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大学卓越计划实施研究

2014-02-13王涛涛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卓越世纪资助

[摘要]日本自2002年开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顶层设计政策,其中“21世纪COE计划”与“全球COE计划”影响最为显著,二者既自成体系又前后接续,相辅相成,其基本改革思路是以重点资助的方式建设世界一流科研基地,提升日本顶尖大学的教育研究实力,发挥辐射效应,进而提高日本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关键词]21世纪COE计划 全球COE 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155-05

[作者简介]王涛涛,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广东广州 510520)

日本自1990年起开始更加关注高等教育的学术研究领域,以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出台了措施和政策,包括大学评估认证制度、整合国立大学、促进国立大学的法人化、将市场机制导入高等教育等措施,其中最著名、成果也最为显著的政策是2002年出台的“21世纪COE计划”(Centerof Excellence,COE,卓越的研究教育基地)与2003年起实施的“特色大学教育支持计划”(GoodPractice)。这些计划按照学术审议会的定义是为了打造“具有丰富创造性的、能推进世界最顶端的学术研究的卓越研究基地”。前者目前进入第二阶段“全球卓越的中心(研究教育基地)计划”(GlobalCOE Program,全球COE计划),后者以重点发展大学的特色,通过竞争性的经费资助来推进学校特色化改革与教学效果的提高。改革的目标为:建设世界一流科研基地,培养优秀年轻科学家,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此举是日本在“大学结构改革方针”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估,引入竞争机制进而带动研究型大学发展的重要计划。系列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利用重点资助的方式,建设世界一流科研基地,起到辐射效应,进而提高日本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一、21世纪卓越中心计划

(一)计划背景与内容

20世纪初,在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下,日本政府在临时教育审议会上提出了国际化、信息化、高度化、多样化的发展目标。此后政府开始更加关注高等教育的全球化问题,引入竞争性原则,有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想法,希望从700多所大学中选拔出30所大学建设为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等教育机构,称为“顶尖30构想”。2001年文部科学省提出“21世纪卓越中心计划”,主张对卓越的教育研究进行支持,目的在于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研究型大学。21世纪卓越中心计划于2002年6月14日正式实施,旨在促进大学教育研究系统的重组与改革,积极发展前瞻性创新学术领域,并培养具有研究才能的博士生,提升大学研究技术的层级与标准,改进研究生教育和加强研究能力,以便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发展国际领先性的卓越研究及建立国际卓越的教育和研究中心。计划原则上一次资助5年,一项一年资助1亿至5亿日元不等。由第三者评估机构日本学术振兴会设立21世纪卓越中心计划委员会审批及评估计划的整体运作。

(二)计划类别

2002年日本政府确定了4个学科类别和1个领域结构分别为“生命科学”,“情报、电学、电子工程科学”,“化学、材料科学”,“人文科学”和“跨领域、综合领域、新领域”结构,每个领域选出30个研究基地,提升领域的学术水平。2003年资助“医学”,“数学、物理学、地球科学”,“机械、土木、建筑等其他工程科学”,“社会科学”,“跨领域、综合领域、新领域”这4个学科类别和1个领域结构。2004年集中资助“新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

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2002年申请项目共464项,通过113项,各领域的通过率相当接近,整体通过率平均约为24.4%;2003年共申请611项,通过133项,整体通过率约为21.8%,其中“数学、物理、地球科学”领域的通过率较高,约为27.9%,“跨领域、综合领域、新领域”最低,约为14.2%;2004年“新科学领域”申请降至320项,通过28项,整体通过率约为8.8%。

(三)获选学校类别

表2显示,从2002年至2004年通过2l世纪卓越中心计划资助的学校类别来看,国立大学得到大部分资助名额,2002~2004年分别占总资助数的73.3%、72.9%及82.1%,三年资助项目高达204项,平均资助比例为76.1%;私立大学的资助比例低于国立大学,这三年分别占总资助数的22.1%、23.3%及14.3%,三年资助项目60项;公立大学三年的资助比例为3.6%、3.8%及3.6%,三年仅资助10项。然而目前文部科学省的最新统计显示,各类别大学数量依次为国立大学86所、公立大学95所、私立大学597所,国立、公立、私立的比例分别是约11.1%、12.2%和76.7%,国立大学的院校数量最少,却得到大部分的资助。由此可见,日本的国立大学具有较高学术研究实力。

(四)资助金额

表3显示了21世纪卓越中心计划2002年至2004年资助额度的变化。国立大学在2002~2004年受资助金额比例分别是77.6%、78.5%和79.2%,公立大学比例则是3.2%、3.0%和2.5%,私立大学为19.2%、18.5%和18.3%,资助金额因为2007年(评估2002年的计划)~2009年(评估2004年的计划)间的中间评估结果而有所增减。

(五)评估方式

21世纪卓越中心计划的评估方式按照评估的时间分为两种:中间评估(Interim Assessment)及事后评估(Posterior Assessment)。

1.中间评估

中间评估的目的在于审核21世纪卓越中心计划这些项目的实施成效为何,并检查其进度。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日本学术振兴会)所聘请的专业人士和专家给予适当的意见,以使计划所使用的经费得到更合理的配置。评估的时间在计划资助的两年之后,由学科专家及研究计划领域国际动向的专业人士共同进行评估。评估项目有运行状况、效果及未来展望等。对中间评估结果的使用,有五种处理方式,包括:(1)计划有变更,但执行仍可达到最初目标,建议继续开展;(2)已达到最初目标前提,应参考相关建议并做进一步努力;(3)目前计划对完成预期目标有困难,应做适当修正;(4)根据现况判断难以达成最初目标,建议大幅缩小最初计划规模及修改计划目标;(5)计划继续进行,努力后仍难以达成预期目标,建议计划执行终止。

2007年文部科学省公布的中间评估结果中,有10个计划被要求做适当的修正,2个计划被建议大幅缩小原定计划规模与修改计划目标,削减了约6.8亿日元资助经费;2008年的中间评估只有4个计划被要求作适当的修正,计划实行至今,还未有计划被要求执行终止。

2.事后评估

五年计划结束后,将由21世纪卓越中心计划委员会进行事后评估,评估项目与中间评估项目大致相同。由计划委员会决定审批、评估方法及评估项目,委托综合评估委员会进行各领域审核,之后进行书面与口头的简报评估,此时接受评估的校长或研究中心的负责人须针对研究中心的进度以口头的方式进行报告,委员针对当初申请书的内容与现今研究中心成果作意见交换,必要的时候到实地了解状况。判断研究中心是否能够达成预期的目标,是否有修正、终止计划的必要性,最终得出评估结果。

二、全球卓越中心计划

(一)计划背景

2005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构筑大学教育的国际魅力暨全球卓越中心计划”,又称为“全球COE计划”,这是基于“21世纪卓越中心计划”的架构下,文部科学省于2007年进一步推动第二阶段的卓越计划,与21世纪卓越中心计划主旨基本相同,涵盖对各研究领域计划的资助,为研究单位提供经费,一项一年资助5000万至3亿日元不等。与21世纪卓越中心计划相比,相同的是,计划申请两年后会有中间评估,资助结束后会进行结果评估,确保经费使用效果;不同的是,全球卓越中心计划基本是以21世纪卓越中心计划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进行的继续研究,主要方式是联合国内外大学与研究机构强化提升日本大学的国际竞争力,以达到国际顶尖教育水平,因其层次更高,所以获得的经济支持力度也更大。

(二)计划内容

由日本学术振兴会制定大学及科研机构申请全球卓越中心计划及通过审批的条件和必要事项。

1.申请要点

申请要点十分简明,主要有以下几点:(1)只有大学校长才可以申请计划;(2)卓越中心计划成员必须是组织或研究所的成员,须为计划负责,如果领导计划核心研究员退休成为兼职人员,他仍需继续负责该计划的执行;(3)计划领导者分配计划成员的职能,并且为进行整体计划负责;(4)计划领导者必须是研究所的全职教职员,而其他计划成员可以是全职或兼职人员;(5)计划的成员不能兼任其他计划成员;(6)申请计划的大学校长必须提交计划书给文部科学省,计划书内必须说明如何让研究所在他的管理下发展为一个世界级的研究或教育中心;(7)计划书的内容不需包涵所有研究活动,着重阐述中心计划;(8)研究中心应以所在的大学或科研机构为核心,核心负责计划整体运行的基本保障。

2.经费使用

在每个财政年度决定计划的内容及预算,经费必须精确地反应在卓越中心计划的实施内容之中。两年后的中间评估将会决定之后第四及第五年的经费提供,也有可能被缩减预算。经费分配要求,70%的经费应分配在纯科研上;30%的经费分配在机构的开销上,包含设备费、人工费、会议费等。

3.审批要点

计划的审批要点也十分明确。(1)申请书应包含大学未来发展的理念,反映其独特的体制特色,在大学校长管理下,应有科学的规划,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教育和研究中心;(2)过5年的资助结束后,大学的卓越研究中心应能继续运作成为一个国际优秀的教育和研究中心;(3)该计划的目的是建立一个高水平教育和研究中心,以培养高水平的研究人员,中心必须从事国际性的、创造性的、先锋性的研究;(4)计划(特别是跨学科,综合领域,新学科)应融入以创新为主旨的研究项目;(5)卓越研究中心在全球卓越中心计划之后应有后续规划,将各项成果及层次继续深化、提高;(6)如果核心大学要与其他机构合作实行其卓越研究中心计划(包括国内或国外机构),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和可操作性的辅助计划。

(三)计划类别

由2007~2009年的计划类别变化可得知,全球卓越中心计划的资助类别架构大致上与21世纪卓越中心计划相同,这说明了日本文部科学省强调科学研究计划的连续性。

从表4可以得知2007~2009年的审批结果,该计划2007年共申请281项,通过63项,平均通过率为22.4%;2008年共申请315项,通过68项,平均通过率为21.6%;2009年共申请145项,通过9项,平均通过率为6.2%。可以看出,2007年的各领域通过率整体而言与前一期的21世纪卓越中心计划通过率虽然相近,但结构却变化很大,主要原因是同一领域的申请项数锐减所致。

(四)计划经费

由表5得知2007年至2008年的经费资助变化,全球卓越中心计划2007年资助经费约为158亿日元,2008年为179亿日元。国立大学两年资助比率分别为84.9%及82.8%,占有比例较21世纪卓越中心计划时期比例更多,相对的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资助比例在减少。

(五)计划效果

21世纪卓越中心计划委员会对实施计划实际效果的分析主要基于中心所培养的博士与教师的成果来分析:

1.博士培养效果

(1)在校博士生。以所有研究基地的主持人所属的研究所为参考系,博士报考人数、博士入学人数、博士在校人数的增幅分别为3.9%、6.6%、7.4%,可见卓越中心计划只是轻微地带动了博士人数的增加。

(2)博士的工读机会。博士的工读机会可分为研究助理、博士后研究员、研究员(除博士后研究员之外的研究者)、教学助理与约聘事务或技术职员。除教学助理的增幅较低(3.3%)之外,其余工读机会在实施COE之后大幅提升(都提升50%以上)。

(3)博士就业状况。博士就业状况可分为博士后研究员(同所或不同所大学)、大学助手或讲师、公立研究机关、企业界或其他职业,从表6可以看出,实施21世纪卓越中心计划对博士就业有着不错的效果。

(4)论文发表。实施21世纪卓越中心计划后,这些中心的论文发表状况不论在学会论文、国外学会论文、学术性期刊(含学报、会议演讲论文集等)还是正规刊号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都有提高,其中学会论文增幅为28.30%,国外学会论文增幅为52.30%,学术性期刊论文增幅为31.80%,正规刊号论文增幅为27.30%。可见,21世纪卓越中心计划对促进各类型的论文发表具有显著效果。

2.教师研究成果

(1)合作研究。实施21世纪卓越中心计划后合作研究的状况变化为:国内合作研究由7 269项增加到10987项,增幅为51.10%,国外合作研究由2 422项增加到3 679项,增幅为52.60%。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内或是国外的合作研究数量在21世纪卓越中心计划之后都有显著的增长。

(2)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学术研讨会的举办次数与人数都有显著的提升。人文科学的研讨会次数由48次增加为149次(增幅293.8%);社会科学由105次增至381次(增幅262.9%),领先于各领域(平均增幅为125.3%)。

(3)论文数量。从教师论文数量上看,自2002年至2004年,三年间论文由24 505篇增加至27 148篇,增幅为10.8%,与博士生的论文增幅31.5%比较起来,不算很多,但是人均由5.03篇增至5.31篇(增加幅度为5.5%),效果显著。增幅最大的并非理工学科,而是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其中人文学科论文数由496篇增加至723篇,增加45.8%,社会学科则由448篇增至645篇,增加44.0%。

猜你喜欢

卓越世纪资助
追求卓越,拒绝内耗
画与理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My School Life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曾鳴 警惕停留在優秀的誘惑,這是卓越最大的敵人
世纪中国梦
错过这些复古店,要等下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