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2014-02-17郭延芳
郭延芳
【摘 要】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是无处不在,小学数学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借助生活化教学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实现学生能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问题,达到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数学
《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将孩子们的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能使数学教学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孩子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呢?
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另一方面由于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我出示呼和浩特市一年12个月的天气变化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北京市一年12个月的天气变化单式折线统计图,然后让学生观察统计图看看哪个地区的气温变化差距较小,学生会一个一个观察比较并感觉到比较的复杂性,教师引出那么如何能直观的比较呢?使学生想到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现实的题材,由此引出数学问题,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二、模拟生活实际活动,解决数学问题
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着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可以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如教学“人民币”时可以模拟超市购物这一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买卖东西”。通过识别商品、看标价、付钱、找钱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道理,从而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在教学了“认识人民币”以后,让学生回去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店买东西,帮助爸爸妈妈和营业员阿姨算算帐,应付多少钱,实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回学校后和其他小朋友们交流。这种模拟生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数学的优越性,体会到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他们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应用要体现生活化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使学生养成日常生活“数学化”的习惯。首先,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动的现实中去。其次,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学习问题,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如布置学生绘制“房间平面示意图”,并到装饰市场了解瓷砖价格,为自己的房间地面装修设计方案。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之展开,兴趣随之激起。
四、要有意识的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上处处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中,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多高呀?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总之,正如数学巨匠康托儿所说:“数学的精髓在于自由。”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学生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数学课堂只有再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人类生活的联系,不仅扩大数学教学的信息量,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各方面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爱林.新时期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探索.《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年第20期
[2]张晓丽.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讨.《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年第18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