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旱寒冷地区铁路冬季施工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

2014-02-12靳炳强

铁道建筑 2014年10期
关键词:暖棚拆模骨料

靳炳强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浙江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9)

1 工程概况

新建大准至朔黄铁路联络线位于内蒙古中部及山西省北部,基本呈南—北走向。线路北起大准铁路外西沟站往南至朔黄铁路神池南站,从神池南站西侧引入朔黄铁路,新建线路全长179.862 km。

新建大准至朔黄铁路联络线工程ZCZQ-8标段主要有特大桥2座2 577.9延米,大桥4座1 047.9延米;钢筋混凝土盖板涵37座,2 385.6横延米;新建卧厂车站1座(不含房屋);隧道1座701延米,设计混凝土方量25×104m3。

2 气候条件

本工程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境内,线路所在区域属大陆季风气候,冬季漫长,雨热同期,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温差较大,无霜期短,干燥多风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工程所在地年平均降水量392.8~462.7 mm,年平均蒸发量1 745.3~1 941.3 mm,年平均气温3.9℃~7.2℃,极端最高气温37.9℃,最低气温 -40.4℃。冬季盛行西风,大风出现在11月至来年5月,年平均风速1.8~3.4 m/s,瞬间最大风速29.7 m/s。最大积雪厚度16~19 cm,最大冻结深度为1.25 m。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寒潮、冰冻、冰雹及大风、雷电。按铁路工程气候分区属寒冷地区。

3 冬季施工措施

根据《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1]规定,当环境昼夜气温连续3 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桥梁及混凝土施工应按冬季施工要求组织施工。

3.1 搅拌站冬季施工措施

3.1.1 料仓加热、保温

料仓顶部采用彩钢瓦搭设保温棚,并在隔墙及顶棚布设两层防火保温棉,料仓地面及隔墙均布置地暖。为保证施工安全,地暖采用水循环供暖形式。在拌合站料仓外设置蒸汽锅炉,用于独立供应拌合站料仓保温,骨料、水加热。

3.1.2 拌合系统封闭

将骨料仓、水泥罐、外加剂储存罐、进料斗、传送带、拌合系统进行封闭,同时配置煤炉。

3.1.3 拌合水

高压水池采用深水坑,并制作保温层;施工用的裸露风管、水管采用1~2 cm厚的纺棉麻制品材料包裹后,再用较厚的塑料套包扎。

工作前如遇水泵冻结,可用40℃ ~60℃热水解冻,解冻至电机轴能用手转动,方可使用。水箱内不得灌入60℃以上的热水,以免烫坏水箱。

3.2 混凝土冬季施工措施

3.2.1 原材料要求

1)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水灰比不大于0.5(水灰比对混凝土抗冻性影响最大,为了满足施工和易性的要求需控制水灰比)[2]。当混凝土掺用防冻剂(外加剂)时,其试配强度较设计强度提高一个等级。在钢筋混凝土中禁止掺用氯盐类防冻剂,以防止氯盐锈蚀钢筋。

2)所用骨料必须清洁,严禁含有冰雪等冻结块及易冻裂的矿物质,在掺用含有钾、钠离子防冻剂的混凝土中,骨料不得混有活性材料,以免发生碱—骨料反应。

3)为减少冻害,冬季施工中混凝土拌制应优先选用与水泥相容的高效减水剂,同时适量减少拌合水用量。冬季施工中,从本工程的结构类型、性质、施工部位以及外加剂使用的目的来选择减水剂,选择时应考虑:①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用水量,提高拌合物的质量;②促进早中期强度的增加,减少干缩性,提高抗冻融性。

4)原材料的加热。水:当环境温度处于+5℃~-5℃时,将水加热至40℃ ~60℃;当环境温度处于-5℃ ~ -10℃时,将水加热至40℃ ~80℃;拌合站设置拌合水加热装置及蒸汽锅炉,并与储水箱相连,混凝土拌合时自储水箱直接抽水做为拌合用水,储水箱表面要覆盖棉被以减少热量损失。骨料:制订砂、石骨料保温措施,搅拌混凝土时骨料中不得带有雪及冰块[3]。

3.2.2 混凝土拌合与运输

1)混凝土的拌合

提前模拟在冬季施工条件下试配混凝土,对3,7,28 d强度进行比对,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外加剂的掺量,用以指导施工,并在施工中予以微调。

搅拌前先用热水冲洗搅拌机10 min,然后按照“石→砂→水→水泥、矿粉、粉煤灰→外加剂”的投料顺序进行拌合,搅拌时间较常温时间延长50%[4]。

随时测量拌合水的温度,水温控制在(50±10)℃,保证水泥不与温度≥80℃的水直接接触。

2)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要保证快装快卸,确保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不低于10℃,确保入模温度不低于5℃。在混凝土运输车外包裹保温罩减少散热,运输过程中以2~4 r/min的转速转动,卸料前以常速再次搅拌。当拌制的混凝土出现坍落度减小或发生速凝现象时,立即重新调整拌合料的加热温度。尽量缩短运输距离,缩短运输时间。

3.2.3 混凝土卸料及浇筑

1)混凝土浇筑在保温棚内进行,棚内温度保证在10℃以上,尽可能减少混凝土温度损失。浇筑时间应安排在9:00—15:00。在浇筑前对混凝土入模温度进行量测,不满足要求的混凝土禁止浇筑。

2)混凝土浇筑前,清除干净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当环境气温低于0℃时,采用暖棚法将模板、钢筋加热至2℃以上。

3)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应低于5℃,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中途不能间断。

4)新、旧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①已浇混凝土的强度不得小于1.2 MPa;②施工缝处的砂浆、松动石子必须凿除干净,并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有积水,施工缝处的新浇混凝土要重点捣实;③在新混凝土浇筑前对结合面进行加热,使结合面表面温度在5℃以上;④浇筑完成后,及时加热养护使混凝土结合面保持正温,直至浇筑混凝土达到规定的抗冻强度。

3.2.4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措施十分关键,正确的养护可避免混凝土产生不必要的温度收缩与干裂。在冬季施工条件下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不超过20℃,不同的结构形式选择合理的养护措施,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不得洒水养护。

3.2.5 混凝土拆模

冬季混凝土拆模应满足:①除应满足混凝土正常温度下要求的拆模强度,还应同时满足抗冻要求规定的拆模强度;②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 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模,底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拆模;③混凝土与环境的温差不得大于20℃。

4 新浇筑主体结构混凝土的保温措施

4.1 钻孔灌注桩

灌注桩混凝土的施工及搅拌按《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5]执行,灌注时要求拌合物温度不低于5℃。混凝土灌注完成且初凝后,孔口采用临时填土覆盖养护。

4.2 承台施工

承台混凝土的养护采用暖棚加温养护,具体做法:

1)承台模板、钢筋安装结束后,搭设承台施工用的暖棚,暖棚应坚固、不透风,覆盖材料采用订制的两层帆布,层厚约6~7 mm,如需搭接则必须保证搭接严密牢固,同时布设可以灵活拆卸的支架,将篷布固定于支架上,保证暖棚支立坚固、严密。

2)在暖棚中使用煤炉加热,作好防火、防煤气中毒措施,保温棚顶部预留排烟孔和混凝土浇筑窗口,保证通风良好,并备好各种抢救设备。保温棚内气温不得低于5℃,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3)避免在夜间和气温骤降时拆模,并且混凝土强度大于受冻临界强度时方可拆模,并及时采用养生布包裹密封,加温养护,达到要求后方可拆除。

4)养护过程中及拆模后安排专人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受冻、收缩,边角是否脱落。

4.3 墩身施工

墩身施工保温养护具体做法:

1)对于实心墩利用墩身模板支架、外侧脚手架和篷布搭设暖棚支架,篷布挂设在墩柱模板四侧,通过铁丝或尼龙绳与模板支架固定,墩身与钢管架之间生火炉取暖。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暖棚支架顶部覆盖保温棉被,混凝土表面洒热水养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停止养生,但必须禁止温度骤然下降。

2)对于墩高>30 m的空心墩,墩身采用浇筑段全封闭保温,在墩身模板外围采用双层帆布包裹,墩身与钢管架之间采用工业取暖器取暖,空心墩内采用生火炉升温取暖。

4.4 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特点及朔州地区冬季气候特点,对支架现浇连续梁采用蓄热和保温的综合方法组织施工。

1)利用支架搭设钢管棚架,用帆布、棉被及彩条布包裹形成暖棚。在梁底模背面喷1 cm厚聚氨酯保温层,支架与底模之间的空隙用棚布封闭严密。

2)根据施工需要,在暖棚的适当位置开设窗口和门洞,如在暖棚的侧面开设混凝土进料窗口,在暖棚的两端开设钢筋等材料、人员进出门洞,在暖棚前端开设预应力穿束门洞等。

3)在暖棚内设电热炉、大型暖风机等取暖设备进行全面升温,并采用小型取暖器在局部区域进行采暖。

4)在箱梁端面设置棉被卷帘,在有人进出时可以卷起,无人进出时可以放下,确保箱梁内温度。

5)在底板和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毕、表面收浆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棉被进行保湿保温。

6)当混凝土强度达到张拉要求后,拆除内模,使暖棚内的温度和湿度缓慢下降。当混凝土冷却到与当时的气温相差不大于15℃时,进行预应力施工。

7)保留已浇筑混凝土梁段的暖棚,不用拆除,也不用前移,用于已浇筑段预应力管道的保温。

8)采取保温措施后,若预应力管道的温度仍不到0℃以上,在箱梁内采用电热炉取暖,保证预应力管道温度保持在正常温度即可。

4.5 涵洞工程

涵洞基础施工后采用塑料薄膜、双层棉被、彩条布覆盖养护。

涵洞墙身、盖板混凝土施工参照承台保温方法搭设钢管支架暖棚,暖棚外围采用帆布包裹,内部生火炉或者工业取暖器取暖保温。

5 混凝土冬季施工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5.1 钢筋的锈蚀与混凝土裂缝

钢筋的氧化锈蚀伴生体积膨胀,水泥的安定性不良,混凝土的水灰比太大、早期强度低、失水太快,混凝土芯部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差大等原因均会引起裂缝。

预防措施:①严格控制氯盐的掺量;②控制水泥质量和混凝土混合物水灰比;③通过测温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

5.2 表面起灰

表面起灰以砂浆和粗骨料相脱离,表面起灰,骨料裸露为特征。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混合物水灰比太大,离析、泌水严重,黏聚性、保水性差,加上养护温度低,水泥水化趋于停止,混凝土水分迅速蒸发导致表面起灰。

预防措施:严格控制水灰比,延长混凝土混合物搅拌时间。

5.3 混凝土表面结晶腐蚀

混凝土硬化后,某种外加剂溶液通过毛细管的作用渗到混凝土表面,而混凝土表面的水分逐渐蒸干,此时出现返霜现象。此种情况还将影响混凝土与饰面层的结合。

预防措施:外加剂充分溶解后适当延长搅拌时间。

6 结语

在寒冷季节漫长、气候干燥、气温较低,且受工期制约条件下,混凝土冬季施工不可避免。为了满足工期要求,混凝土工程只有从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方面全过程全方位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确保工程质量。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Z 203—2008 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兰晓峰.大准铁路增二线鸡鸣驿隧道混凝土冬季施工控制[J].铁道建筑,2013(8):49-5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JGJ/T 104—97 建筑工程冬季施工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4]彭彦彬,孔德芒.高寒地区高桥墩冬季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2008(6):20-22.

[5]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 10415—2003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暖棚拆模骨料
低品质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
不同骨料替代方案下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分析
基于多重点云与分级聚合的全级配混凝土三维细观结构高效生成方法
冬日暖棚
再生骨料含量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市政工程冬季施工桁架暖棚安装与耗热计算
建模与拆模:华杰课堂改革的一个剖面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解析
牦牛暖棚的调研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