵羊的造型概括为:“波浪线组成的圆圈是小绵羊的头发,因为它最近赶时髦,烫了个卷卷头,眼睛像小黑豆,弯弯的两只小角像香蕉……”

3.鼓励性语言

鼓励性语言让幼儿喜学、乐学。教师的鼓励加上亲切的表情、爱抚的动作,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信心百倍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幼儿纯真的心灵是很容易满足的,但那娇嫩的幼苗成长需要教师给予无限的阳光和甘露。对话间,教师给幼儿多一些肯定,他就多一些自信;多一些鼓励,他就多一些信心,他就能克难奋进,用心创造,带给你多一些惊喜。

4.启发性语言

在平时的观察活动中,启发性提问可以促进幼儿观察,引起幼儿思考,就像火柴棒点燃幼儿智慧的火花,有利于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师生互动打下坚实基础。在进行教创造性教育活动《到对岸去》时,教师提问:“小猴要到对岸看奶奶,它不会游泳,谁有过河的好办法?”小朋友们的回答各异:“可以坐船过河!” “可以揪住柳枝,像荡秋千那样过河!”……教师问话讲究了策略,充分满足了幼儿爱护、帮助小动物的意愿,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创造性思维。

三、立足游戏互动,感受赏识雨露

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现代幼儿兴趣广泛,知识丰富,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探究意识,我们只有以积极的心态打造游戏阵地,才能让孩子感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吮吸被赏识的阳光雨露。

1. 情感性策略

游戏中师生关系多以情感交流为基础和动力,如亲切的抚摸会对幼儿产生巨大的鼓励和影响。而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情绪积极,愉悦、舒畅地进行活动,有利于游戏效果的提高。因此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以饱满的情绪、激励的语言,激发、感染幼儿投入活动,以理解、信任、真诚的态度引导儿童的“情绪化”,强化彼此情感联系,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

2. 调整型策略

师幼间的互动,并不意味着教师与幼儿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一般来说,师幼间互动过程的主导者仍是教师,但幼儿在师幼互动过程中也并非完全被动。师幼互动的过程不是自始至终不变的,而是不断碰撞、调整的动态过程。许多情况下,教师可把自己视作孩子们的伙伴,以自己的童心、童趣,与幼儿相随相伴。因此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要适应自己随时转换的角色,使师幼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产生互动。

3.创造性策略

运用创造性策略,可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敢想、敢说、敢做,形成独特的、创造性行为。首先,教师要有创新的教育观念,自觉地改革传统教育中束缚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做法,营造宽松、平等、自由的游戏环境。其次,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活动,使幼儿的思维处于轻松、活跃的状态,从而提高探索、创新的可能性。最后,放手让幼儿独立自主地活动,支持幼儿求异、探索,接受幼儿的失败,帮助幼儿积极主动地战胜困难。

4.个体性策略

在游戏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不单纯把幼儿看作具有自觉的主观意识的主体,而要把他们作为独立人格的主体来看待,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深入分析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独特的一面:有的语言表达不好,但手工相当精巧;有的绘画水平差,但身体活动能力强……每个幼儿都是美丽的,都有可挖掘的潜能。

保持赏识心态,温暖幼儿心灵;讲究语言策略,激发师幼互动;立足游戏互动,感受赏识雨露。在注重智慧激发、经验交流、情感共享的师幼互动中,教师不是从上至下地“倾泻”或灌输,而是一种哺育,一种滋润,一种信任,一种欣赏。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因赏识而自信,因自信而成功。

(江苏省宝应县叶挺桥幼儿园)

猜你喜欢

师幼创造性游戏
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策略研究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师幼互动”研修纪实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爆笑游戏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