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 逆风飞扬
2014-02-14范久辉
范久辉
“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的《逍遥游》道出了人们像鸟儿一样在天空自由翱翔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人类付出了卓绝的努力和尝试。直到现在,各种航天器的发明,才让这个梦想成为现实。
而祖祖辈辈生息于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也十分向往自由自在的“大鹏鸟”,他们的心目中,它是吉祥物、幸福物、神灵圣物的代表。曾经驰骋在古老阿里大地上的象雄王国就是以“大鹏鸟”为图腾的一个王国。一个内地的滑翔伞爱好者是这样形容他飞翔高原的梦想的:“如果能在这神秘空灵澄净而沧桑的土地上,在离天堂最近的天空飞行,偷看一下天堂深处的美景,这一生也就了无遗憾了吧。”
但是在有着“空气稀薄地带”的世界屋脊美誉的西藏,是传统意义上的“禁飞区”,近些年在中国方兴未艾的时尚航天器—滑翔伞能在西藏湛蓝的天空上翱翔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使得西藏一些“耳熟能详”的传统旅行地,带给我们新的愉悦。
佛门圣地前的翱翔
“天上的星星、月亮、太阳,地上的甘丹、色拉与哲蚌”,民谣道出了以甘丹寺为首的色拉寺与哲蚌寺等拉萨三大寺在藏传佛教信徒心目中的重要性。它也是格鲁派六大寺中地位最为特殊的一座寺院,因它是由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亲自筹建的,也可以说是格鲁教派的祖寺。在鼎盛时期,甘丹寺定员只有3300位僧人,可是在此生活学经的僧人远超此数。其寺院由五十多座建筑组成,最大的大殿能容下超过3000位僧人同时念经。寺院珍藏的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文物不计其数。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甘丹寺遭到了严重破坏,古老的建筑大都拆毁殆尽。1980年以后国家拨巨款对寺庙进行了彻底维修:重修了宗喀巴灵塔,重绘了经院壁画,重印了《甘珠尔》和《丹珠尔》大藏经,维修了二十多幢经堂佛殿僧舍。重修后的甘丹寺依旧制傍犹如卧状的巨象而立,逐渐形成布满山坳、规模庞大的建筑群,群楼重叠,巍峨壮观。如果对藏传佛教及寺院建筑格外感兴趣,甘丹寺还是不容错过的。
从甘丹寺出发,徒步跨越雪山河谷,走过高原湿地,翻越两座山口,就能到达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桑耶寺。这是几百年来无数虔诚的信徒与高僧大德们走过的朝圣之路,如今众多户外徒步爱好者所推崇的徒步路线。
现在,拉萨有滑翔伞爱好者十多位,飞行的场地也基本上固定在甘丹寺下方及羊卓雍措等地。甘丹寺的场地因距离拉萨45公里,交通相对便利;起飞场海拔高4230米,下方为拉萨河谷宽广的农田,方便降落;起飞场到降落的河谷相对高度430米,条件相对优越;所以是拉萨市伞友飞得比较频繁的场地。
来自深圳滑翔伞协会的几个网友组成的“深圳鸟人突击队”到拉萨飞伞,于是我与拉萨伞友高老师及最早一批玩滑翔伞的藏族朋友群培一起到甘丹寺场地飞伞。越野车沿着甘丹寺的盘山公路往上爬,快到甘丹寺时,朝东的山体上有一个近于平地的大平缓坡,那就是起飞场了。它其实就是一块捡去石头的草地,但被伞友们戏称是中国乃至世界海拔最高且“设施成熟”的滑翔场地。到了那里,看到起飞点与降落场地,深圳的网友非常惊讶: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场地!
“起飞场可以同时铺上二十几把伞,这降落场是降落直升机用的吧?这也有点太宽了吧?”
看完降落场后观察风向,发现风向正是东北方向,不大不小,正适合起飞。由于高原气象与内地的不同,出于安全考虑,藏族小伙子群培为大家试飞一下。在这么多人面前表演,群培有点紧张,铺好伞后,连头盔与对讲机都不带,就飞出去了。在回来的路上,大家开玩笑说对于西藏的大鹏鸟来说,头盔是多余的,它也从来不配对讲机这玩意儿,所以我们的“西藏鸟人”飞伞的时候也不带它们。当然,玩笑归玩笑,安全措施还是不能忽略。
一个网友看到群培成功地在天上飞行,也拉起伞,跟着飞了出去。不过可能是对高原的气流不熟悉,起飞了两分钟就迫降在一个乱石堆中,我们赶紧用对讲机与他联系:
“有事没?”
“没事,主要我是主动降落的,不是被动降落。”大家窃笑,这家伙嘴硬!
接着网友们一个接一个地飞了出去。几朵绚烂夺目的“花朵”开在半空中,与地面苍凉的高原大地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幅场景所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真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鸟人”们都飞出去了,我们这些遗落在地面上的留守人士赶紧上车,去降落场迎接他们。到了降落场,伞友们全都安全降落了。住在降落场附近的热情藏胞早已为伞友们送来香喷喷的酥油茶,好奇的藏族小孩子围着这些能像鸟儿一样飞在天空中的英雄旁边,摸摸伞,摸摸头盔或羞涩的看着他们。是不是以后,在这个地方,也会产生新一代的藏族飞人?
林芝“江河交汇”飞动力滑翔伞
若不考虑翻译的因素,西藏“林芝”倒也名副其实,与藏北、阿里、前后藏的苍凉高远不同,葱葱郁郁的森林让它呈现出的是宛如江南山水般的秀美与多姿。而有着林芝“母亲”河之称的尼洋河,在流经林芝八一镇后,放慢了脚步,形成了河口如网如织、河心沙洲密布、牛皮筏往来各牧场间的绝美景象,最终与雅鲁藏布江汇合。在尼洋河此段,拥有本教大神册本日神山,以及环绕该山的七大古寺与转山古道、藏东南历史宝钥之第穆石刻、藏东南重点历史文化名村玉容增村、德木寺、米瑞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等重要景点,除此之外,尼洋河秀美壮阔的江河水体资源还可用于漂流和游艇体验。作为雅鲁藏布江上惟一的游艇码头,是以水路方式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始发景区。
无论是沿公路观赏美景或沿水路进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不管是在沿途的观景台还是寺院,所有的视角都是平视的,若能从高处领略,自然是另一种风光与体验。动力滑翔伞(动力伞,即在飞行员背后加个动力装置)就能满足这种愿望。
经朋友介绍,很幸运地成为“兰州正林公司”来西藏旅游员工的向导。听说正林公司的老板林肯是个滑翔伞爱好者,此次同行的不仅有兰州伞界的高手陈建斌老师,还有一个台湾重量级的人物董明辉董大师,他们来西藏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试飞董大师刚研发出来的动力滑翔伞。能观看大师级人物的表演,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呀!
走走停停,在观赏美景的同时也在挑选适合动力滑翔伞飞行的场地。直到林芝尼洋河与雅鲁雅布江交汇处,终于决定在这里试飞了。
董大师研制的是单人背式动力伞(也称为脚式起飞单人动力伞,主要由伞翼/伞头、发动机及护筐、备份伞及坐袋系统组成,运动员背负发动机,用双腿完成助跑起飞和着陆动作)。在尼洋河观景点,董大师先把他的宝贝从车上搬下来细致检查,包括每一颗螺丝。然后,拿出他的伞翼,对着风向抖了几下,他的动作有点特别,动作幅度十分小,只是用几个手指挑动,伞就如乖巧的小孩一样听话。
看见我那十分惊讶的表情,董大师说,飞伞,最主要的是讲究人伞合一,伞是你躯体的一部分,所以,几个手指头就可以控制滑翔伞。玩滑翔伞要多练,多抖伞,这是最基本的要诀。大师训导完后,调好机器,穿上飞行服,发动机器,利用观景点的高度,带着发动机剧烈的轰鸣,向鸟儿一样盘旋在静谥的尼洋河上空。亘古未有的奇景在我们的眼前展现,大家都张大嘴巴,以掌声表达心中的激动。
陈建斌老师与林肯董事长相继试飞成功,可是天色已晚了,飞得不尽兴,第二天还在附近继续飞行。就这样,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飞越了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回到拉萨后,除了这激动人心的飞越场景外,董大师抖伞的几个手指动作一直在我脑海中浮现,如能抖伞如此,夫复何求?若能飞伞如此,那不是成了天外飞仙?
什么时候我能掌握这种技巧,也能在尼洋河上空飞翔,然后欣赏那高空中的绝美风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