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生物课堂教学的导入

2014-02-17王秀华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1期
关键词:实际联系导入

王秀华

【摘 要】课堂的关键阶段—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文结合生物课堂教学实际,刍议关于生物课堂教学导入的四种方法。

【关键词】导入;课堂;兴趣;联系;实际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注意是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那么在新课标下的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上课之初即导入部分是吸引学生注意的关键阶段。可见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恰如其分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疑问中学,在快乐中学。同时,也能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那么在新课标下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课堂中巧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表明,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兴趣愈浓厚,其注意力会愈集中、思维更敏捷、观察更细致、理解更深刻。所以,可以利用设疑提出问题来导入,提出问题情景是引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阶梯,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源泉。所以教师导入时提出的问题最好有趣、有味。有趣,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致;有味,才能使学生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内容精湛,值得品味。例如,在“植物的激素调节”的教学中,先展示室内栽培的朝向光源方向弯曲的玉米幼苗。让学生观察、思考幼苗的生长状况和生长条件。并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具有向光性?”“植物明显生长的部位在哪里?”这样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提问,最易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又如在学习“物质的跨膜运输”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炒菜的香味为什么很远就能闻到?萝卜条放在盐水中为什么会变软?这样既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又明确思考的方向。同时,注意课堂中的导入要形式多样。因为单一的提问导入会造成学生的定向思维。不利于开拓学生的学习的思路,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所以,导入形式提倡多样化,并应有创新。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有导入,而且导入要带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以求学生对问题积极主动的探索,真正活跃课堂。

二、课堂中巧设矛盾导入

平铺直叙的导入,缺乏启发性。相反,导入的内容过于隐蔽,学生无法解决,这对其学习兴趣的打击是致命的。要制造“矛盾”,就必须要设计好问题。首先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必须合乎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否则,矛盾不但解决不了,还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其次,在课堂上要善于诱导学生,尤其是启发他们从无疑中生疑,正所谓“学贵于思,思贵于疑”。例如:在讲“生态系统”的成分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图”,向学生提出:“生态系统中,如果缺少分解者,将会出现什么后果?”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学生能从表面的认识过渡到知识的认知。看起来问题很小,却能小中见大、使学生从无疑中生疑、知疑,达到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久而久之必然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导入时教师设置的问题要集中,能抓住关键,扣准重点。问题之间应有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使之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才能通畅如流。如在讲述“光合作用”一节时,我先通过提问,复习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在提问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把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这些能量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那么这些能量的最终来源是什么?于是顺理成章引入“光合作用”这一课题。

(2)导入时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易而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角色,去寻求知识真谛。如在讲述“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我先采用复习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回忆以哺乳动物红制备细胞膜的实验,并设想在相反条件下的情况;在细胞内外相同浓度条件下又是如何;植物细胞的情况是否相同?这就是把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层层设问,环环相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堂中的导入要联系实际生活

在课堂中的导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为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础。所以,导入要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问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如在学习“通过激素的调节”一节的教学中,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1、每到上午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有些同学已经饿得肚子咕咕叫了,但是此时身体内的血糖水平仍然维持在正常水平。2、有些同学喜欢吃甜食,刚吃过甜食后,我们体内的血糖水平也是维持在正常水平。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通过上述两个情景导入激素调节的实例:血糖平衡的调节。由于这两个实例与学生自身生活密切相关,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激素调节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学习。这样的导入,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就能带着问题结合实际分析课本中的资料,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2003年我国非典的流行和2009年世界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为我们在讲免疫提供了活生生的情景和材料。以此导入新课,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讨论,敢于表达,更能达到教学目的。

四、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要注意随机应变

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知识基础不同,学习目的不同,使得他们在课堂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入也随机应变,调控多变的教学过程。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就应在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问题具有针对性、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每个学生以战胜自我的机会。如在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假如有你坐船去旅游,很不幸,由于船撞到了暗礁就要沉没,船长给了每个人一个小皮筏,一袋玉米,两只活鸡和一桶纯净水,你乘着皮筏到了一个荒岛上,为了存活最长的时间以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请问你打算先吃鸡还是先吃玉米?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只要你认为合理的都可以说出来。”学生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有的从自己的爱好出发思考,有的会想着用什么知识来解决问题,各抒己见,过渡到激烈的讨论中来,并进一步细心思考起来。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再次被调动起来。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培养思维能力总是从问题产生开始的。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强化学生的思维,以利进一步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完“顶端优势”后,我向学生提出:“果树修剪、棉花适时打顶为什么能提高产量?”学生议论后得出:果树修剪、棉花打顶是为了打破顶端优势,使侧枝生长良好。接着我乘势追问:“所有的植物都要打破顶端优势吗?梧桐树长到一定的高度不打顶,会更好地遮荫吗?松树、杉树长到一定高度打顶,会获得高大的木材吗?”这样有意制造冲突,引起学生从一个知识点过渡到另一个知识点。积极思考答案,比教师直接阐明打破顶端优势和利用顶端优势的效果好得多。

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导入,利用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探究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课堂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史雷春.生物教学的几种模式例谈[J].中学生物教学,2013(1-2):24-25

[2]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8

[3]袁起明.探究性教学的基础、方法和类型[J].中学生物教学,(2013)4:16-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际联系导入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关于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研究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数学作业的合理设计
试论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