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金融扶贫模式研究

2014-02-14田莹莹王宁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年19期
关键词:小额信贷金融机构

□文/田莹莹 王宁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

河北省金融扶贫模式研究

□文/田莹莹 王宁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

河北省是国家级贫困县较多的省份之一,扶贫工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总结河北省金融扶贫主要模式,并从扶贫主体和扶贫客体两个角度,构建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对金融扶贫效果进行评估,最后明确指出扎根农村的金融扶贫组织能够达到“扶贫支农”与“增盈”的双重效果。

金融扶贫;扶贫模式;绩效;河北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项目《河北省金融扶贫模式与绩效研究》(项目编号:SQ133006)

原标题:河北省金融扶贫模式与绩效研究收录日期:2014年7月18日

一、问题提出

金融扶贫是指通过小额信贷的方式满足贫困群众生产资金需求,以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的造血式扶贫模式。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使金融服务惠及低收入群体。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完善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体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

目前,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由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其他组织共同组成的多层次、功能互补、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配置机制的不足。河北省作为我国扶贫县较多的省份,截至2013年底,有国家级扶贫县39个,其中处于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的贫困县22个,扶贫难点具有代表性。截至2013年初,河北省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有4,610家(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4家(村镇银行23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家),邮政储蓄银行1,409家。2012年河北省涉农贷款21,318亿元,涉农新增贷款1,592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9%。可见,河北省已初步实现了乡镇基础金融服务的全覆盖。

二、河北省金融扶贫主要模式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镇银行+农户”委托零售模式。该模式是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入股,并把股金存入村镇银行,通过村镇银行向社员提供资金支持,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担保,村镇银行负责审核社员的信用、资产状况及还款能力,并办理发放贷款手续,从中收取手续费。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减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人工成本,降低了贷款风险;另一方面解决了村镇银行的后续资金不足问题,增加了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放大了村镇银行的贫困范围。这种模式下,使村镇银行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都达到了双赢效果,典型代表是望都恒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资金互助组织+传统金融机构+农户”的批发零售模式。该模式是由传统金融机构向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小额信贷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提供批发性贷款,新型金融机构再将贷款转贷给贫困农户。在该模式中,传统金融机构拥有资金实力雄厚的优势,使传统金融机构得以突破资金规模的掣肘,起到了间接“支农”的作用。新型金融机构利用自身与农户接近的信息比较优势,保证贷款的质量,缓解了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贷款成本高,风险大的难题。该模式的实施有效放大了金融机构服务贫困农户的覆盖面,不仅解决了新型金融机构的后续资金不足问题,而且是在扶贫方式上进行了由零售向批发转变的新尝试。目前,该模式的成功典型案例是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将河北省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以下简称“易县扶贫社”)确定为信贷支持扶贫小额信贷组织试点,向易县扶贫社发放了500万元批发贷款。通过该笔贷款的发放,解决了1,900多户贫困农户的脱贫致富资金难题。另外,目前易县扶贫社已经与财政出资的县担保公司初步达成了批发贷款协议,以解决扶贫社后续资金短缺的难题。

(三)“干部担保、农户互保”的双保险模式。该模式是在政府扶贫办的推动下,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热心扶贫事业、自愿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做贡献的公职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组成“扶贫信贷担保志愿者组织”,以本人不低于两个月工资作担保,与金融机构签订担保协议。同时由诚实守信的村民自愿组成“贫困村诚信自律组织”,由加入该村诚信自律组织的会员3~5人自愿组成“诚信小组”,以诚信小组联保的形式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巨鹿县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

巨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也是国家重点扶贫项目试点县。通过创建“两个组织”,即由公职人员组成“扶贫信贷担保自愿者组织”和由贫困群众组成的“贫困村诚信自律者联谊会”,以“干部担保、农户互保”的双保险模式,有效破解了贫困群众贷款难题,闯出了一条“以群众诚信自律为基础,以公职人员自愿担保为补充,以开发扶贫产业项目为依托,以金融部门为主导”的金融扶贫新路。该模式使民间组织、金融机构与贫困农户之间搭建起风险共担、诚信自律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农户由于缺乏抵押品而导致贷款难的问题。巨鹿县在“两个组织”的创建、运行中,积极进行政府服务、信贷担保方式、激励方式创新,变指导服务为主动参与,变贫困户个体信用为联谊会集体信用,变一对一的个人担保为组织对组织的集体担保,实现了扶贫工作的历史性突破。

(四)“公益组织+农户自立服务社+农户”无担保小额信贷模式。该模式是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单独出资或地方政府进行配套出资,在当地成立小额信贷农户自立社,贷款采取无抵押、无担保、农户联保的方式,对于那些缺少抵押品,缺少政府担保或公职人员担保,具有强烈致富愿望和能力的贫困农户,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贷款期限短,贷款额度一般是3,000~5,000元,意在降低出现大额坏账的风险。申请贷款时以家庭为单位,需家庭所有成员签字,入户收贷,加强了道德约束和信用意识。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平泉县的农户自立服务社。

平泉县农户小额信贷自立服务社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在平泉县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小额信贷自立服务社自2008年11月运营以来,以提高微型创业者的自立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理念,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小额信贷业务,通过开发式扶贫的方式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自立社根据全县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实际,适时开展的“信贷业务+农民培训”模式最具特色,在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的同时,还根据实际需求提供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法律知识和市场信息等全方位的服务和培训,提高农户的自立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使其能够稳定摆脱贫困。自立社的小额信贷客户中贫困农户占到了92%,使扶贫资金真正送到需要扶持的群众手中,是农户达到了脱贫致富。

(五)“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金融机构”五位一体的扶贫开发新模式。河北省赤城县在注重政府引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在探索适合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之路和农民增收之道上,逐步形成了“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金融机构”五位一体的扶贫开发新模式。2012年全县有1/3的贫困人口脱贫,人均纯收入达到3,450元。

赤城县出台了《关于扶持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农业重点产业发展的意见》,在蔬菜大棚和设施养殖业上,依据不同类型和规模,分别给予每棚6,000~20,000元和30~100万元补贴,并对企业贷款部分给予财政贴息;在中药材种植上,新增集中连片在1,000亩以上,每亩给予500元补贴。政府利用省专项资金5,000万元,成立了霞城三农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担保公司为企业和农户担保,获得贷款,企业和农户以大棚、猪舍等固定资产以及林权证等作为反担保,使企业和农户与县级银行系统建立信贷关系,推动县内各家银行与企业开展无缝隙对接,县财政给予贴息支持,为众多企业和农户解决了贷款难题。

三、金融扶贫的经济后果(扶贫客体角度)

(一)有效调整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金融扶贫是指通过“小额信贷”的方式满足贫困群众生产资金需求,以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的“造血式”扶贫模式。与农户紧密结合的小额信贷扶贫模式,有效解决了正规金融机构在放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贷款回收率低等难题,实现了贷款的分算化,有效调整了信贷结构。并且,金融扶贫的主要对象为广大农户,贷款的绝大比例都投入到“三农”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进一步深化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交易机制和信贷状况得以改善。目前正规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难题是:第一,中低收入的贫困农户缺乏抵押品,难以抵押贷款;第二,正规金融机构在搜集农户信息、筛选诚信农户的成本比较高,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限制了正规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出身农村金融扶贫组织等“草根银行”在开展小额信贷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能够利用人缘和地缘建立起来的信用关系,筛选过滤优质农户,开展无物质抵押的信用担保业务,节约了放贷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只有与这种“草根银行”相结合的金融扶贫模式,才能在农村的熟人社区内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利用熟人社会的舆论压力保证贷款的安全性,才能以较低成本解决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风险问题,这正是其他银行下乡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从交易机制来看,建立在农村熟人社会基础上的金融扶贫组织,密切联系了农户,降低了信贷的交易成本(如抵押等)。从信用状况来看,由于农村金融扶贫组织建立在熟人社会基础上,在筛选诚信农户上具有绝对优势,并通过评定农户的信用等级,对农户的信用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激励,使得贷款质量得到了保证,以望都恒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贷款回收率达到了100%。

(三)增加农户收入,破解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扎根于农村农户的金融扶贫模式,通过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为农户提供及时、便捷的贷款,为“三农”注入了启动资金,有效增加了农户收入。与单一的传统金融机构相比,建立在熟人社会基础上的扶贫模式有效破解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通过改善信贷关系,从抵押担保到信用担保,使“无效的信贷需求”转变为有效的信贷需求,增加了对“三农”的投资,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总产出的提高。

1、调查问卷的结论。针对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的运营状况,本次共发放问卷148份,回收有效问卷136份。在“制约农户收入的因素”问题中,58%(79人)的农户认为制约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是资金短缺,其次是文化水平和素质、土地面积、当地经济发展。可见,大部分农户认为获得金融扶贫资金支持是增收的关键,可以极大地促进贫困人群人力资本水平和脱贫致富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扶贫开发工作在注重“输血”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造血”功能。

2、其他学者的实证结论。刘庆娜(2008)通过选取30个省份的数据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two-way fixed effects model),建立模型来分析农村贫困程度与小额信贷、财政支农、有效灌溉面积、农业固定资产原值量等的相关关系。最终结论为,小额信贷发展水平与农户家庭经营纯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于农户而言,每增加1单位的农业贷款,则将引起农户家庭经营收入0.045单位的增加。

聂勇(2009)设置了农户小额信贷绩效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农户小额信贷综合绩效评价模型:

式中:Yj为农户小额信贷综合收益;Wi为各指标的权重值;Xj为各属性值。

从农户小额信贷的综合效益来看,发放小额信贷后明显优于发放小额信贷前,由此可以说明,无论从定性分析还是从定量计算,农户小额信贷的综合效益都是非常明显的。(表1)

四、金融扶贫组织的绩效分析(扶贫主体角度)

对金融扶贫机构的绩效评价可以从财务指标、内部运作指标、客户角度指标、创新与学习能力指标四个角度,运用平衡积分卡法进行研究。可参照车舒(2011)对南诏扶贫社的绩效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表2)

根据“大数法则”:在可能发生风险的量一定的条件下,越分散,风险就越低,相反,风险就越高。由于金融扶贫的对象为广泛分布于农村领域的经过信用等级评定的农户,因此能够有效分散风险,实现金融扶贫资金的良性流动,促进金融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贫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不仅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而且存在严重的金融供求失衡甚至金融空白,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要实现金融扶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如何使金融机构实现“扶贫支农”与“增盈”的双重效果,一直是金融扶贫面临的主要难题。近年来,一些非正规金融机构——扎根于农村社区的“草根银行”发展迅速,如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社区基金等在制度设计上更加适合农村农户特点,金融扶贫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促进这些金融扶贫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表1 评价指标权重表

表2 金融组织绩效指标

[1]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2]车舒.河南农村小额信贷绩效评价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4.

[3]刘庆娜.农户小额信贷绩效评价与可持续发展[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8.5.

F83

A

猜你喜欢

小额信贷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微信上小额借款 请务必通话确认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基于高速公路ETC卡的小额支付平台应用
赣通卡小额支付平台设计方案
警惕小额会费传销骗局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