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本清源 扬帆远航——华东师范大学范并思教授访谈录

2014-02-12本刊编辑部

图书馆学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刊物博客

□本刊编辑部

2013年10月16日,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信息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范并思应邀来到辽宁省图书馆,为全体馆员作了题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理论问题》的专题学术讲座。理论研究是一门学科发展的基石,尤其是对图书馆学这门正在生长着的年轻学科来说,如何在当前理论研究多元演进的格局中正本清源,为图书馆理论创新和服务创新提供助力,推动图书馆事业在新世纪扬帆远航,这是范教授多年来致力研究的命题。满怀对范并思教授的崇敬,本刊编辑部就近年来大家比较关注的6个方面的问题采访了范教授。现实录如下:

主持人:作为我国图书馆界专家志愿者行动的发起人之一,您和数位专家近年来在这一领域中全力投入和躬身亲为,“志愿者行动”在图书馆界蓬勃发展,已成星火燎原之势。请问您认为这一活动目前是否实现了您当初倡导的初衷?今后“志愿者行动”的发展重点是什么?

范教授:志愿者服务是当前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形式,各地各类型图书馆有很多很多的志愿者。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图书馆人讲到“志愿者行动”或“志愿者服务”,几乎都是特指中国图书馆学会于2006~2010年间举办基层公共图书馆馆长培训专家志愿者行动。这次志愿者行动的规模之大,规格之高,覆盖面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均超过了中国图书馆历史上所有志愿者活动,在国际图书馆界也极为罕见。这一志愿者行动也先后获文化部创新奖和美国图书馆协会国际创新奖。

这次志愿行动的发起,业界有不同说法。真实过程是这样的:2005年底在杭州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会议期间,一次晚餐时我和于良芝教授同席。我们聊到公共图书馆服务问题,具有深深人文情怀的于教授说,假如我们有志愿者到基层讲图书馆服务,她本人很愿意参加。我听到这句话很兴奋,立即找来李国新教授讲了于教授的设想,并建议由学会来组织这件事。李教授一听也非常兴奋,又找来汤更生秘书长……究竟还有哪些人当时听到这个建议并且非常兴奋,我无法回忆,有些也无从了解。只知道这件事在学会秘书处和学术委员会层面顺利推进,培训计划、首批培训地点、专家招募、大纲编制、课程课件等相关事项逐步完成。到2006年7月的昆明年会,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年会闭幕式上,詹福瑞理事长宣布志愿者行动开始。

餐桌上的几句闲聊形成了一场国内外罕见的大规模志愿者行动,看似一种偶然,但实际却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大趋势下的必然。2004年中国图书馆界纪念中国近现代图书馆100年,引发理论界对于图书馆精神的反思和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的高度关注。2005年初开始,许多刊物推出如“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走进权利时代”“职业精神与核心能力”一类专栏,推动并普及公共图书馆精神。2005年中国学会“百县馆长论坛”和李国新教授的衡阳调查,引发图书馆人对于基层图书馆现状的忧思,并激发图书馆自强、自救的雄心。《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宣告国家公共文化管理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并使图书馆人的努力得到来自政府层面的支持。所有这一切构成一种大的趋势,就是中国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回归公益性的公共服务。

持续5年的志愿者行动,顺应了新世纪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也推动了这一趋势。作为一名大学老师,能够始终参与这一伟大的行动,是我的幸运。在我看来,这次志愿者行动是研究21世纪初的中国图书馆事业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事件,是怎么高度评价也不会过分的事件,同时也是一个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很充分地研究的事件。我很希望能有一些学者,能够对这一事件的当事人,包括策划者、组织者、志愿者以及参与的基层馆长们,进行更细致的采访,记录下这一伟大的行动,并在记录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主持人:在2002年发表的《维护公共图书馆的基础体制与核心能力——纪念曼彻斯特图书馆创建150周年》一文中您曾经提出:“公共图书馆不但是一种社会机构,而且是一种社会制度,是维护社会信息公平的一种制度。”当前我国图书馆界免费开放政策的推行是否更好地体现了您的这一观点?

范教授:2000年起,我的研究领域逐步由图书馆学基础转向公共图书馆。这个研究过程大致是3个阶段:2000年提出应该加强公共图书馆研究;2002年提出公共图书馆是一种社会制度的观点;2004年系统阐述公共图书馆精神及公共图书馆对民主社会的促进。其中2002年的《公共图书馆的基础体系与核心能力》为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进行法理辩护,正式启动我国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该文力图从历史的和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证明“维持了150年的公共图书馆制度仍是唯一合理的制度”,并就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制度的命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从社会的角度看,其他类型的图书馆只是一种单纯的社会机构……而公共图书馆不但是一种社会机构,而且是一种社会制度……公共图书馆的出现代表了一种社会信息保障制度的形成。”公共图书馆的存在“使社会中每一个公民获得了自由获取知识或信息的权利”。文章的结论是:“公共图书馆代表的是一种社会用以调节知识或信息分配,以实现社会知识或信息保障的制度。公共图书馆制度能够保障社会信息利用机会的平等,保障公民求知的自由与求知的权利,从而从知识、信息的角度维护了社会的公正。”上述这些话语在过去10年中被人反复引用或转引,并成为过去10年公共图书馆理论高潮和服务变革的支撑性理论之一。虽然这种理论要义早已出现在国际图书馆人的论著中,但直到今天,该文对于“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这一命题的阐述,仍是这一领域中最为完整与准确的表述。

2004年,《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时代辩护》发表,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仍沿用上述观点,但由于国内“图书馆精神”研究成为热点,且该文发表在图书馆学核心期刊《中国图书馆学报》,因而影响更大。这些研究产生过不少争议,遭遇了很多不理解,但总体上看,我和一批学术上的志同道合者的研究,对于我国2004~2010年间公共图书馆理论的进步和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实践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名学人最幸运的事莫过于赶上一个时代,这个时代的发展能够证明他的理论研究,或能够吻合他的研究。我所研究并倡导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理论,不仅仅是被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人所认可,而且成为许多图书馆管理者的行动依据,与后来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契合。如果不是正好遇上那么多优秀的图书馆管理者,正好赶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大转变,我的这些研究也许就永远只是“研究”,而无法成为政策与行动的理论源头。因此,对于2000~2004年间的公共图书馆研究,如同参与志愿者行动一样,我最想说的一个词就是幸运:我赶上了大多数图书馆学人也许一生也无法遇上的图书馆事业变革,并且用自己的研究推动了这场变革。

主持人:众所周知,现在的信息和网络技术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基于这种现状,在图书馆的发展方面形成了“技术决定论”和“人文决定论”两种论调,请问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对于两种论断的未来走势您有怎样的预测和期待?

范教授:图书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关注技术是它的优秀传统。进入信息时代后,图书馆对于技术的关注聚焦于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于图书馆的推动,任何了解图书馆服务的人都不会否认。但是,在研究信息技术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脱离图书馆人文理念搞技术的现象,引起图书馆人的担忧。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技术决定论”和“人文决定论”的不同价值取向。这种不同价值取向间的讨论或争论,对学科发展总体上是有益的。但片面地强调一方特别是以排斥对方来强调一方,则是完全不可取的。

在信息技术与人文精神交叉点上,有我的学术理想。其实在西方,公共管理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强调,往往就是突出技术的人文关怀。或者是强调信息技术可以使社会更好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或者是研究如何使技术变得更加便利可用。如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之初,该项目特别行动小组的白皮书强调的是“让所有人获益”“让没有能力的人获益”,人文关怀倾向非常明显。浦东图书馆有一个盲人电脑培训项目曾获IFLA大奖,这个项目的核心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培训使盲人走向社会,并且效果明显。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充分表明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图书馆更好地实现他们的人文理想,同时人文精神可以引导信息技术找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5年底,Web2.0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2.0概念出现了。从研究与介绍图书馆2.0的早期文献中,我认定它是自己学术理想的载体。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写下了《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这篇论文是本学科新世纪迄今为止被引率最高的论文。在此后的4、5年中,我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不断组织和参与和图书馆2.0相关的、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推动我国的图书馆2.0运动,也推动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如今,图书馆2.0作为一个运动已经过去,但这一运动所体现的信息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图书馆服务理念,也许永远都不会过时。正如刘炜所说:“图书馆2.0涉及的不仅仅是技术进步,而是一个古老的行业生存方式的变革。图书馆2.0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图书馆的知识自由精神和理念支撑态度。图书馆2.0是一个崭新的起点。道路依旧漫长,但它是黑暗中的一点光亮,启明着我们这个事业的前程。”

主持人:在国内,公共图书馆及其他文化场所纷纷开始免费;而西方国家的公共图书馆却从免费走向收费,这也是您近年一直关注的问题之一。请您介绍一下相关背景及当前研究状况。

范教授:我一直觉得,作为一名真正的学者,他既要执着于自己的观点,特别是那些曾经产生影响、受到广泛认同的观点,更要尊重事实,忠于学术,不因个人喜好而无视某些事实。在本世纪初,各地公共图书馆普遍收费服务,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严重背离社会设立公共图书馆的初衷。于是我们大力倡导公共图书馆的免费服务,希望破除公众特别是经济弱势人群走进图书馆的门槛,为公众提供真正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却在反思他们的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这是一个理论事实。在大力倡导公共图书馆精神,倡导免费服务的同时,我并不是没有注意到国际上关于公共图书馆收费服务的研究和围绕收费服务展开的争论(即Fee VS Free),并且我非常认同相当部分关于公共图书馆收费服务的研究成果。在研究图书馆资源公平利用的课题中,我对西方公共图书馆收费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有了更加清晰的判断,即信息公平理论和管理效率理论是公共图书馆收费服务的基础。公共图书馆的收费服务可以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效率,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收费不能违背信息公平的原则,相反,好的收费服务将有利于促进社会信息公平。

2011年初,国家二部委关于全国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免费的文件出台,中国图书馆人的百年梦想终于成为现实。但早在这个文件出台之前两年,我所关注的重心已经不再是公共图书馆的免费服务问题。因此,我很平静地对待这个免费服务文件,拒绝了所有刊物约写的讨论或歌颂国家免费服务文件的约稿,而是将自己对公共图书馆收费服务的研究投寄出去。这就是《图书馆》2011年第3期“今日观察:聚焦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栏目发表的《论公共图书馆的收费服务》。我觉得这并非什么标新立异,而是一个学人必须具有的学术品质。当然,公共图书馆的免费/收费问题仍然值得研究,例如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与非基本服务的理论界定问题。但是对我而言,2008年以后我已经将自己的研究逐步转向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和阅读推广,没有再继续研究免费与收费问题。我希望辽宁的学刊能够发掘这方面的成果,推动更多的人将这一问题的研究继续做下去。

主持人:被众多图书馆人熟知的“老槐也博客”现在已经停更,作为图书馆专家博客点击量最大的知名博主之一,您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经营博客在您的学术生涯中占据了怎样的地位,凝聚了怎样的思想呢?

范教授:2003年前后开始接触网络BBS,因为自己插队务农8年的那个小山村名为槐枧,我取了个网名叫老槐。2004年11月开始写博客,仍沿用这个网名,并将博客命名“老槐也博客”,以大约每周2~3篇的频率,连续写了4年,2008年11月,这个博客宣布关闭。

经营老槐也博客是我学术生涯中一段不能忘怀的美好经历。这个博客有自己图书馆学领域的读书、思考、会议见闻等内容,它以很高的频率,较为轻松随意的语言,向图书馆界表述我的学术思想,并与网友们互动。2004年那时,网上的图书馆学者不多,学会、刊物和图书馆网站上专业信息不多,这个博客用可读程度较高的语言高频率地传递学术信息,受到人们的欢迎是很正常的。同时,我也是一个专业思想比较活跃、专业阅读量比较大的人,博客中表达的思想对青年朋友们也能有启发。当然,写博客很累,贡献思想、信息和智慧却免不了挨骂,真可谓费力不讨好。但我乐此不疲。因为这个博客,正如一位名为小小的网友在留言中所说,图书馆这个行业在社会中属于没有话语发言权的那一行列,我们不应该有很多思想,因为那几乎是不安分的同义语。我们的思想界似乎除了期刊上那几篇理论文章,其余全都在沉睡。但是,“从图情论坛,到BLOG,我觉得他们像春风,使整个行业开始有着生命的活力了”。

2008年停博,有一个很直接的原因是当时博客网出了些小问题。我当时一直想找机会停博,这个小问题让我下决心停了它。停博的原因大致有:一是2008年各种网站和博客中专业信息很多了,我博客的价值下降。二是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发布后,我以为我的博客当年所承担的宣扬现代图书馆理念的使命基本完成。第三,也是我很担心的,我觉得自己的博客质量在下降,访问量和互动性都在明显下降,尽管我觉得自己还能写,但人应该服老,我想趁自己还能够判断博客文章质量时及时停下来,以免将来自己都无法判断了还写,让人背后嘲笑,如某些著名诗人晚年的诗歌一样。

主持人:《图书馆学刊》很荣幸地邀请到您作本刊的编委,您是多年坚持在教学一线的学界专家,对图书馆专业期刊的编辑出版一定有高屋建瓴的看法和建议。请您谈谈作为省级图书馆学专业期刊,《图书馆学刊》如何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对专业期刊的未来发展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范教授:如何办好一份省级图书馆学刊物的问题,我是外行,没什么发言权。我的肤浅观察的结论是:顶级刊物不愁优秀稿源,他们要做的是杜绝或减少平庸的文章,绝对避免有硬伤的文章。但一般省级刊物无法也没有必要杜绝平庸的文章,它们需要的是有亮点。每期,甚至每几期,如果可以有一些亮点,例如能引起争议的文章或观点,引发热点的文章或观点,表现学术前沿的文章或观点,那么,哪怕这份刊物大部分文章很平庸,甚至部分文章有硬伤,因为它对图书馆学贡献了学术思想,它就是一本很好的、有竞争力的刊物。在编辑上下功夫,如增加版面美观、减少文字错误、减少抄袭或变相抄袭,减少人情稿,这些努力能够提高刊物质量,但这些努力不会使平庸的文章变得丰满,因而也很难靠此明显增强刊物的竞争力。

除了几份顶级刊物外,我特别欣赏的刊物有两个,一个是韩继章时代的《图书馆》。《图书馆》是省刊,但它的十年回顾系列、三人谈系列、以及“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等等,具有制造热点,推动学术与事业的功效。尽管这份刊物的大部分文章并不突出,有些明显是人情稿,但由于有亮点,它就是一份有竞争力的刊物。另一份刊物是深圳图书馆的内部刊物《公共图书馆》,它的优秀不仅在于印刷精美,还在于它能够吸引国内大部分一流的公共图书馆研究专家一再撰稿,如程亚男、李超平。

辽宁的《图书馆学刊》是我很喜欢的一本刊物,也是我每期必读的专业期刊。当前学术期刊竞争激烈,易退难进,办好一本刊物特别不易。但是我们的办刊人能够知难而进,不断发现新的研究领域,发现新的学术人才,推动图书馆学理论与事业的发展与变革。所以我对图书馆学专业期刊的办刊人有一种特别的敬意。谢谢你们!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刊物博客
刊物贺词
系列刊物介绍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博客天下
行业刊物介绍(十六)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
博客相册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