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内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4-02-13刘华光
陈 颖 刘华光
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内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陈 颖 刘华光
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和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原则,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来检验“1+1”双导师制的校内专业实训课程的有效性;并通过反复的实践来提高与完善该课改的推广价值。本文结合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内综合实训课程建设经验,着力研究并力图解决当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在实践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助推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财经专业人才。
校企深度合作;会计电算化;校内实训;双导师制;课程建设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第16号文件)要求,各高职院校在如何落实与推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中推创出许多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的成果。然而,属财经类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在如何落实与开展校企深度合作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与瓶颈已经制约着该专业的良性发展。
一、高职类会计电算化专业现状
(一)专业在校学生人数多
会计电算化专业招生人数众多,且女生比例多,是各个院校最显著的特点。如附表1—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0-2014级会计电算化专业在册学生的情况。
表1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0-2014级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情况表
从上述资料不难看出:女生比较倾向会计电算化专业,而且历年的专业报到入学率一直很高,达到96%以上,可见学生及家长对该专业就业前景期望值比较高。
(二)专业校外顶岗实习受限多
校企合作单位容纳实训的人数受到来自会计这个职业性质、企业规模、校企融合程度的限制。实践表明:能同时接纳10人以上的在校生参加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单位寥寥无几。即使是校企高度融合的企业,采用最直接、最理想的“师徒制”来培养会计人员也只能解决极少数同学到同一个单位实习的需求,并不能满足多数同学的需求。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利润最大化,接收实习生既不能给公司增效,又增加单位的负担,所以校外实习经费的合理分配往往成为合作企业能否多接纳和权衡利益的最终标准。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财经专业先后与3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财税咨询公司、代理记账公司展开校企合作,能真正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企业不足三分之一,所以,多数高职院校所谓的校企合作仅限于表面,如何找到一条与校企合作单位长期合作,互惠互利的渠道,是全国高职院校共同面对的课题。
会计原始资料是企业的机密文件,即使是深度合作的校企合作单位也不可能全盘交给学生处理。因为这涉及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渠道等商业秘密。所以,学生到企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企业给予学生的实习环节仅仅局限于一些日常的琐碎工作,很难直接参与实际财务工作。顶岗实习流于形式,校外实训基地名存实亡,校企合作只是一纸空文,受训效果饱受质疑。根本达不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距离”的实践锻炼目的,严重影响其实践教学质量。
(三)校内实训教学资料和师资与企业实际缺乏对接
多数学院在会计综合实训教学环节中采用的还是比较传统的方法:即在最后一个学期,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手工(电脑)完成一整套账务处理工作,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都是科班出身,从来或很少有过会计一线工作的经历,即便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会计师或经济师以上职业资格,获得了“双师型”教师身份,但是不具备“双师型”能力,实践技能薄弱,由于缺乏一线的实践经验,很难有效地组织实践教学。采用的实训教材又良莠不齐、根本不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随后就把毕业生推上社会,培养的财务人员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严重脱节,用人单位不敢将会计职位放心地交给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学生及家长也对当初的选择产生悔意,造成比较恶劣的社会效应。
二、校企深度合作下的财经专业校内综合实训课程课程改革与创新尝试
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财经专业近年来开始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探索并推出“1+1”双导师制的实践教学模式。即:1校内专职教师(专业教师)+1校外兼职教师(一位来自企业财会岗位业务骨干),采用该企业提供的真实的会计凭证,共同来指导校内实训课程—如会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具体改革与创新如下。
(一)校企合作共定人才培养方案
广泛建立校外实训平台,并加深了解,多走访,多交流,为深度合作奠定基础,从2008年至今财经专业共建立了30多家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如广州市明信会计师实务所、广州市瑞则税务师事务所、广东千福田会计师事务所和广州元通会计师事务所等。在学院层面的支持下与校企合作单位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讨论、论证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员,学校又如何培养什么样的会计人员。根据专家论证的结果组织老师多次赴企业充分调研后,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校内外实践课程进行修订与修改,并会同企业一线专家共同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
(二)校企合作共建专兼结合的实践课程师资队伍
学院派出教学经验丰富的校内专任教师,企业派出工作出色的一线专家,组成“1+1”双导师阵容,并配1名缺乏实践经验中青年专任教师作为助理。三位老师一起来完成包括会计账务处理、涉税业务、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学工作,共同培养学生账务实操技能,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1.外语经贸学院先后与3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关系,每个企业委派1-12名一线财务会计业务骨干专家到校内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和在校外作为顶岗实习的校外指导老师,学院给予与其职称相符的课酬,本人单位工资保持不变。
2.校内实训指导教师是由30多位会计一线教师担任,分别具有经济师、会计师、审计师、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且在行业工作5年以上。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及专业水平,也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
3.实训课程助理均具有研究生学历,中级职称,实训期间,财经专业所有缺乏企业会计实践经验的教师以角色参与其中,弥补其缺乏实践的经验,从而提升其教学水平。
(三)校企合作共编特色校内实训课程教材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校内实训教材良莠不齐,外语经贸学院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弥补:
1.“1+1”会计专业岗位综合实训采用的校内实训资料是由各校企合作企业所提供的真实的会计资料。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开展校内实训之前,负责参加实训的企业将30套全真资料(含工业、商业)交给学院,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合作对账务适当加工处理,做好企业保密工作之后装订成册,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
2.组织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编写实训教材。近年来先后与广东千福田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等共同编写了《珠三角税收政策与实务》、《财务会计综合实训》、《基础会计及实训》等一系列实训教材。
3.严格筛选出版社,要求实训教材实例必须符合新会计准则且贴近实际工作,针对性强并符合珠三角中、小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
(四)校企合作共管校内实践课程教学工作
在实施“1+1”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环节之前,由专业教研室、合作企业、学生代表(各班班长及学习委员)3方共同成立“财经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工作小组”,制订详细且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案,并由各班实训负责教师组织学生对校内实训课程程度纪律和注意事项进行宣讲。在此期间,在校内教师的带领下,学院分批组织学生赴校企合作单位工作现场参观学习,听取一线专家的经验介绍,让学生切身感受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并通过与行业前辈的近距离接触,增强学生对会计行业的认识。
在校内综合实训前一周与所负责的班级见面,共同熟悉实训过程,并收集同学们提出的各类问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部分学生因胆怯不能立即进入状态的现象,进而提高实训效果。实训中期,由实训教师召开本班的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对专业综合实训的反馈情况,以更好地进行后续工作。企业教师一般在实训最后一天安排一场经验交流会,与同学们分享该教师在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同时对学生就业观进行正确引导,消除或降低学生及家长对会计行业期望值过高的心态,培养吃苦耐劳、循序渐进的工作作风。
(五)校企合作共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实践考核评价体系
实训结束,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岗位对比、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实训总结的多元化评估手段,以定量的表格和定性评语反映出学习者在实际操作和训练环境下的知识应用能力,企业教师往往会留下联系方式给同学们,以便平时交流。参加实训的学生写出心得与体会,交院校教师写出实训总结,得出经验与不足,不断完善与提高“1+1”实践教学模式。
三、基于校企深度合作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与创新
(一)“1+1”双师强师队伍建设
教学会计电算化专业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模式是外语经贸学院在实施“校企深度合作”中探索出一条新模式,先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在校内实训教学活动中“请进来”企业兼职教师。通过1位院校教师+1位企业教师组合,由校内外专兼职教师共同完成会计专业综合实训,能有效解决学生人数多,接受实训单位不足的瓶颈,实训效果没有因离开实训单位环境而打折扣。将企业一线专家请进来现场教学,将企业搬到课堂,提高教学直观性。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开展体验性学习,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和就业能力培养。
(二)校内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和手段改进
针对会计知识日新月异不断更新的趋势,通过引入企业专家进课堂,能有效缓解校内专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高和教学内容不与企业对接等实际问题,有助于校内专任教师及时更新知识,更有效的传递社会需求,能更准确把握企业对财务人员知识结构要求,以进行相应教改,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培训什么,提高人才培养规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真账实操型的校内实训教学内容开展
“1+1”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全部采用由校企合作单位提供的真实的会计原始资料,做到真账实操,再由企业专家手把手教会学生日常的会计处理工作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距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确保学生在毕业后能马上适应岗位工作,降低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成为真正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财务人员。
四、结论
会计电算化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实践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此教学环节均有不同的改革思路,但是,从各类人才招聘会上可以看出:用人单位不太愿意聘用高职类应届毕业生来从事会计工作,而乐于聘用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财务人员,所以说多数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上效果是不理想的,这种改革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本质的区别。为适应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变化,必须将已经形成的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和套路进行调整和创新,这样才能更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财经专业人才。故,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1]缪启军.基于财经专业群下“三位一体、分层递进”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财会教育,2014(04).
[2]贺军.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会计之友,2010.(06).
[3]李相琴.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
(作者单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