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探究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尝试

2014-02-14申瑜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水蚤翅膀探究

申瑜

刘恩山老师说过:“探究性教学的要点:要有高质量的思考”

但在前期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做探究或者实验的过程中问题意识不强,问题的提出和实验的步骤过度依赖教师,模仿的比重占的过多,缺少自己思维的参与,同时对探究实验的结果利用的不到位,往往只是简单的得出结论,没有对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产生新的规律性的认识。以上现象最终导致探究和实验程式化,思维含量低,学生看似在动,学生参与度也较高,但这种表象并不能掩盖思维的被动这一事实。

一、扇动思维的翅膀,顺势研究

调查中我们发现每当进行一个探究,老师往往会这样引导学生“我们一起回忆探究有哪些基本步骤?”学生1、2、3、……的背诵步骤,让探究活动显得颇为生硬和不自然。为什么要探究?是因为在一定情景下发现了困惑和问题,顺着问题自然会产生想法,想法到底对不对,想办法自己动手探究,用什么材料,按照什么步骤探究,这是一个自然而然顺利成章的事情,每个环节都是真实的需要。我们要做的是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继续往下走,帮助学生自己闪动思维的翅膀,顺势研究。而学生不能扇动思维的翅膀,主动探究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不放心,比如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时,老师本来给了一个不错的背景资料,但老师突然说,“老张对此产生了一个困惑”,用老张的口把问题给出来了。再比如说具体的探究实验操作步骤,在学生思考之前有的老师就开始演示,有的直接把步骤给学生。正是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包办折断了学生思维的翅膀,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探究实验课中很重要,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不能全盘代劳,不能抹杀学生自己具备思维能力这一事实,我们应该结合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放手让学生顺着自己的思维去做。

二、创设情境,用问题意识打开思维的大门

每一个人在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疑惑不解的实际问题,从而产生一种困惑、怀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强化个体积极思维,并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问题心理倾向,称为问题意识。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是天生的,它也需要激发和培养。为此我们要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设疑、激疑和质疑,有的放失地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最终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有机地展开教学过程。

比如在第一次使用显微镜时,放一段视频《一滴水中的世界》,当学生感知到这滴小小的透明的水滴中原来别有洞天,有这么多鲜活的生命,在惊叹的同时,自然会产生水滴里还有什么?自然界里还有哪些微小的生物?自然会产生亲自使用显微镜探知微观世界的欲望。那么怎么使用?在《探究种子的萌发》时,播放一段农民播种时松土浇水等关于耕种的视频,让学生留心在播种时农民伯伯有哪些具体的操作,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紧接着再问假如刚播种完下了场特别大的雨,往往种子萌发的数量会变少,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在这些情景的激发下学生会自发的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展开思维的翅膀,以高涨的积极性探究下去。

三、用问题引领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向

鉴于初中学生的发展现状,以及初中生物课时现状,为了能够较好的完成探究实验任务,教师需要用恰当的“导”为学生的思维保驾护航,这个“导”的度特别要把握好,它不应该包办学生的思维,不应该把自己的问题强加给学生,或者把自己的思路强加给学生,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可以利用问题适当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

在探究实验中,关乎思维走向的最关键点在实验步骤的制定和探究计划的制定上,所以在学生制定计划时,根据活动的关键点,易错点,联系点等教师预设一定的问题,可以引领学生思维的走向。比如在《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时,可以设计这样几个思考题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

△你准备用哪些浓度的酒精溶液进行实验?

△你打算用几只水蚤做实验?分几组?如何体现对照性和重复性原则?

△水蚤是会运动的,如何限制它的运动范围在视野之内?

△水蚤的心率每分钟可以达到300次,取多长的时间段计数合适?

△一只水蚤的心率要计数几次,同一只水蚤先在清水中计数还是先在酒精溶液中计数?如何避免第一次操作后对第二次操作浓度的影响?

△如何设计记录表格?

△小组内如何分工?

四、让探究实验结果在思维中升华

无论是探究还是实验,我们都会得到一定的结果,不论有没有得到预期结果,我们都要利用好这个结果深入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得出规律性认识,这是将思维引向更深处的绝佳时机。

比如“测反应速度”这个实验,经过多次实验,每个组多次测一位同学的反应速度,取平均值,各组展示平均值,可以知道不同同学的反应速度不同;不仅如此,如果各组再把数据转换成直方图或者折线图,通过分析,可以明显得到另一个结论——随着熟练程度的增加这位同学的反映速度越来越快;再继续比较,不同小组所测的的同学反应速度为什么不同,经过各组汇报测量经过,会发现一些新的影响因素,与性别有关吗?与年龄有关吗?与左右手有关吗……再进一步探究。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对实验结果的反思还可以体现在对探究实验方法的理解上,比如在做初中生物第一个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但其中恰巧有一次实验的数据与其它数据不同,明亮处多,黑暗处少,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引发学生思考的时机,“这个数值告诉我们,如果只做了这一次实验,准不准确?”实验确实存在偶然性,必须多次重复实验,重复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

在科学探究或者实验活动中,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到底是以什么为目标,是知识,还是面前这些“可塑之人”?是发展他们全方位能力,还是单纯发展他们的知识?我们必须明确,学习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学生是有思维能力的个体, “信息”可以灌输,但“理解”却不能,因为理解是来自学生本身的东西。我们要尊重和相信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为学生“扇动思维的翅膀,顺势研究”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高都中学 276000)

猜你喜欢

水蚤翅膀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水蚤心率观测的实验条件探究
北方水库水季节性浮游生物抑制方法与实践
指向生命观念培养的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
——以“不同咖啡因饮料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为例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没有翅膀也要飞向远方
『无脚鸟』枕着翅膀睡觉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水蚤和水蚯蚓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