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困局
2014-02-13刘荒田
刘荒田
年纪轻轻但在电影圈浸淫多年的新朋友,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名字:凤兮。她趁周末到访,和我无拘无束地聊天。凤兮思想敏锐,思考的深度远非一般忙于上微信撒娇或讨论整容的“80后”可比。关于他们这一代的人生,她举了一个实例:波士顿一位白人女子,名叫玛丽,出生于富裕人家,家长是虔诚的基督徒。她自幼受完整的宗教熏陶,严守道德规范,举止庄重,言谈优雅。从幼儿时代起,她进的就是最好的教会学校。她智商超高,成绩从来不会是全校第三名以后。而且,在诸多课外活动中,她都是领导者、策划者。到了高中,她出落成明眸皓齿的美人、公认的校花。在所有人的称赞和爱护中,她一帆风顺地成长,每一步都走得稳妥而精彩,家里挂满上至州政府下至学校所颁发的奖状,古玩架上放满了她领到的奖杯。波澜不惊地走过少女的叛逆期,她考进常青藤名校,就读于生物系,以全优成绩取得硕士学位。离开大学校门那年,她24岁,不失时机地嫁给校友——毕业于同校法学院的英俊青年。幸运之舟在蔚蓝的宁静大海上航行,两年以后,她产下一个极可爱的胖小子。作为一名女性,拥有如此齐全的幸福,难道还有遗憾?
可是,在为儿子的一周岁生日开完盛大庆祝会的次日,被宾客们誉为“最幸运母亲”“最美丽妻子”的玛丽,爬上波士顿一座大桥的最高处,往数十米之下的汹涌江水纵身一跃。就这般辞世,年仅26岁。她的死,不但突然,而且毫无逻辑。这一新闻的震撼力,在她居住的社区,不亚于数月前波士顿市马拉松长跑遭遇的恐怖袭击。太不可思议了!为什么?
我突然动念,对凤兮说,这个故事,可以拍成一部富有思想力量的电影。于是两人海阔天空地讨论起来。首先,凤兮排除了主人公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可能。证据是,在给宝贝儿子喂生日蛋糕时,玛丽不断强调,她有最可爱的儿子,最好的丈夫、亲人和朋友。对上苍赐予的几乎没有缺陷的一切,她无限感恩。她一直是快乐的。她的死,诱因不是死死纠缠的“活不下去”的念头,那么,她如此决绝舍生的动机是什么呢?
按理说,在“情绪”的数轴上,和“死亡”这一极端相邻的,是沮丧、绝望。兴高采烈、心满意足属于另一个极端。从快乐到死亡,这是云霄飞车般的超级跨越,局外人百思难得其解。
聪慧的凤兮拿出一个全新的解释:玛丽从出生以来,无一时不圆满,无一事不完美,生命的轨迹没有偏离早已成为世俗定规的“美好人生”一分一毫。人们(包括至亲的丈夫和父母)也许不知道,她为了成为“社会楷模”,私下里对骚动的灵魂下了多少削足适履的苦功!终于,她腻了,受不了了。凤兮指出,对玛丽来说,死亡可能是比尘世快乐更高级、更具魅力的快乐。她已然尝遍世间所有层面的美味,只剩下死这一终极诱惑。走向死亡,就是走向快乐的巅峰。正如一位洋女子的玩笑语:“死亡如果看起来像布拉德·皮特(好莱坞巨星,以英俊著名)的话,那就算得上是美丽了。”我拊掌笑道,这大概算“标准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