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象”出镜亦出彩

2014-02-14崔晶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黄桷义工赞美

□崔晶

“意象”出镜亦出彩

□崔晶

拍工作片难,把工作片拍出“文艺范儿”来更难。为了让片子“别有一番风味”,我们可以引入文学领域常用的“意象”概念。“意象”,寓“意”之“象”,指融入作者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让其“加盟”工作片,不落窠臼之余又能增添些许艺术气息。看罢由重庆市委组织部拍摄的工作纪实片《黄桷义工》后,不禁让人眼前一亮。该片用黄桷树作为意象赞美黄桷义工的奉献精神,既突出主题又给电教片创作者以启示:恰当地运用意象果真可以如此精彩。

“点睛”——升华主题。主题是专题片的灵魂,意象能够将片中所要表达的主题信息生动形象地凸显出来。当然,这前提是意象一定要与主题相符、“对位”,能够准确又清晰地象征主题,深刻又自然地表达主题,不牵强也不晦涩。意象出现的时机同样有讲究,一般会选择在片子情感积蓄最浓郁或主题酝酿最高潮时安排意象及时“登场”,此时片子的内涵便自然而然地升华出来。比如,《黄桷义工》中要赞美黄桷坪社区义工坚持不懈的义务奉献精神,选择的意象是当地有名的“黄桷树”,画面中遒劲高耸的枝干、翠绿繁密的叶子将意象的表征直观展示出来,而解说词中的“平凡且坚韧”“不畏贫瘠、顽强生长”则将意象与所要赞美的精神直接挂钩,直击主题,使观众从视听认同上升为心灵共鸣。

“搭桥”——串联结构。意象抓人眼球的能力同样可以使它成为构架全片的“主力”,在片中关键的节点出现,对片子内容进行有序串联,如总分式、递进式、排比式等等。在《黄桷义工》中,题记写道“什么时候种下,我就什么时候发芽”,用黄桷树的画面开篇,直接将观众的思绪引入所要介绍的工作内容;紧接着,有详有略地讲述几位具有代表性的义工的人物事迹,每个人物都具备黄桷树这一意象符号的精神特质,都对黄桷树怀有深厚的情感——“我们都爱黄桷树,不论多苦多累,只要看见黄桷树,就感觉亲切轻松……”片子结尾处,再次点题,将此项工作所提炼出的精神内涵与黄桷树的品质特征紧密融合。用意象连接起这样“总—分—总”式的逻辑结构,环环相扣,将主题表达得清楚有序又形象深刻。

“扮靓”——诗化意境。工作片也可以拍得“美”。意象本身存在一种自然的美感,能够为“硬邦邦”的工作营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气氛。意象一般都是自然界中的寻常事物,将它主观地赋予某种情感或精神后,会让人觉得细腻可亲,易于激发联想和想象。这种隐约可见的诗意往往可以通过画面、音乐、解说等形式释放出来。如《黄桷义工》中反复出现的黄桷树挺拔高耸的画面镜头,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地置身在黄桷树下,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它所代表的黄桷精神;当片中需要对主题进行总结提炼时,配以文字优美、感情充沛的解说:“在烈日下洒下清凉,在风雨中提供庇护,在四季里孕育生命呼吸的氧气。”如此视觉和听觉“双管齐下”,使全片洋溢出丰沛的文学气息。

看来,意象并非文学领域的“专利”,我们在拍摄工作纪实片时,亦可巧妙借用、合理融入,只要选“象”恰当,那么表“意”自会趣味无穷。

猜你喜欢

黄桷义工赞美
远离否定式赞美
二十岁的她,实现了让全球义工来苏州的愿望
赞美骨髓
写一句赞美别人的话
我要当义工
最熟悉的陌生者
94岁“黄桷兰婆婆”收到百元假钞直接烧掉
爱心“义工”
完美义工进万家
多一句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