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2014-02-12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1)
一、职业教育课程理念的转变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经历“学科系统化课程”、“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后,正向“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发展。
1.解构学科系统化课程
在实践中,由于很容易在大学里找到与多数职业教育专业相“对应”的学科,因此许多课程开发事实上成了从学科知识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并按照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简化”的过程,其结果就是我国传统的学科式课程模式。
学科论往往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行和完整性,注重知识通用性和基础性,忽略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专业性和知识的实用性。所以近年来关于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必须打破学科课程体系已成为大部分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学科论和职业教育的矛盾不是要不要学习理论知识的问题,也不是学多少的问题,而是采用什么方式学的问题,学科论认为采用传统的课上形式让学生储备足够的理论知识,然后应用于实践中。而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性,重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构建理论知识。
2.建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
学科系统化课程理念之所以成为众矢之的,主要是因为学科课程在职业教育课程中呈现出的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关联度低、教学方法主要是基于符号的讲授等特点。
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称为工作知识,其形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类是在工作实践中“生产”出来的,即工作诀窍,另一类是学科知识在工作过程中应用的结果。无论何种类型的知识,其存在形式都与以学科形式存在的知识完全不同,它是依附于工作过程的。
要想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最理想的方式是把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相对应,从工作结构中获得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在工作体系中,工作知识是依附于工作过程存在的,以工作知识为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的结构只能来自工作结构。这也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必须确立工作逻辑在其中的主线地位。
二、我国高职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目标定位过于宏观
目前,高职和中职的课程设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没有体现出高职比中职“高”在哪里,所以饱受大家的批评。主要是由于高职课程的定位不准确造成的。
以往,人们考虑最多的是高职应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还是高技能人才,对微观内容考虑较少。高职课程目标的定位首先应该面向其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岗位确立了,其所对应的课程目标也就清晰了。由此看来高职课程改革首先要明确定位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然后加以细致分析,最终确立合适而准确的课程目标。
2.原有学科型框架阻碍了课程设置
通过研究西方的能力本位课程,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开始了以工作任务为依据就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选择。然而却忽略了对课程设置的重新调整。许多经过改革的高职院校仍然是以学科框架设置的。
项目课程开发注重课程的设置,要求依据工作任务来设置课程,按照这一理念,没有把握好课程设置这个环节的高职课程改革,要取得重大突破是很难的。
3.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的联系较少
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其课程内容应当依据所从事的工作任务加以选择,然而现在很多院校只是围绕工作任务对原有的学科知识进行剪裁,所学内容没有实质变化,所以课程改革的成效很难体现出来。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其课程内容应该围绕工作任务设置,学生学到的知识可以应用到实践工作中。高职课程改革要补充新的实践知识,减少原有的学科知识。实践知识的开发是高职课程内容改革的重要任务。
4.工作任务分析不够细化
要依据工作任务重组课程体系,必须对工作任务进行系统详细的分析,明确工作任务的具体细节。通过实践证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工作任务分析的是否透彻,及成果质量的高低。
目前基于工作任务的分析往往只是获得几个简单的模块,且逻辑混乱,在一个工作中,简单的将工作任务罗列在一起,没有体现工作任务之间的关系。笼统和粗糙的任务分析,使得课程设计者难以明晰课程中的具体内容,因而很难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
三、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对策
1.加强课程开发的研究意识
要想走出课程开发中的困境,首先要加强课程开发的研究意识,把课程开发看作一向研究活动、探索活动。把课程开发和课程理念的研究相结合,对于每一步的开发工作,都要有创新精神,着力树立起课程开发的研究意识。一门课程是否成熟,要看有没有形成这门课程的理念。
目前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还停留在整体层面,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是要形成各专业、各课程的具体理念,只有这样,职业教育课程理论才能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与魅力。
2.调动教师积极性,规范教师课程角色
教师作为课程开发共同体中的一员,自然被赋予各种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对自己在课程开发中的角色定位不当,角色规范意识淡薄。
高职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转变课程理念、掌握新的课程理念及新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技能,明确自己在课程开发中的权利和义务,调动教师积极性,鼓励教师参与课程改革。
3.加强对课程开发过程的控制
职业院校在进行课程开发之前,为了保证课程开发成果质量,有必要制定详细的课程开发方案,细化课程开发过程,确立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实施过程控制,努力控制好每一个环节的质量。
4.对课程开成果的质量要求更加精细和完善
要想提高课程每一个环节的开发意识,将原先笼统的要求明确成最终可执行的课程方案,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必须加强其精细化研究。课程开发之所以不够精细,即存在着教师投入精力不够、敷衍了事的现象,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不知该如何精细,分析思维能力不强。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按照精细管理思想要求改变工作态度外,还必须加强对课程开发者的指导,在专家引领下通过课程开发提升教师的分析能力。
5.校企合作机制的深度建立
校企合作机制的深度建立在高职深化课程改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企业的深度参与有利于课程开发环节的研究,另一方面项目体系的建立也需要企业支持。
6.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赋予职业能力全新的内涵意义,它打破了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在培养目标中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被动的适应能力的训练。这就说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不但重视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培养,还应重视构建或参与构建工作的能力培养。在我们课程设计中必须贯彻这一理念,而在学习领域中融入创业教育模块,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最佳途径。
四、小结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问题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思考的。专业和课程建设问题正是我们高职院校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径。我们吸收最新的理论成果、借鉴先进的成功经验、总结发展历程、展望发展趋势,在结合高职自身实际的基础上,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始终贯穿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各项工作之中,“显特色、现成效”,进一步发挥高职在职教体系中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当前高职课程改革中的困境与对策[J].江苏高教,2008,(04).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