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
2014-02-12刘艳艳
刘艳艳
(黄淮学院国际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很长一段时间内,“精确”一直是商务英语信函追求的目标。众所周知,模糊与精确是语言的两大基本特征。然而,很多人都在关注语言的精确性而忽视了它的模糊性,因为他们觉得模糊性是不必应用在语言上的,也即是,模糊性不能作为语言的一个基本特征。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模糊性和精确性一样是语言不可或缺的两大基本特征。作为商务活动的一种非常正式的交流活动,商务英语为了避免产生误解,首先追求语言的清晰和准确本无可厚非,然而事实上,模糊语也是与商务英语信函密切相关的。在某些具体的情境中,发信者尤其需要通过语言去传递信息。
模糊语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是不可缺少的。这个指的不仅仅是语言的字面意义,更指言语中所透露出的尊重、礼貌以及体贴。一些优秀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者都是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他们在顾及对方的感受和利益的同时也给对方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当双方就某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或者产生误解的时候,合理地运用模糊语就能解决问题。所以,对商务英语信函中的模糊语特征进行细致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写作者更完美地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
该研究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模糊现象。重点强调在商务英语往来中对模糊语的频繁应用的意图和功能。
一、文献综述
模糊语的定义最早可以追溯到Zaden的论著Fuzzy Sets。在这部论著里,Zaden用“fuzziness”这一科学的概念来指代模糊语。其中还提到了诸如“not clear,vague,ambiguous”等一些词。除此之外,他还扩展了模糊语的概念,认为模糊语还有不确定性和不统一性的含义,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模糊语的内涵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fuzziness”所代表的意义。
当提到模糊语这一概念的时候,许多人还认为这是语言的缺陷。其实不然,Wittgenstein就提出了模糊语其实是语言的本质特征。而且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模糊语不仅有用,而且优势巨大。这一术语不仅在语言学领域提到,而且还被广泛应用到逻辑学、哲学、句法学和语用学等领域。在这些不同的领域中,语用学也有着一一对应的各种不同的解释。H.P,Grice也曾经给出模糊语如下的定义解释:to say that an expression is vague is presumably,roughly speaking,to say that there are cases in which one just does not know whether to apply the expression or to withhold it and one's not knowing is not due to ignorance of the facts.
关于模糊语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是:基于模糊语会引发误解考虑认为应该避免模糊语的使用。而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则是:模糊语在交际中的灵活性使它显得非常重要。Channell曾经说过:“Vagueness in language is neither all bad nor all good,What matter is that vague language is used appropriately.”可以看出,Chanell和Grice关于模糊语的阐释相得益彰,将语义模糊与语用模糊都囊括其中。
中国学者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才对模糊语的研究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兴趣。伍铁平是第一位系统地研究模糊语现象并且将Fuzzyset引入中国的学者。何自然先生则从细节处探索了交际中的语用模糊功能。近些年来,还有一些学者试图从文体学的角度来拓展模糊语的研究,使它不仅仅局限于语义和句法等的研究。纵观看来,许多学者对模糊语进行了系统的比较性研究。这些研究将模糊语与其他很多领域结合在一起,例如统计学、语言学和哲学等,这样就开拓了很多关于模糊语研究的新领域。
二、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模糊分析
由于写作目的的不同,不同的商务英语信函被赋予了不同的特点。整体来看,商务英语信函可以被分为三类:好消息商务英语信函、坏消息商务英语信函和劝说性商务英语信函。好消息商务英语信函是用来传递正面消息的,所以相对来说易于书写。而坏消息商务英语信函在写作中只有仔细斟酌其中的遣词造句,才能达到最后的书写目的。模糊语在坏消息商务英语信函中是一种非常有效地减少负面影响的方式,尤其是当我们必须要向对方说“不”或者是传递一些让人失望的消息的时候,因为模糊语此时可以降低消息带来的诧异度。劝说性商务英语信函尽管未必包含坏消息,但是由于书写者和读信者的意愿正好相反,出于劝说的目的,也应仔细推敲组织语言,这样才能达到劝服收信者的目的,成功使收信者改变主意。
(一)好消息商务英语信函中的模糊语
前面已经提过,好消息商务英语信函是用来传递正面消息的。在这类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发信者是非常容易将好消息传递给读者的,因为它所包含的消息是不会引起任何不愉快的回应的。
例如:“we are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your products”,模糊语particularly interested用在这里阐释收信人的产品对写信人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写信人对此给予了很大的兴趣。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会采取类似的表达方式去表现出礼貌的一面。因此,模糊语对交易双方达成和谐的贸易关系是大有裨益的。
(二)坏消息商务英语信函中的模糊语
显而易见,坏消息商务英语信函是向收信人表达一些拒绝或者是不同意的坏消息的。在这种情况下,发信人明确地将负面信息传达给收信人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发信人在这类的信函中要表达出两层意思:一方面将拒绝明确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还要安抚收信人的情绪,因为任何拒绝信息的传达都可能会使收信人不悦。威胁到交易双方的贸易往来,失去将来的签单销售或者是损害发货公司的形象,这些缺陷明显是违背写信人的意愿的。所以,在商务英语坏消息信函写作中,就需要写信人熟悉一些特别的技巧。在实践中,人们经常用的是一种间接的表达方式。换句话说,就是用模糊语去传达坏消息。例如,人们经常使用诸如“urgently,absolutely,earliest”这类的词汇表达发信者迫切的心理。
(三)劝说性商务英语信函中的模糊语
劝说性商务英语信函是发信人用来劝说收信人如果没有被要求就不要做的事。有效的劝服可以促成优秀的合作。为了成功地实现劝服的目的,在此类信函中使用模糊语是非常有必要的。劝说性商务英语信函最普遍的应用就是商品促销类信件。在写作促销类信件的时候,发信人尽最大的努力去吸引收信人的注意力和兴趣,促使收信人相信商品的高质量和合理的价格会给他带来利润,从而使收信人成为发信人的潜在客户。
三、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的作用
(一)显示礼貌
众所周知,在社交中,交际双方要处处显示出得体大方的礼貌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交效果。作为人类交际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它不断地在交际者的心中提醒着交际者时刻要考虑对方的感受而达到进一步约束自己言行的目的。何自然认为,在交际中为了达到双方心灵的共鸣和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适当考虑对方的感受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对成功的交际是可以起到类似催化剂的作用的。
礼貌可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见到。例如,“thank you”是一个非常流行的用于向我们提供帮助的人表示感谢的答谢语。这就是礼貌的表现。而且还有,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拿走别人的东西这是非常不礼貌的。Chanell认为:“Vague language in business letters is used as one way of adhering to be politeness rules for a particular culture and of not treating face can save both the writers and the accepters' face”。模糊语可以被用来给予交际者双方足够的面子。模糊语的使用可以实现商务英语信函最大化的遵守礼貌准则。
(二)提高灵活性
在商务交流中,交流者总能如愿取得交际的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候他们也得面对一些非常难处理的棘手的尴尬场景。准确度是商务英语信函非常重要的特征之一,所以发信者总是尽可能精确地将信息表达出来。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限制,部分信息很难准确无误地传达出来。模糊语可以帮助发信者们做出正确的陈述并且提高商务英语信函语言的灵活性。因此,发信者们较为倾向于使用模糊语去避免给出绝对化的信息和承担责任。
事实上,在商务英语信函书写中,交际双方需要对语言的使用给予更大的关注,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使交际双方处于极大的矛盾中。因此,在信函往来中,赋予交际双方足够的灵活性以有足够的空间维持将来贸易的良好关系就显得很必要了。模糊语的使用就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可以给双方的前后迂回都留下足够的机动空间和灵活性。在商务交流中,因为独特的目的性的限制,为了争取到商业合作的机会,发信人通常会使用模糊语来避免绝对性。模糊语可以为交际双方提供一个相对灵活的空间去实现成功的交际,这种话语的灵活性可以实现交际者特定的交际目的。
(三)建立自我保护机制
有时,模糊语可以被发信者当做一种用以避免日后被证明自己是错误的保护措施使用。因为一些恰当的模糊语的使用,使得收信者有时不是很明白发信者的具体所指是什么。这类的语言需要收信者自己去揣摩怎样理解信息的具体含义。这样发信者就降低了自己语言信息的风险性。在这种情况下,模糊语可以帮助发信者避免来自收信者的可能的批评。所以,自我保护也可以被当做在商务英语信函中使用模糊语的一个原因。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97.
[2]曹菱.商务英语信函[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