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政治参与

2014-02-12奚春华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语境民主

奚春华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一、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政治参与”与西方政治学语境中的“政治参与”比较分析

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是现代西方政治学率先提出的一个重要术语。在西方政治学语境中“政治参与”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学者们都是各抒己见。如政治参与是“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参与制订,通过或贯彻公共政策的行为。这一宽泛的定义适用于从事这类行为的任何人,无论他是当选的政治家、政府官员或是普通公民,只要他是在政治制度内以任何方式参与政策的形成过程。”[1]而且政治参与并没有固定不变的含义。随时代的不同,政治参与的内容和研究范围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最早提出“政治参与”概念的是二战前后一些研究比较政治的西方学者,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相信,所有从君主政体转向共和政体,从殖民统治走向民族独立,由无党政治演变到政党政治,由独裁统治变为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都面临着政治参与的压力。然而,西方学者在自身日益加强对政治参与问题研究的同时,都一度否认社会主义国家存在政治参与的可能性。直至1960年,西方学者才重新开始用另一种眼光审视并承认社会主义国家存在政治参与,但仍没能摆脱用西方的价值框架对他们进行研究。

1871年3月28日巴黎工人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这是世界历史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也是工人阶级首次参与国家政权建设,使自己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家“不是在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存在的那种国家机器,而是武装起来和组织起来的工人的直接政权。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国家。”[2]“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结果,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3]公社是人民为自己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社会生活的政治形式,“它一举而把所有职务——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为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4]。它实行了一系列体现人民自己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这就是公社——社会解放的政治形式,把劳动从垄断劳动者所创造的或是自然所赐予的劳动资料的那批人篡夺的权力(奴役)下解放出来的政治形式”[5]。马克思恩格斯对巴黎公社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且认为以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可以参照巴黎公社的模式进行建设。而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应当根据本国国情来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使“人民当权”[6],“由人民自己当自己的家”[7]。“在社会主义下,‘原始’民主的许多东西都必然会复活起来,因为人民群众在文明社会生活史上第一次站起来了,不仅独立地参加投票和选举,而且独立地参加日常管理。在社会主义下,所有人将轮流来管理,因此很快会习惯于不要任何人来管理。”[8]人民投身于国家政治生活不再是出于某种功利心态,而是为着实现自己的职责参与各种政治活动,这种职责所体现的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资产阶级议会制共和国限制并压抑群众的自主的政治生活,不让群众自下而上地直接参加全部国家生活的民主建设。工农代表苏维埃则与此相反。”[9]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明确在其著作提出并使用“政治参与”这一概念,但在其著作中无一不强调人民要参与政治,特别是以社会主义国家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政治参与”的本质就是人民自己管理国家,掌握国家政权,实现当家作主。而西方政治学语境中的“政治参与”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但基本上都认为是公民或公民团体试图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决策过程的活动,也就是说在西方政治框架下“政治参与”仅仅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

二、马克思主义语境中“政治参与”的主要内容

在现代民主社会中,政治参与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的主要途径,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表现。人民广泛参政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表现,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列宁所说的,“人民需要共和国,……不仅仅需要民主形式的代表机构,而且需要建立由群众自己从下面来全面管理国家的制度,让群众有效地参加各方面的生活,让群众在管理国家中起积极的作用。”[10]这也就是说,作为新型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理应广泛地吸引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的管理与监督,这样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才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

要了解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政治参与”涵义,前提必须弄清楚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界定。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是建立在其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从其根源上来讲,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11],但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的本质是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它是一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围绕着国家政权为实现本阶级的利益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涵义的阐述,不难看出,政治是个历史范畴,也就是说,在社会发展运动中,政治作为经济的集中体现,其具体内涵也必然随着经济运动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决定了不同阶级、不同时代,政治有其不同的具体内容和解释;即使是同一阶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变,其政治的具体内容也将随之变化。在无产阶级未取得政权以前的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含义和内容不是别的,就是阶级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的斗争。”[12]后来,列宁更是明确指出:“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13]政治就是要争取政权和保持政权,“至今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14]而一旦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之后,政治的主要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收获更多的粮食,开采更多的煤炭。”[15]

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政治”不管它的内容是阶级斗争还是经济建设,它的政治观始终是基于人切身的利益而展开的。换句话说,人们参与政治不是因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也不是因为人具有理性才参与政治,更不仅仅是由于人具有趋利避害的天性所导致,人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不仅仅是被动地选择,也是主动地选择,人不再是抽象意义上的人,它具有实质内容,“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6]人们之所以参与政治,是建立在切实的物质利益基础上,而不是出自于“本能”、“理性”、“理智”这些虚无缥缈的精神原因。

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人民群众成为了国家真正的主人,人民真正参与国家权力建设,政治参与不再是资本家所掌控的政治游戏,无产阶级参与政治也不再是出于资本家利益的需求,而是作为国家的主人,管理国家事务,真正实现自己当家作主。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人民的政治参与才具有了真实意义,才充分体现了多数人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只有“普遍吸取所有的劳动者来管理国家,……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们才能实施社会主义[17]。

(1)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政治参与”是以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为前提。任何民主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都离不开政党的领导。资本主义民主是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和完善也只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离开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有可能蜕变成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改革也会迷失方向。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能否真正参与政治的保障,因为无产阶级政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8],无产阶级政党就是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真正切实保护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政党。因此,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都必须首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2)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政治参与”是以人民参与国家权力为特征。资本主义国家虽然也宣扬“主权在民”、“人人平等”,可是这种平等、主权的占有仅掌控于资本家手中,人民参与政治仅仅是标榜民主、自由、平等下的一个幌子,而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自己掌握国家政权,由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决定国家的各项决策,并亲自管理国家。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真正建立“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19],这是无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发展方向。人民群众的罢免权是真正民主制的基本原则,“任何由选举产生的机关或代表会议,只有承认和实行选举人对代表的罢免权,才能被认为是真正民主的和确实代表人民意志的机关。”[20]民主就是“人民的统治”[21]。

(3)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本质在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作为真正的民主,“就是全体居民群众真正平等地、真正普遍地参与一切国家事务,参与解决有关资本主义的一切复杂问题。”[22]“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23]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真正享有民主,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正如列宁所说的:“在任何一个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国家中,劳动群众从来也没有象在苏维埃政权之下那样广泛、那样经常、那样普遍、那样简便地行使选举权,……使国家机构接近劳动群众。”[24]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共产党的领导的本质也就在于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建立由群众自己从下面来全面管理国家的制度,让群众有效地参加各方面的生活,让群众在管理国家中起积极的作用”[2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政治参与”这一概念,但他们对人民参政这一问题确实十分重视,并把它作为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实现民主的重要标志。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政治参与有两个基本方面:其一,政治参与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实现政治权利和人民民主的必要途径;其二,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对于政治事务的参与。根据这些原则可以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关系中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26]。

[1]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102.

[2][10][21][25]列宁全集(第 2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68,287,179,287.

[3][4][5][7][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361,590,593,565,366.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29.

[8][9]列宁选集(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7,47-48.

[11]列宁全集(第 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79.

[12][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79,479.

[13][15]列宁全集(第 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406,407.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4.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

[17]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9.

[20]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02.

[22][23]列宁全集(第 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11,168.

[24]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84.

[26]王浦勋.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大出版社,1995.206,207.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语境民主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抉择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跟踪导练(三)2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