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福建省马铃薯引进品种的比较
2014-02-13罗文彬李华伟纪荣昌刘中华邱思鑫汤浩
罗文彬,李华伟,纪荣昌,刘中华,邱思鑫,汤浩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3)
遗传育种
2012年福建省马铃薯引进品种的比较
罗文彬,李华伟,纪荣昌,刘中华,邱思鑫,汤浩*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3)
为了筛选适合福建省冬作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从国内5个育种单位引进了10个品种,以‘紫花851’为对照,分别在龙海、南安、长乐和闽侯种植,生长期间对主要农艺性状及晚疫病进行观察记载和调查,收获期对小区薯块进行称重并测干物质含量。经过综合评价,‘德薯2号’和‘云薯103’分别比‘紫花851’增产25.91%和23.13%,差异极显著。而且这两个品种适应性好,抗晚疫病,综合性状较好。
福建省;马铃薯;新品种
马铃薯是福建省第三大粮食作物。冬作马铃薯占全省生产面积的80%左右。由于利用了冬闲田,且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稳定。全省的马铃薯播种面积由2007年的60 800 hm2增加到2012年的77 226 hm2。福建省开展马铃薯育种工作时间短,但已相继于2008年和2010年选育出了‘闽薯1号’和‘福克76’两个自育新品种,然而目前生产上主要还是以引进的‘紫花851’、‘中薯3号’和‘费乌瑞它’等品种为主。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自2009年启动以来,福州综合试验站陆续从国内主要育种单位引进了二十多个新品种并在全省几个马铃薯主产区开展品种比较试验,陆续筛选出了‘中薯7号’和‘克新19号’,这两个品种于2012年通过了福建省品种审定[1-3]。为了筛选出更多的新品种并应用到生产中,2012~2013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从国内5个育种单位引进了10个新品种,并分别在龙海、南安、长乐和闽侯4个冬种马铃薯主产区进行多点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品种为‘中薯17号’、‘云薯103’、‘云薯401’、‘云薯505’、‘德薯2号’、‘东农07-33157’、‘鄂马铃薯10号’、‘康尼贝克’、‘LT1533’及‘红美’,分别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表1)。种薯级别为原种二代。
1.2 地点
龙海海澄、长乐江田、南安康美和闽侯青口。
1.3 方法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10个参试品种和一个对照品种(‘紫花851’),共设11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13.34 m2,单垄双行种植。龙海采用稻草包芯种植,青口基地、南安和长乐采用地膜覆盖种植。龙海、南安、长乐和青口种植时间分别为2012年11月20日、12月15日、12月26日和12月11日。试验地肥料按“阿康”复合肥(N∶P∶K=15∶15∶15)1 500 kg∕hm2以及500 kg∕hm2腐熟鸭粪的比例施用。田间管理按当地习惯进行。收获时间分别为2013年3月18日、4月22日、5月4日和4月21日。主要农艺性状和田间晚疫病的调查参照《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产量与稳产性的数据采用DPS软件统计分析[5]。
表1 参试品种来源Table1Origin of tested varieties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农艺性状
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见表2。参试品种的株型均为直立型。各参试品种的株高介于34~46 cm之间,其中‘云薯505’、‘东农07-33157’和‘红美’3个品种的株高均低于40 cm,‘红美’的植株高度最低,为34 cm;其它品种均高于40 cm,‘中薯17号’和‘德薯2号’的植株高度最高,均为46 cm。植株繁茂性主要有强和中两种类型,其中‘中薯17号’、‘云薯505’和‘康尼贝克’3个品种植株繁茂性强,其余品种植株繁茂性中等。茎色除了‘红美’为褐色的外,其余品种为绿色。叶色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深绿色:‘鄂马铃薯10号’、‘云薯505’、‘云薯103’、‘康尼贝克’和‘红美’,其余品种都是绿色。参试品种的薯形主要为扁圆形,但‘中薯17号’为圆形、‘云薯103’为扁椭圆形,‘云薯401’为椭圆形。薯皮色除‘中薯17号’为淡红色、‘云薯103’为淡黄色以及‘红美’为深红色外,其余品种均为黄色。薯肉色有5种,除了‘中薯17号’为白带红、‘鄂马铃薯10号’为黄色、‘东农07-33157’和‘德薯2号’为淡黄色以及‘红美’为红色外,其余为白色。各参数品种的平均干物质含量介于17.18%~21.14%之间,其中云薯系列的两个品种‘云薯103’和‘云薯505’的干物质含量都超过了20%,其它品种除了‘红美’为17.18%外,剩下7个品种的干物质含量介于18%~20%之间。
表2 参试品种主要农艺性状Table 2Main agronomic traits of tested varieties
2.2 产量表现
2.2.1 产量比较与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表3),各参试品种的小区产量介于68.25~29.84 kg之间,其中‘德薯2号’和‘云薯103’的平均产量超过对照‘紫花851’,分别比对照增产25.91%和23.13%;产量方差分析表明,‘德薯2号’和‘云薯103’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极显著。其余品种平均产量均比对照‘紫花851’低。方差分析还表明,除了‘云薯505’和‘云薯401’两个品种产量与对照差异显著外,剩余的6个品种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
表3 参试品种产量比较Table 3Yield comparison of tested varieties
2.2.2 稳产性
各参试品种的稳产性分析表明(表4),‘德薯2号’、‘云薯103’、‘云薯505’和‘云薯401’的回归系数大于1,说明这几个品种均为低水平稳定的品种,在环境条件差的条件下产量低,而在环境条件好的条件下产量高,属于对优良环境条件具有特殊适应性的品种,可在高水肥条件下推广。其余的品种回归系数小于1,说明属于超水平稳定的品种,且丰产性一般,产量不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大幅度变化,属低产稳定品种。‘德薯2号’、‘云薯103’、‘云薯401’、‘鄂马铃薯10号’以及‘康尼贝克’5个品种适应在4个地方种植,其它品种适应在1~2个地方种植。
表4 参试品种的产量综合评价Table 4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 yield of tested varieties
表5 晚疫病田间调查Table 5Field investigation of late blight
2.3 晚疫病田间调查
生育期间对4个点的晚疫病进行田间调查(表5),结果表明‘德薯2号’和‘云薯103’的病情指数均低于15,发病率分别为12.16%和14.24%,且低于对照‘紫花851’,相对抗晚疫病,有利于其在福建省推广种植。‘云薯505’、‘云薯401’、‘LT1533’、‘鄂马铃薯10号’和‘东农07-33157’的病情指数介于15和60之间,其中‘云薯505’和‘云薯401’的发病率比‘紫花851’低,较耐晚疫病,但必须根据种植区域及时做好晚疫病的防控工作。剩下3个品种的病情指数均高于60,易感晚疫病,应限制其在晚疫病重发区域种植。
3 讨论
本品种比较试验经过一年时间,分别在龙海、南安、长乐和闽侯4个福建省的冬种马铃薯主产区开展,通过对主要农艺性状和田间晚疫病的调查以及产量方差分析,经过综合分析,‘德薯2号’和‘云薯103’两个品种产量高、稳产、相对抗晚疫病好,综合表现突出,可推荐作为这几个地区第二年的展示品种。但本试验是在一年的基础上做的,因此,如果要作为整个冬作区的展示或作为新一轮的福建省品种区域试验品种,还需再进行一年的试验[6,7]。
[1]汤浩,蔡南通,罗文彬,等.福建马铃薯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27(5):71-74.
[2]罗维禄,郑旋.福建省马铃薯区试、审定、推广工作的现状对策[J].中国马铃薯,2009,23(3):176-179.
[3]罗维禄,刘宁青.福建冬种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J].中国种业,2010(12):18-21.
[4]刘喜才,张丽娟.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5]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计算机处理平台[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6]王立春.黑龙江省马铃薯区域试验分析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 2006,22(4):195-198.
[7]王春珍,李荫藩.马铃薯一年多点试验材料丰产稳产性综合分析及评价[J].马铃薯杂志,1996,10(2):105-107.
Comparison of Introduced Potato Varieties in Fujian Province in 2012
LUO Wenbin,LI Huawei,JI Rongchang,LIU Zhonghua,QIU Sixin,TANG Hao*
(Crop Institute,Fujianprovince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zhou,Fujian 350013,China)
In order to select potato varieties suitable for Fujian Province for winter planting,ten varieties were introduced from five domestic breeding units and planted in Longhai,Nanan,Changle and Minhou,respectively,for comparison of main agronomic traits,late blight,tuber yield and dry matter content using'Zihua 851'as control.The yields of 'Deshu2'and'Yunshu103'wereincreasedby25.91%and23.13%,respectively,comparedwiththecontrolvariety'Zihua851'. The differences were highly significant.These two varieties had good adaptability,were resistant to late blight,and had good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Fujian Province;potato;new variety
S532
B
1672-3635(2014)03-0129-04
2014-05-09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CARS-10)。
罗文彬(1976-),男,硕士,副研究员,从事马铃薯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
汤浩,研究员,从事马铃薯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E-mail:tanghao918@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