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物学探究式教学的方式浅议

2014-02-17郑延东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1期
关键词:生物科学素养探究式新课程理念

【摘 要】通过探讨探究式教学的各种比较成功的方式,只要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就是适用的教学形式,希望能经过教师集思广益,总结出更多的探究形式,进一步提高生物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生物科学素养;探究式;讲授式

在推行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作者观赏了不少的课例,对于探究式教学方式到底如何开展也逐渐明朗起来。其实,探究式教学并不一定要有实验、游戏等学生的形体活动,还可以通过回顾科学发现史引导学生探究,也可以通过计算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完成探究。下面我们通过一些课例探讨一下探究式教学:

一、巧妙地组织学生活动进行探究

平度一中张晓玲老师的《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那节课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她通过精心设计,让学生代表氨基酸组成不同的蛋白质,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趣味性很浓。以下是她的探究式教学设计片段。

现成的“材料”——学生自己

思路——每一名学生代表一种氨基酸,相邻学生手拉手代表肽键,多名学生手拉手站一排代表一条肽链。

提出问题——“现在我们知道了,氨基酸之间可以通过形成肽键结合在一起形成肽链,进而构成蛋白质,那么这些氨基酸结合在一起都会构成什么样的蛋白质呢?”

活动过程——下面我们请几名同学上台,每人代表一种氨基酸,相邻的同学手拉手代表形成了肽键,先演示一下肽链的种类。

镜头1:七名学生手拉手排成一排——代表一条肽链。

镜头2:再叫一名学生上台,代表另一种氨基酸排在最后面——“氨基酸”数目变化引起肽链不同。

镜头3:另叫一名学生上台,代表又一种氨基酸换下其中一名学生——“氨基酸”种类变化引起肽链改变。

镜头4:让链中的两名学生交换位置——“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引起肽链改变。

总结——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的变化都会引起肽链的结构改变,从而引起蛋白质的结构改变。(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多样后面还有探究活动,在此不赘叙)

点评:本探究活动教学有以下优点:①易组织、易操作,不用准备任何材料——学生就是现成“材料”;②生动有趣——学生自己代表氨基酸,一定有“好玩”的感觉;③易观察、理解,结论易得——队列的变化学生一眼就能看得出来;④学生印象深刻——自己参与的活动,敢忘吗?我觉得特别那些参与活动的学生可能终生难忘!

二、利用实验进行探究

今年暑期培训时拜读了日照第一中学单亦春老师“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一课的探究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值得借鉴。具体设计如下: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测结果→得出结论”。通过本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具体实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如下:

(1)提出问题。教师引导:酶是否需要适宜的条件以及需要哪些条件?在小组内交流总结出能影响酶活性的可能因素。学生会提出好多因素,教师加以评价,最后指出限于实验条件,本实验室只能提供温度和PH值这两个因素,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该如何探究呢?

(2)作出假设。温度(PH值)会影响酶的活性

(3)设计实验,材料用具选择的问题:为什么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实验方案作出评价。可以采用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质疑性评价的方式进行。如确定自变量因变量、控制自变量、观察或者检测因变量,设置对照组等等每一个细节都要经过小组讨论并由老师作出评价。

(4)实验过程:用一定的量规进行评价。例如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评价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以及对应的实验现象,还有分组是否得当、操作是否规范等。

(5)分析结果。结果是什么?是否与预期一致?如果不一致,原因是什么?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

知识的升华:通过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温度会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实验中:①为什么要在加入唾液之前控制好各自的温度?②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就失去催化作用主要原因是什么?③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采集到的血样让它在体外凝固,宜采用的温度是多少?

在 PH值会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实验,在实验中可否用碘液来检查?

单老师的这堂实验课能够结合教学实际、根据学情,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总结,最后经反思,使知识得到升华。

三、运用数学计算进行探究

前段时间我欣赏了北京石景山区吴春萍老师的一堂课《生物进化——基因水平解释》,看完后我的感触很深,学到了很多东西。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最吸引我的是充分地运用数学计算来让学生自己得出遗传平衡以及引起不平衡的各方面因素。例如,让学生通过自己设想的突变率计算突变后各代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学生对自己计算结果“很吃惊”的情况下适时地提出遗传平衡,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再举出实例并让学生计算遗传漂变后的基因频率变化、非随机交配后的基因型频率变化等等,让学生通过计算“亲身体验”到了这些变化,也就理解了自然界中一般不能保持遗传平衡的原因,进而给学生小结一下: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突变、选择、迁移等都是基因频率可能变化的原因,进而使得种群不断地进化,最后总结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计算来得到结果既属于探究活动的一种,也是教学互动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这种形式的互动不受材料、自然条件以及教学设施的影响,但是却能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真正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而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并且在每一个概念提出后,又都设计了由易到难的练习题检查掌握情况,从学生的反应看,效果非常的好。

以上方法作者在教学中针对相应的课型也都尝试过,事实证明,其教学效果相当不错。当然,随着新课改的继续推进和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关于探究式教学的形式会更加多样和生动有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和各位同仁继续努力,争取用更好的教学方式以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许东风,郑延东.“生物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8):127-129

[2]周金玲.“优化课堂问题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3):17-18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物科学素养探究式新课程理念
运用“发展性评价”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关于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生物科学素养研究状况(2001~2016年)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