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中开发利用生本资源自评互改习作
2014-02-17苏兰芳
苏兰芳
【摘 要】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本资源,教给学生批改习作的方法,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来评价、批改自己和他人的习作,从而提高习作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开发利用;生本资源;自评互改习作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叶圣陶先生曾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去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长期以来,学生习作,教师批改的被动操作严重地扼杀着学生的习作热情,很多学生“怕”习作,“苦”习作,更无意于修改习作。文章写好,交给老师去修改。一大堆的习作本,教师评改煞费苦心,不少可由学生自己改正的错别字和病句,也要教师来修改。批改习作成了语文教师的沉重负担 ,结果收效甚微。本子发下以后,学生一看分数便束之高阁,教师的辛苦付之东流。为了克服这一弊端,习作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
一、培养学生具有自评互改习作的意识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改习作能力的强弱是其独立习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学生修改习作,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评改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诱导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最好的方法。”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井掏三遍出好水,文改三遍添新意”,“三分文章七分改”。“文不厌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语句、段落、情节改美,使文章生动感人。树立起修改自己或他人习作的信心,具有发展的评价观,使习作教学真正成为帮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阵地。
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习作的自评互改
郭思乐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提出了:“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开发利用生本资源让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习作,为我们提供了习作评价的新思路、新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我们朝着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方向前进。学生在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参与同伴评价时,不仅学会了自我评估和相互评价,而且学会了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我和他人负责的态度,学会理性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其潜能与创造性的发挥。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个个自信、快乐,充满阳光,个个处于一种主动参与的状态,对自己或他人的习作有着执著的探索精神。
三、传授方法,掌握自评互改要领
生本教育强调要充分地调动和利用学生资源,强调把学生的学习尽早地交付给学生,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浅出、由易到难,传授给学生自评互改习作的方法。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对不同学生提出分层级的教学要求。
1.教给“读文法”,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学生完成习作后,要求他们用朗读的方式,一句一句反復读,仔细推敲,做到在读中“换”拗口、意思不明确的语句;在读中“调”前后紊乱的语序;在读中“添”一些具体内容;在读中“删”多余的内容。依据习作要求,参照优秀习作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习作,自觉地提出修改意见。然后,教师收阅浏览,选择改得较好的文章,印发给大家学习参考。
2.教给“反思法”,培养自评互改的能力
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进行以总体要求为目标的“改”的辅导,使学生学到综合性、整体性改习作的本领。使之明确:改习作时,一定要认真、反复地读初稿,在读中运用“反思法”去检查自己或他人是否把习作的要求在文章中得到了落实:审题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合理,层次是否分明,详略是否得当,表达是否准确。
3.用“合作法”,分小组认真落实好互评互改
每次习作完成后,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机会,组成三人或四人批改小组。根据常规要求及该次作文训练目标中提出的评改要点,在原文上采用修改符号批改。在互评栏内适当写眉批,文末一分为二地写出评语,并签名。互评互改以正面鼓励为主,也可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就会促进修改习作能力的提高。
四、运用各种批改手段,渗透“自评互改”知识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适当指点”学生自改。“教师示范改”是根据某次习作训练的重点要求,选择一、两篇含有“共性”问题的“例文”,引导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对“例文”进行“合作”式的修改,让全体学生在共同修改例文的实践中,获得修改习作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教学的本质是学,教要转化为学。教师的批语,是最好的对学生“改”文的示范,教师的批语必须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适合学生心理。或“精批细改”,为学生进行书面上的讲解示范,使其加深对有关习作知识的理解,明白有关批改符号。以“师批生改”,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动手修改,使其不断积累“改”的经验,明白“文成于改”的道理;或“互批互改”,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交流促进;或“面批面改”,有针对性地面授机宜,使其明白修改文章的原则和方法等。先学后做,不教而教。这样的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激发、强化、优化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习作水平的过程。
五、不同年级分步训练,循序渐进
培养学生的改文能力,应从中、低年级开始,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并依据《大纲》规定的各年级作文要求和各次作文训练的不同要求分步进行。低年级,可侧重于句子的完整性、连贯性方面的训练;中年级,可侧重于描写的具体和片断的条理性等方面的训练;高年级,则侧重于篇章中的选材、结构及词汇的活用、句式的运用、情感的表达诸方面的综合训练。整个修改训练应分步落实,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既符合学生心理认知发展的规律,又体现出知识、能力训练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在具体教学中亦可进行“一文多练”和“一题多练”。即将一项习作要求设计成多次习作训练,使前次习作的修改和第二次习作的指导沟通,学生的修改训练在连续的习作过程中进行。或将同一个习作题目要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选材、不同的结构方法等进行多次习作、多次修改,达到提高修改习作能力的目的。
六、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省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省,是当前评价改革的趋势。学生每完成一篇习作,教师都让学生根据事先公布的评分标准,对自己或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打分。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评议,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自己的平台。可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分析、研究性的思维能力,相得益彰,学生的习作水平也会随之提高。让学生自评互改,教师并非对习作置之不理,而是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再对其自评互改的情况,进行“二次处理”。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开发和利用生本资源,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把习作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成为生生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而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评互改习作上。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人人都在思考、倾听、表达,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这种依托生本资源的教学,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