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盟大事记

2014-02-14

铁路技术创新 2014年2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铁路

联盟大事记

中国铁路BIM联盟成立大会

2013年12月17日,铁路BIM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会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何华武到会并作重要讲话,总公司有关部门、联盟发起单位、首批会员单位等代表和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了联盟章程和理事会、办事机构、专家委员会组成及成员名单。联盟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8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共有24家会员单位参加。

中国铁路BIM联盟理事单位2014年第一次会议

2014年3月31日—4月2日,在北京召开铁路BIM联盟2014年第一次工作会。会议邀请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顾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易君、中建股份李云贵、中铁二院张雪才、铁三院李华良、信息中心董少磊、铁一院郭世勇和任晓春等专家,就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方面,尤其是BIM技术方面近一年来的工作进展进行交流,并主要对联盟下一步工作,尤其是BIM标准体系方面的建设研究进行了研讨。

中国铁路BIM联盟网站正式上线

2014年4月,中国铁路BIM联盟网站正式上线,网址为http://61.237.239.144/ bim2014。目前已有“联盟首届大会”、“最新动态”、“组织机构”、“成员单位”、“BIM技术动态”、“入会指南”、“会员专区”等栏目。

中国铁路BIM联盟理事单位提交成果资料

2014年5月20日,各理事单位已按“中国铁路BIM联盟理事单位2014年第一次会议”要求,按照分工,对所负责专业按成品、半成品、族库进行分类,并提交成果资料,所涉及工作内容包括:桥梁、隧道、路基、轨道、站场、通信信号、强弱电、机辆、给排水、环水保、机械工具及建材等。

《铁路技术创新》铁路BIM专刊出版

2014年6月,联盟首刊《铁路技术创新》“铁路BIM专刊”第一期出版。《铁路技术创新》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主办,还将陆续进行BIM专刊的出版。BIM专刊将为BI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搭建交流平台。

BIM技术助力世界最大跨度混凝土拱桥沪昆高铁北盘江特大桥顺利合龙

1月12日,由中国中铁港航局承建的世界最大跨度的混凝土拱桥——沪昆高铁北盘江特大桥顺利合龙。

北盘江特大桥全长721.25 m,主桥445 m的跨度,主桥跨度在目前同类型铁路拱桥中世界第一,工程采用单塔双锚碇缆索吊机进行空中运输,利用斜拉扣挂悬臂拼装法进行架设,采用BIM技术,对劲性骨架制造、吊装进行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取得了丰硕成果。

该工程的胜利合龙,是大桥建设取得的一次伟大的胜利,也是客运专线桥梁技术的创新,在我国桥梁建设史上,乃至世界桥梁建设史再次谱写的新篇章。

(新华网贵州频道)

工程建设领域BIM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落幕

2014年4月18日,“工程建设领域BIM技术与应用研讨会(一期)”在南京圆满落幕,近两百位来自政府主管单位及中铁建工集团、中建集团、南通二建等多家企事业单位CIO、信息化建设决策者、BIM负责人、项目经理等来宾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大会围绕以BIM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企业BIM实践的应用思路总结、应用规范的构建设、BIM应用软件的决策、实战项目的实施路径和经验等话题深入展开。本次研讨会强调BIM实践方法、注重案例分享,尤其大会中针对行业热点话题与业内人士进行了深入分享,帮助客户了解如何利用最新的BIM技术实现业务的转型和创新。通过此次会议的交流,与会嘉宾们纷纷表示对于如何构建BIM的应用规范规则,如何灵活选择解决方案与产品组合,以及如何通过实际项目逐步积累和提升BIM应用水平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离全面推进了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实践和应用更近了一大步。

(新民网)

格林泰科开启BIM私人定制时代

在“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大会”召开期间,能源世界对格林泰科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劲松进行了独家专访。

格林泰科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劲松认为,BIM的作用随着应用的深入越来越大,涉及面也越来越广,通过项目的深入实践,原先设计模式下松散的、孤立的工作流程变成并行、交互、融合的形式。就BIM的应用而言,罗劲松认为明确应用目标、针对性应用尤为关键。比如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就是为了缩短设计周期、优化设计思维、准确估算成本等;而在施工阶段,BIM主要是为了减少办公周期、增加其可试性、提高施工计划完成速度等;在后期运营管理阶段,BIM可以串联各个技术体系,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等。

美国斯坦福大学曾针对美国、芬兰等发达国家26个BIM应用建设项目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当前BIM被主要应用于实现建筑设计阶段的产品可视化和施工阶段的施工进度模拟,并没完全发挥其全部的应用效果。企业如何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BIM战略,如何让BIM真正落地实施才是这项技术发展的关键。罗劲松认为,企业的BIM之路很长,需要从企业战略、资本投入、终端市场需求、低成本运营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单把BIM作为一种技术或工具反倒是一种应用意识上的误区。他透露,目前,格林泰科在总结BIM发展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挖掘和深化客户价值,为其量身打造建筑模型,开启BIM私人定制时代。

(能源世界)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BIM技术联盟首次全体工作会议成功召开

2014年3月26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BIM技术联盟首次全体会议在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成功召开。联盟首次全体会议决议通过了联盟章程、联盟理事会及秘书处人员组成,并重点讨论了联盟三年工作计划。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BIM技术联盟由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发起成立,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包括申通地铁集团各相关部门及子公司、高校、科研院所、BIM咨询服务单位。联盟将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开展BIM技术研究、应用、推广等活动,旨在整合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内有关科研院所、设计咨询机构等创新资源,搭建城市轨道交通BIM技术发展平台,构建创新、和谐的城市轨道交通BIM技术发展环境,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信息化发展。

BIM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思路与挑战。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联盟将立足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联合轨道交通行业业主、设计、高校及咨询机构等全产业链资源,创建产学研战略合作模式,发挥成员单位优势,组织开展BIM应用标准编制、应用研究、技术交流。联盟致力于实现BIM技术在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及运维中的落地应用,探索BIM技术在轨道交通项目中的全生命期推广实施,积极推动BIM技术在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进程。

(筑龙BIM网)

台州黄岩区建筑施工首次应用BIM技术

2014年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黄岩综合客运枢纽中心项目,是台州市区唯一一个集铁路、公路、轨道、公交、出租车和社会车辆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站。该项目总投资8.02亿元,建筑面积90 955 m2,工期4年。项目建成后,旅客乘坐长途汽车、公交车、出租车等,在站内与高铁和将来的城市轻轨实现一站式换乘,这对于构建台州综合运输体系,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浙江台州市黄岩区标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黄岩综合客运枢纽中心项目上首次应用了BIM技术,在全市建筑施工中起到了引领作用,截至2014年3月底,共完成工程桩1 130根,占总量的80.3%,完成当年投资2 200万元。

(今日黄岩)

中国BIM发展联盟理事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

3月25日,中国BIM发展联盟(国家建筑信息模型(BIM)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会第九次全体会议暨中国BIM标委会常务理事会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BIM发展联盟理事会理事、名誉理事、中国BIM标委会常务理事等出席了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BIM发展联盟2013年工作报告、2013年度财务报告和中国BIM标委会2013年工作报告;通报了第八次全体会议以来的有关工作;讨论并表决通过了国家建筑信息模型(BIM)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章程、理事会议事规则、经费管理办法修订稿,审议通过了中国BIM标准研究项目2014年工作安排;审议讨论了联盟/标委会有关事项及工作安排。

(中国BIM发展联盟秘书处)

中国铁建首个BIM应用项目提前封顶

近日,中国铁建首个BIM应用项目主体钢结构在中铁二十局集团六公司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项目部提前10天封顶。

在施工过程中,该项目部适时引入国内领先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虚拟建造,对工程量、成本事先进行精准计算,对各专业事先进行碰撞检测,并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以指导钢结构加工安装、管线布设等实施精准化施工,消除各种可能导致工期拖延的设计隐患,达到对施工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降低施工风险,节约工程成本的目的。通过BIM技术解放了技术员,还培育了自己的BIM团队,使得工程量计算精度达到99%以上,工期提前率达到10%,成本降低率达到5%。

(中华铁道网)

地铁BIM碰撞检测技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二期严御路站、御桥路站风、水、电安装工程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抽调技术骨干组成攻关小组,创造出“地铁BIM碰撞检测技术”——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的真实信息,也就是在工程开工前,在计算机上模拟安全风、水、电设备,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又保证了安全生产,目前这项技术正在申请国家专利。(工人日报)

无锡地铁2号线首次运用BIM技术解决地下管线错综复杂难题

由于地铁建设地下工程空间有限,如何对结构复杂、体量庞大的隐蔽工程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27日下午,记者实地探访了地铁2号线梁溪大桥站。据介绍,无锡地铁2号线首次运用BIM创新技术,有效解决了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布局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在地铁2号线梁溪大桥站,首次引入了BIM“三维综合管线”的技术,形象的说就是先用计算机根据现场勘查的资料,设计出“装修效果图”,直观地反映管线的位置、标高等数据,对可能存在的管线冲突、设备干扰、空间隐患等情况进行模拟演练,有效减少了设计误差大幅度提升了施工质量与效率,确保了各专业管线的附属及检修空间,降低了施工风险。

梁溪大桥站引入此项技术后,节省了因返工造成的经济损失20万元左右,工期也因此提前了一个月完成。借助BIM技术打造无锡地铁智慧运营系统,可有效消除管理盲区。作为人流聚集区域,地铁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非常重要。BIM智慧运营系统可有效统筹一体化实施预防、警报和处理。

(无锡新传媒讯)

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BIM技术应用研究项目方案和阶段成果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14年3月24日,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承担的“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BIM技术研究”方案和阶段性成果评审会在厦门轨道交通集团公司成功通过专家评审。

专家组肯定了“业主主导、BIM咨询单位统筹和各方参与实施”的BIM模式;认为本项目是国内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首次系统性应用BIM技术,是技术和管理上结合的历史性变革,符合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信息管理的发展方向,课题研究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和推广价值;认为本项目的BIM技术应用总体方案可行,技术路线正确,BIM实施标准框架较合理,具有良好的扩展性,阶段性成果已在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部分工点设计中得到应用,提高了设计质量,基本实现了项目预期目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已形成全面推广和应用的基础。

(上海市地下总院)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铁路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国外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简述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GSM-R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梦想在铁路人心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