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 声情并茂——旅游景区声景观设计
2014-02-15仇梦嫄王芳
文·图 ◎ 仇梦嫄 王芳
仇梦嫄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助教,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主要研究方向:旅游景观、旅游文化。
王 芳 三江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地理、旅游文化。
1.苏州听雨轩窗外运用雨声、风声、植物声营造声景观
旅游景区声景观设计的指导思想
历史悠久的古代园林是中国旅游景区的重要源头之一,尽管声景观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由加拿大音乐家Schafer提出来的,但在中国,关于声景观的设计和意境营造则可以追溯至古,古代园林营建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具备朴素的声景观设计思想。旅游景区发展至今,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景区体系,按照其资源属性可以划分为自然旅游景区和人文旅游景区,旅游景区声景观设计理念也日臻成熟。
古典园林的“天籁”之音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营建过程中,造园者一直注重听者的听觉感受,受“虽为人做,宛若天开”的造园理念影响,喜欢将自然界的万籁之声,通过不同的形式,借来为景所用,构成园林中独特的声景观。商周时期,声音在园林中已经开始被无意识地应用,《诗经·大雅》记载,“王在灵囿,鹰鹿枚伏。鹰鹿濯濯,白鸟翯翯”。凡有鸟兽必有鸣叫之音,可见鸟兽之鸣所构成的声景观已在皇家园林中有所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造园技术的进步,园林声景观开始追求意境的营造,至唐朝,文人园已经逐渐成熟,更加注重将造园者的情思寄托于园林中的声景内,如杜甫的“诛茅卜居总为此,五月份佛闻寒蝉”,摹写出其浣花溪草堂旁的楠树和风雨斗争的状态,字字惊心动魄,寄托了作者和丑恶的现实作斗争的决心与意志。明清时期,声景的应用与营造也随着园林的成熟走向一个更高的阶段。明代《园冶》中提到,“瑟瑟风声,鹤声送来枕上,静扰一榻琴书,梵音到耳”,以声音营造出园林中安静幽谧的意境。拙政园中的留听阁、听雨轩以声音营造意境,使人们体会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动听。寄畅园引二泉之水入假山之中,泉水跌落在假山中的回声叮咚作响,犹如不同音阶的琴声,故名“八音涧”。古人对园林声景观的设计可以在这些经典园林的建造和诗文著作的描写中窥见一二,利用自然的天籁之声,营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人文环境。
自然景区声景观设计原“声”态的表达与强化
自然景区为声景观提供了丰富的声源,水声、风声、虫鸟声等都是自然景区声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中国对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贯彻以“保护”为主的理念,因此自然景区声景观设计主要是通过对自然声的维护与恢复,营造出最具天然本色的生态环境,使旅游者更加全面地去体验和感受景区的“自然美”。
中国自然旅游景区中,不乏利用自然声景观营造独特意境的典范。如西湖十景中著名的“柳浪闻莺”,以青翠柳色和婉转莺鸣作为景观基调,为了凸显出黄莺啼鸣的动听声景,特在景区辟闻莺馆,又在距闻莺馆不远处置巨型网笼“百鸟天堂”,营造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广州白云山素有“南越第一山”之称,景区中的鸣春谷,有河流,有溪水,有瀑布,不同的水景设计产生了不同的声音效果,各种水流声交响和鸣,宛如世外桃源。为保护这些自然声景,防止因游人过多而产生的噪音掩盖了景区原有的自然声景观,特开辟一条“步径”使旅游者可以在最佳位置欣赏到悠悠的流水声,同时也保护了山中的自然声景。
人文景区声景观设计服务于“文化主题”的听觉元素创意
人文景区包括以历史文化遗迹为主要景观的传统旅游景区和依据特定文化主题复兴或新建的新型人造景区。为了突出景区的文化主题与历史内涵,对文化景区声景观的设计,强调其声景观应与景区的文化核心思想保持协调统一。通过文化景区声景观设计,可以利用各种声音元素为听者造就一个新的时间意象,使听者感知到一个与现实时间相分离的虚幻时空。例如迪斯尼乐园,通过花车巡游、街头表演、园区广播等形式,利用经典的迪斯尼音乐烘托出整个景区的娱乐氛围;而狮子王、经典米奇等舞台剧演出,巧妙地将声景观与视像景观相结合,为旅游者营造出一个童话王国,凸显出整个景区的文化主题。
2.无锡寄畅园八音涧引二泉水叮咚作响
3.西湖柳浪闻莺公园
4.西湖畔闻莺馆鸟鸣清丽婉转
5.白云山鸣春谷水声、动物声巧妙结合
6.白云山鸣春谷水声潺潺
7.迪斯尼乐园花车巡游,演奏迪斯尼经典音乐
无锡灵山梵宫属于创新型宗教文化景区,景区利用梵音、钟鼓声强化其佛教氛围,使旅游者深刻感受到梵宫内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近些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传统旅游景区逐渐开始重视利用听觉元素创新旅游产品,增强景区吸引力。嵩山少林寺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将禅宗音乐与少林武术融为一体,构成了少林寺吸引力的新名片。总而言之,对于人文景区声景观的设计,应当充分利用声音的魅力体现和强化景区文化主题的创意,使游客通过聆听体验人文景观的内涵。
景区声景观设计趋势
随着大众旅游的发展,游客数量的增加,旅游景区也面临着与城市空间同样的噪声问题,声音污染日益严重。与此同时,景区中的风声、鸟鸣声、流水声等自然声音却受到景区各种活动产生的声音屏蔽变得愈发稀少。体验旅游时代的来临,旅游者对景观的感知体验不再拘泥于视觉这种单一的感官维度,要求能够全方位、多视角感知旅游活动,享受旅游景观审美所带来的身心舒适。因此,声景观的设计与优化日益受到旅游业界的重视。声景观的设计,就是运用声音的要素,对设计对象空间的声音环境进行全面地设计和规划,并加强与总体景观的调和。根据旅游景区的发展特点,未来景区声景观设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趋势。
听觉审美的强化
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是一个调用所有感觉器官全方位感知体验旅游景观的过程,听觉体验可以弥补视觉观赏的短板,使旅游活动更具享受性。因此,景区需要有意识地突显出声景观的美学价值,添加或强化特色声音元素,去除或淡化与环境不和谐的声音元素,保护现有的重要声音元素,以优化声景观的听觉效果。但是,设计师们只能通过声景观符号向旅游者展示各种声音现象,至于旅游者能否理解、如何理解则不是设计师能够控制的。要使旅游者能够充分利用听觉器官进行审美进而获得情感体验,还需要对旅游者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调动其聆听声景观的意愿。因此,要基于旅游者的视角进行景区声景观设计,遵循旅游者的感知规律,明确旅游者的生理特点、心理状况、文化背景,这样才能有效强化声景观的美学价值。
8.无锡灵山九龙灌浴将水声、音乐声结合营造佛教文化氛围
9.少林寺禅音大典
主题引领,视听耦合
为了提高旅游景区质量,中国旅游景区开始朝着品牌化方向发展,努力发掘自身主题内涵,形成独特吸引力。景区旅游景观的设计,也应该符合这一发展趋势。旅游景区的景观,以视像、声音等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反映景区的主题特色。纵观国内外各类优秀旅游景区,那些处在同一景区空间中的声景观和视像景观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景区主题的引领下,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着。声景观在空间范围内依赖于视像景观,视像景观的感知质量也会受到声景观的影响。所以,景区声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听觉效果,还要依据景区的主题思想,与视像景观相互配合,彼此诠释,使游客能够从画面中听出节奏,体会旋律,在声音中感受到图像,引发想象,为旅游者营造出与景区主题相契合的意境,进而使景区文化内涵得到深化。
多层次的情景交融
未来旅游景区的开发,不仅要以景动人,更要以情感人。景区声景观设计的目的是希望使旅游者通过聆听景区的声景观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这种愉悦的体验是多层次的,既有感觉层面的悦耳悦目,也有知觉层面的悦心悦意以及精神层面的悦神悦志。
众所周知,旅游者对景区声景观的感知是从感觉到知觉逐渐深入的过程:旅游者首先会对声景观的音量、音调、音色等形式内容产生直观体验,获得感官的愉悦;随着旅游者感知活动发展到心灵体验层面,其逐渐体会到丰富的旅游意味,会对声景观的文化意义和主题内涵产生深刻认知,进而产生思想的感悟。因此,在进行景区声景观设计时,应强调满足旅游者不同层次的情感体验,首先要注重声景观表现形式的设计,只有适宜的声景观表现形式才能带给游客感觉上的舒适,进而产生深入理解旅游声景观的兴趣,否则,再美好深刻的意境也无法触动游客的内心。同时,应强调声景观文化内涵的挖掘,使旅游者感知体验从悦耳悦目、悦心悦意上升到悦神悦志的境界,引导旅游者按照循序渐进的体验情景交融的声音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