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的乐趣/忍住痒才能不落疤/“15分钟法则”应对强迫症
2014-02-17
无知的乐趣
文/林德
成千上万的男女活着然后死去,一辈子也不知道山毛榉和榆树之间有什么区别,不知道乌鸦和画眉的啼鸣有什么不同。我们中间许多人弄不清楚苍头燕雀是否会唱歌,说不出布谷鸟是什么颜色。
然而,这种无知并不完全是可悲的,从这种无知我们可以得到有所发现的乐趣。只要我们足够无知,那么每年春天,世界就像变成新的一样。我们将通过一个陌生人的眼睛把世界看作一个花园,美丽如画的田野将出乎意料地使我们大吃一惊。我们会带着新的惊讶了解到唱歌的布谷鸟是雄的而不是雌的,而当看到它们降落之前,会像鹰那样在风中停住,长长的尾巴颤抖着的样子,也特别地高兴。
人类感受过的最大欢乐之一是:迅速逃到无知中去追求知识。无知的巨大乐趣,归根结底,是提问题的乐趣。人们羡慕像乔伊特那样爱一问到底的人,他在六十岁之后还坐下来学习生理学。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在到达他这个年龄以前很久就已经失去了无知感。我们甚至对我们像松鼠那样积攒的一点知识感到自负,并把不断增长的年龄本身看作是无所不知的源泉。我们忘记了苏格拉底之所以以智慧闻名于世,并不是因为他无所不知,而是因为他七十岁的时候认识到他还什么都不知道。
忍住痒才能不落疤
文/黄小平
一日,与朋友一起去澡场洗澡,当朋友脱掉衣服时,见朋友身上满是伤痕,便问朋友,小时候是不是受过伤。朋友说没有。我问,那为什么全身满是伤疤呢?朋友说,那一年,他全身奇痒,便忍不住用手指去抓,越抓越痒,越痒越抓,直抓得血肉模糊,于是,留下了这一身疤痕。
过去我一直以为,只有病痛和伤害才会给人们留下疤痕,想不到,痒也会,有时留下的是更大更深的疤痕。
痒,不只是在皮肤和外表,还有我们看不见的内心,比如,见别人比自己好,心里就痒痒,便心生嫉妒和仇恨,最后,嫉妒和仇恨把自己的心伤害得血肉模糊,满是伤痕。
痒是一种伤、一种病,其临床表现,不只是在皮肤和外表,还有我们那看不见的内心。
“15分钟法则”应对强迫症
文/李蕊
喜欢清洁、细心检查,本是好习惯。可这些行为若成了一种“非如此不可”的“仪式”,就可能和强迫症有关了。强迫症患者明知自己所做的事毫无意义,却停不下来,越想抵制,越感到紧张和痛苦。
有强迫倾向的人,可试着运用“15分钟法则”来延长强迫行为的反应时间。例如,当你产生洗手的念头时,就告诉自己过15分钟后再洗。这段时间“再确认”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必要,然后转移注意力去做其他有兴趣、有建设性的活动。
总是强迫性检查的人,假如你总是反复检查门锁,那在锁门时不妨仔细地、缓慢地行动,把动作深深记在心中,并告诉自己:“门现在已经锁上了。”这样,当你产生强迫性冲动想去检查门锁时,你就能马上“确认”:那是强迫性想法,不是现实需要。
引发强迫症的原因,既与遗传、大脑结构、神经递质有关,也与社会环境有关。而相比生物学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更容易被提前干预。所以,家庭环境对人的培养很重要。家长不要给予孩子过多的、刻板的条条框框,也不要有过高的期望,避免孩子因为外界的压力而精神紧张,导致强迫倾向。有强迫倾向的人,应多参加集体活动,从事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爱好,以建立起新的兴奋点。此外,采取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学习积极应对压力的方法,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是预防强迫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