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4-02-12罗双燕
罗双燕
(武汉商学院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所,湖北 武汉430056)
一、党的十八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内容
党的十八大高度关注思想政治工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新的教育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与引领作用。
(一)党的十八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服务的,只有牢牢掌握党的指导思想,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成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因为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脱离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引,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就会偏离正确方向,走上发展的“邪路”;脱离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就会迷失方向,就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背道而驰,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规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科学发展观不仅丰富了党的指导思想体系,而且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二)党的十八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鲜明的主题和奋斗方向
党的十八大的鲜明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它明确而坚定地回答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理论问题,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阵地,扎实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鲜明的主题和奋斗方向。
(三)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的观点已经在理论界形成共识,但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并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还是首次,具有里程碑意义,进一步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是党中央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要求,要求青年学生将理想追求、品德素养摆在第一位,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它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地位,要求我们坚持德育为先,加强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同时培育他们的创新精神、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四)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内容
党的十八大牢牢立足于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在明确提出德育为先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内容。十八大报告要求加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教育;要求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明确提出要推进大学生道德建设和开展依法治国教育,针对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把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并部署了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这些内容的提出,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需求的正确审视,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二、党的十八大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牢牢占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保障。
(一)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时代的发展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十八大报告党建部分对人才工作专门作了论述,把人才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八项主要任务之一进行集中阐述,从原则性、重要性、指导方针、战略布局、总体目标、机制建设等方面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进行了新部署。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成就的取得,最重要的是我们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同时也跟我国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大了人才培养的力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跟我们面临的任务相比,我们的人才培养任务还很艰巨。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不仅在“量”上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在“质”上更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人才的核心在于“德”。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切实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上来。“德”的培养,固然是通过多种途径来完成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最为直接又最为光荣的使命。
(二)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挑战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鼓励人们积极向上,不断完善自己,独立自强;另一方面,容易引发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等消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倾向,带来价值观的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充满个性,极容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思想状况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多元化价值观的存在,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甚至教育者本身的素质等方面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各个高校面对的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挑战。如何在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让大学生接受主流文化的影响,在大学生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强阵地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和现实考验。
(三)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真正实现任重道远
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的学科,追求实效性有着较其他学科更为重要的意义。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所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离实效性的真正实现还存在较大差距,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相对落后,教育内容过于老套,与学生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大学生政治意识比较淡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是非观念不够明确,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缺乏,甚至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知之甚少,信心不足。更有甚者,道德观念淡漠,法制意识落后,甚而走上道德败坏、违法犯罪的道路。如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成为现实课题。
三、在十八大精神指导下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号角,我们必须将思想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以十八大精神指导高校政治教育实践,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德育为先,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人,因而它必须以提高教育对象的政治思想觉悟为要务,把对教育对象“德”的完善作为最终目的。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教育依然带有应试教育的印记,表现为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塑造,重科学素养、轻人文素养,重整齐划一、轻创新个性。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就业率,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把学习成绩的优劣看作是评定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德育工作被忽视,并存在着弱化的趋势。
十八大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时代需求的准确判断,是教育观念的巨大提升。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育的唯一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真正重视德育,做到“德育为先”,积极创造条件,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二)以人为本,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导方针是“以人为本”。事实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不高,人性化教学特征不明显,教学效果不容乐观。人性化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最终趋势,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点和时代发展要求。要做到以人为本,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在几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切实加强教师素质培养。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因此要切实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和人格素质,使其真正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到引领作用。二是要树立教育者平等、服务、开放的先进教学理念,为坚持其正确方向,提高其实际效果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和保证。三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正视学生思想实际,正视现实,剖析矛盾,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使学生通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有所收获,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科学认识事物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为学生真正需要、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1]金凤秋,苑颖.以学习十八大精神为契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