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有技巧 “物”“我”不可分
2014-02-14徐晓玲徐勇
徐晓玲++徐勇
具体操作步骤有以下三个方面:①“读清”全诗,找出物象;②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③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下面我们以三道高考题予以强化理解。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解析 本诗所咏之物为“山泉”,它的特点是:外观其“得天气之声色”,细察有注满山涧之能耐,内在品性则为“恬澹”和“长自清”。作者歌咏这样的山泉当然是流露自己“恬淡清高”的精神与风骨。
答案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耐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澹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说说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野 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解析 本题考查我们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能力。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意象加以想象,菊花的生长环境是“山野”,外在特点是“散发幽香,独自开放”,菊花身上暗含着一种丝毫不在意外界环境而遗世独立的情怀,这也正是作者的内心独白,也正是本诗的“志”。
答案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例3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2)诗人借孤桐形象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
解析 本诗所咏之物为“孤桐”,其外在特征是“孤”“高”“虚心”“森森”“弥壮”,而且在其身上还有作者“关心百姓疾苦,愿意牺牲奉献自己一切”的影子,这也正是所咏之物与作者风骨情操的完美融合,水乳交融。
答案 (1)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天地;越老越强,越是曝晒越是茁壮。(2)表达了诗人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及关心百姓疾苦、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歌中有不少咏物诗,意蕴深邃,感人肺腑,令人击节叹赏。这些诗歌大多以“物”为吟咏对象,或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最终达到“物即我,我即物”的“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占有重要地位,当然,在高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此类诗歌的命题意旨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意象、意境的理解,进而把握诗人的情志。相信通过以上步骤的分析与解读,大家一定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诗人的情志。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杨 柳 枝 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1)前两句表现了杨柳怎样的特点?
(2)诗人借杨柳形象表达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
(1)杨柳枝条繁盛,随风飘拂,舞姿优美,色彩鲜艳,婀娜多姿。
(2)本诗通过歌咏秀色照人、轻盈袅娜的杨柳却生长在人迹罕至的荒园里的悲惨命运,流露出作者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孤独寂寥的心境和满腔的不平之情。
(此二题其实考查的都是物我关系。诗歌先写杨柳外在形象,枝条极盛,舞姿极美,秀色极其夺目,真乃婀娜多姿,分外美好。结句写的却是它荒凉冷落的处境,流露出作者深深的惋惜与不平,联系咏物诗中“物我不分,物我合一”的特点理解,这分明就是作者对自己的命运和处境的感慨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