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快递最后1公里
2014-02-14安琪
安琪
吴遥是上海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大二那年,他为电信的3G手机做校园推广活动,在这期间,他跑了上海不少大学,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因为快递派件不被允许进入大学校园,快递员们只好把包裹摆在校门口,等人来拿。而学生们的时间很不自由,有的在上课,有的在做实验,几十个包裹往往要等几个小时,还不能全部取走,有时甚至不得不带回十几个。第二天又是如此,如此往复,让每单快件挣不了1元钱的快递员苦不堪言。就这样,他们还常常受到学生投诉,因为学生出来的时候快递员已经走了。
学生们怨言更多,有时正吃着饭接到电话说快递来了,就得放下碗去取;有时要利用短短的课间休息,一溜小跑着去取件,从教学楼到校门口的距离可不短;有时快件太多,蹲在地上一找就是十几分钟,站起来腰都酸了。
大学对于快递公司来说就是泥潭,而每天在校门口上演的纠结剧让看到的人都摇头,但没人想过这里面也蕴含着商机。
吴遥就看到了机会:如果能在校门口租个门面,各家快递员可以把快件放下就走人,学生可以在从容有空时来取件,解决校园最后1公里配送的瓶颈问题,不是很有价值吗?
他做了市场调研,想看看学校的位置、人数、男女生比例、不同学校规定等因素对快件数量有没有影响,最后发现这些因素的作用很微弱。
2011年3月,吴遥在上海奉贤大学城租了一个10平米的门面,第一家“驿公里”店开业了。一家家快递公司谈下来,业务从一天只有70多票,慢慢发展成200多票。
10月,“驿公里”获得“玉佛禅寺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的10万元无息贷款。很快,吴遥又在母校开了一家店,并将奉贤大学城店装修一新,打算让这家店成为下一步招商引资的示范店。
2012年5月,吴遥的“最后一公里——高校综合服务站”创业项目从105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赛伯乐杯”第二届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
吴遥清楚地知道,单凭收发快递赚不了多少钱。快递公司给他们每个包裹1元的费用,他们同时向需要上门投递的学生收取1元费用。吴遥说,他做“驿公里”的目的并不在此,他想让自己的店铺成为商家与大学的一座桥梁。
大学校园从来是商家眼中的“肥肉”。可现实是,商家想进入校园进行宣传、推广和营销几乎不可能,几乎所有大学都对这方面有严格限制,除非在学校举办活动、赛事时,一些赞助的商家才能露个脸。
吴遥认为这正是自己的优势所在。他的商业设想是让“驿公里”在上海的大学遍地开花,之后寻找投资人,不断完善自己的商业体系。这是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也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而这也意味着,这条路上埋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宝藏。
(摘自《莫愁·智慧女性》2013年12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