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水共治”为突破 推进林水事业新发展
——访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局长周定炎
2014-02-17文杨芜
文 杨 芜
以“五水共治”为突破 推进林水事业新发展
——访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局长周定炎
文 杨 芜
2013年底召开的浙江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重大决策部署,将配水工程列入省“五水共治”十大水利枢纽重点项目,省委主要领导指出,要以“五水共治”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杭州市委、市政府将配水工程列入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 “杭改十条”重大项目,明确要求工程今年开工建设,力争三年基本建成。
从对水的关注程度可以显现,生态环境的优化是当下人们的普遍期盼。林水局作为生态管理的相关部门承担着治水、防火、绿化等多项民生工作,本期局长访谈让我们走进林水。
记者:近期,市林水局拟定的《杭州市“防洪水、保饮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提出要通过将千岛湖水引入杭州主城区来使城区市民的生活品质更上一层楼,请具体谈谈这个配水工程。
周定炎: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以下简称“配水工程”)是关系近千万人民饮水安全、健康及钱塘江水资源科学配置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建设“两富”浙江、“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的重要举措,是《浙江省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优先实施项目。
将千岛湖水引入杭州作为自来水水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必要性:城市水源健康安全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杭州饮用水源水质在国内同类城市中属较差。全国39个省会和副省级城市中,已有30个以水质更优的水库或地下水为水源地,占总数的77%。全省11个地级市中有9个以水库为供水水源地,水源水质普遍优于杭州。
紧迫性:杭州城市供水水源单一,安全存在隐患,近年来频受突发性水质污染事件和咸潮影响,取水口上游流域面积大,经济发展快,水环境承载压力大。钱塘江流域水质改善稳定需要巨大投入和较长过程。多年来,各级政府投入巨资治理钱塘江水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近年水质仍不稳定,要达到国务院规定的“2020年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的目标要求,形势十分严峻。
唯一性:我们组织专业机构对杭州市附近可能作为水源地的分水江水库、青山殿水库和青山水库,以及千岛湖坝上、坝下取水方案,进行全面比较,结论是在千岛湖坝上取水方案是唯一可行的。千岛湖位于钱塘江上游,集水面积1.04万平方公里,正常库容178亿立方米,年来水量101.2亿立方米,水质优良,水量充沛,距杭州直线距离约100公里,是国家确定的战略水源水库,是杭州最理想的水源地。
记者:目前大家非常想了解的是工程的可行性如何?
周定炎:千岛湖配水工程地质及自然条件优越,全线长111.5km,其中108km隧洞,施工技术成熟,全线封闭,自流输水;预计需征用土地422亩,拆迁户数16户69人、工业企业2家和各类房屋建筑面积5548平方米。总体用地少、拆迁量少、环境影响小,工程投资和原水成本可以承受,后期管理运行成本低。工程供水范围主要为杭州市区(杭州主城区、萧山区、滨江区和余杭区东苕溪以东地区)及工程沿线的建德、桐庐、富阳部分区域。供水规模:年输为9.78亿m3。工程进水口位于千岛湖淳安县境内的金竹牌,由进水口、输水隧洞、控制闸、闲林水库取水口等组成,全线采用钢筋混凝土衬护保证供水安全。工程静态投资约97亿元。
记者:不少读者在期待喝到千岛湖水的同时也对千岛湖水质是否能依然优质心存担忧,请您谈一下将如何对千岛湖水及“第一水源”钱塘江水进行有效保护?
周定炎:新建千岛湖配水工程是在保留现有水源的基础上,通过取水口沿江上移至千岛湖,形成千岛湖、钱塘江、东苕溪多水源供水格局,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杭州城市及工程沿线区域供水安全和饮水品质,是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不是取代现有水源。千岛湖是杭州市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钱塘江、东苕溪仍作为杭州市的供水水源保留,不会放弃钱塘江、东苕溪取水口及饮用水源地保护,将会继续加强对钱塘江、苕溪流域的环境保护。
钱塘江是我省的母亲河,钱塘江水污染治理历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钱塘江治理是省、市政府既定方针,是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市“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打造美丽杭州,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必然选择,一定会不折不扣长期坚持下去。
目前,千岛湖水资源环境保护已上升至国家规划层面。国家发改委组织制定《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该规划明确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的战略定位为:以保护长三角地区战略水资源与重要生态屏障安全为基本目标的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千岛湖保护上升到国家层面,保护力度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记者:杭州是个水系丰富的城市,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去年底,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市“五水共治”工作动员大会,请简单介绍一下目前的情况。
周定炎:2013年12月1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五水共治”工作动员大会后,各区、县(市)党委、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掀起了全市冬修水利、“五水共治”的热潮。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市“五水共治”动员会议精神,12月24日,市政府召开“五水共治”水利建设现场会,明确了“五水共治”水利建设三年行动目标:2014~2016年三年间,水利建设将以“防洪水、保饮水、抓节水”三大任务为重点,安排水利工程项目单元107项,工程总投资326.39亿元,计划三年完成投资212.29亿元,其中市本级94.46亿元。近期,全市水利建设紧紧围绕“五水共治”目标,鼓足干劲,抢抓机遇,迅速掀起冬修水利建设新热潮,确保完成2014年度全市水利建设投资48亿元目标。
记者:聊了水我们再来聊聊火,去年11月底杭州四眼井山上某较知名的餐厅着火,顷刻化为废墟,再次敲响了森林防火的警钟,请您谈谈森林防火工作。
周定炎:当前,全球气候正在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转变过程,持续高温、干旱、大风等极端天气明显增多,因而,近年来森林火灾呈现出世界性的暴发态势。
我市现有林地面积1755.99万亩,森林面积1635.27万亩,森林覆盖率64.77%,是我省第二大林区。2013年清明节期间天气持续晴热干燥,夏季7~8月份,受极端气候影响,高温干旱严重,最高气温达41℃,为历史罕见,森林火险等级极高,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先后两次发布森林火险红色警报。据统计,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40起,受害森林面积317.96公顷,森林火灾发生次数较上年增加近7倍,特别是富阳市鹿山街道“8.6”森林火灾,燃烧时间长达107小时,是我市建国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起森林火灾,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社会的强烈反响,教训十分深刻。
记者:针对严峻的森林消防形势,我们是如何落实各项森林消防措施的?
周定炎:一是强化三支队伍,提升防控能力。依托武警杭州市支队建立了1支由200名武警官兵组成的武警杭州市支队森林消防大队,按照森林消防队伍专业装备配置标准配备了专业扑火装备,每年为200余武警官兵进行培训,在2013年扑救富阳森林火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多年努力,全市已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由6781人组成的巡山护林队伍,原则上每3000亩配备一名护林员。不断完善由7133人参与的全市169支乡镇村应急消防队伍,均配备森林消防宣传车和风力灭火机、高压水枪等灭火装备。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建设五县(市)150支重点村级森林消防队伍,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
二是落实三项举措,严格火源防控。以“除火患、保平安”为主题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宣传教育活动,突出抓好“重要时期、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火源管理;加强散坟墓区的生态化改造,全面推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新建公墓规划建设时必须按生态公墓建设标准进行实施;配套建设山地抗旱蓄水设施,配备高压接力水泵,用于重点部位的森林防火工作,并举行“引水灭火”演练。
三是完善三个系统,推进科技防火。林火指挥监控系统,依托省森林指挥会商系统的建设,基本实现对森林火灾的指挥控制和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按照西湖风景名胜区、桐庐等地模式配备GPS巡护系统,提升森林火情的预警管理;积极筹建森林火灾与气象条件关联的林火预警系统,以森林火灾与气象条件的关联为重要突破点,为森林火灾的控制、防御等提供技术支撑。
记者: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改革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请问林水局下一步打算如何贯彻落实这次全会精神?
周定炎:在具体落实上,将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以“美丽杭州”建设为切入点,强势推进林水事业新发展。
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2014年计划完成水利投资48亿元。加强钱塘江综合治理工程、萧围东线标准塘工程、富春江综合治理建德段、桐庐段、富阳段和苕溪北塘加固工程,开工建设青山湖综合整治下游河道防洪工程,浦阳江河道整治试验段工程;完成重要堤防加固141公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27座,切实提高流域“防洪水”标准;加快推进钱江北岸杭嘉湖南排三堡排涝工程、五堡排涝闸站复建、七堡排涝站和四五排灌站扩建工程,切实提高区域“排涝水”能力;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490公里(当年完成300公里),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7平方公里,切实提高水系“治污水”质量;完成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6万人,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城乡“保饮水”水平;完成新增旱涝保收面积9万亩,扩大灌溉面积6万亩,切实提高农业“抓节水”效率。
以“美丽杭州”建设为切入点。将围绕“平原林业增绿”目标,深入推进“千万株适生乔木扩绿”行动,新增平原绿化2.8万亩;围绕“生态林业增氧”目标,深入推进“千万亩森林氧吧康体”行动,新增优质林分面积5万亩;围绕“景观林业增彩”目标,深入推进“千万棵景观植物添彩”行动,新建沿江景观绿化带30公里(100万平方米);围绕“富民林业增收”目标,深入推进“千万株珍贵树种藏富”行动,完成林道建设600公里,新增(抚育)珍贵树种发展面积1万亩;围绕“碳汇林业增汇”目标,深入推进“千万方森林蓄积固碳”行动,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6‰以下,森林覆盖率达到64.82%,新增蓄积量180万立方米,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达到900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