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尔意义治疗理论视角下焦虑症的存在分析与治疗策略
2014-02-12高子雯
高子雯,张 林
( 1﹒2 六盘水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系,贵州 六盘水 553001 )
【教育与教学研究】
弗兰克尔意义治疗理论视角下焦虑症的存在分析与治疗策略
高子雯1,张 林2
( 1﹒2 六盘水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系,贵州 六盘水 553001 )
焦虑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避免要经历的一种情绪状态,适度的焦虑对人类的进化有着积极的意义,而焦虑症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过度的担忧和痛苦。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理论从存在的角度对焦虑症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疗策略。在焦虑症的咨询与治疗领域,或许能够给出一些启发。
焦虑症; 意义治疗; 存在分析
一、焦虑、焦虑症的含义及其一般特征
美国学者迈耶·格罗斯曾从临床的角度对焦虑进行了描述,焦虑是包含着对危险、威胁和需要特别努力但对此又无能为力的苦恼的强烈预期,把焦虑反应看作是带有不愉快情绪体验的正常适应行为,认为:“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担心、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1]。因此,正常人在面临重大事情或重要抉择时都会产生焦虑,当重大事情或抉择完成后,这种心理反应就消失了。研究认为:适度的焦虑可以使人积聚力量,去应对即将发生的危机,不会对人造成伤害和危险。
适度的焦虑对人类有进化意义。但是如果焦虑过度,焦虑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超过一定范围,那么这种有进化意义的心理反应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转化成为焦虑症。焦虑症全称焦虑性神经症,1894年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开始对其进行系统研究,1895年第一次提出焦虑性神经症这一概念,它是由持久性的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所引起的心理障碍,其症状主要是:在没有明确的原因的情况下,当事人长久的、过度的、模糊的焦虑和担忧;它的临床表现是:广泛性焦虑与惊恐发作。与由现实危机引起的担心和焦虑相比,两者很相似,更多的时候当事人也不知道这极度的焦虑究竟是因为什么。
焦虑症与具有进化意义的正常焦虑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焦虑症的焦虑、紧张和恐惧没有明确的指向对象,是无缘无故的,而正常的焦虑则与现实的危机相联系;第二,焦虑症指向的是未来,当事人感到似乎有某些威胁即将到来,但又说不出究竟存在何种具体的威胁或危险,而正常的焦虑则指向当下;第三,焦虑症持续的时间很长,如果没有有效的心理辅导或干预,症状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而正常的焦虑是短暂的,一般随着危机或危险的消失而消失;第四,焦虑症常常伴有多种躯体症状,而正常焦虑则很少见。
二、焦虑症产生的原因
焦虑症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影响因素呢?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一是生理学派观点,认为焦虑症是脑内生理生化异常的器质性疾病;另一是心理学派的观点,认为焦虑是心因性疾病[2]。下面分别探讨这两种观点。
生理学派认为:大脑的功能障碍或躯体疾病是可能引起焦虑症的原因之一,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的焦虑确实是由躯体因素引发的,很多研究者发现当事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神经递质是引发焦虑的罪魁祸首。临床发现:对正常人静注去早肾上腺素可出现焦虑症的躯体症状;用普萘洛尔(有阻断交感神经受体的功能)可消除焦虑症的全部症状,起到抗焦虑的作用。而心理学家们则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或思维在焦虑症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和一般人相比,焦虑症的当事人比较倾向于将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看成危机即将到来的先兆,认为不好的事情会降临到他们头上,等待他们的是失败,并且经常低估自己对负性事件的掌控能力,低估自己的潜能或者对自己的潜能根本就不感兴趣,同时对死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等。因此,在发生应激事件的时候,当事人更有可能感到前所未有的无能和无助感,出现焦虑症的临床症状。弗兰克尔认为:“如果我们追溯这种焦虑性神经症的根源,就会发现当事人存在着一种存在性焦虑。”[3]基于对焦虑症根源的这种看法,弗兰克尔开始从存在分析的立场上探讨、研究与焦虑症有关的一些问题。
三、意义治疗的理论前提与基础
奥地利医学博士、精神病学家弗兰克尔(Viktor Emil Frankl M.D., Ph.D. 1905-1997)创立的意义治疗理论,是以追寻人生的意义为中心的心理治疗学派,被称为维也纳第三治疗学派,意义治疗关注的焦点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它超越了对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解释,而以对人类经验的现象学探究为基础,将神经症看作对生活目的追问的一种表达,探讨孕育其中的生活信念与人生哲学。
在弗兰克尔看来,如下三个基本原则构成了意义治疗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在任何环境条件下,生活都是有意义的,即生命的意义(the meaning of life);其次,每个人都有追求意义的意志,这构成了其生命存在的原动力,即意义意志(the will to meaning);最后,每个人都有探寻人生意义的自由,即意志自由(the freedom of will)。
四、意义治疗理论对焦虑症的存在分析
结合临床病例,弗兰克尔曾发现焦虑症不仅仅是生理的原因。他曾经具体分析过“患有害怕死于癌症的焦虑症的当事人”,经过存在分析,当事人的焦虑症获得了缓解。这位当事人不断地害怕将来可能死于癌症,他的担忧使他对现存的生活和自己的潜能失去了兴趣,忽略了自己的义务,也意识不到自己对生活负有的责任。当事人对死亡的恐惧来自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投入,只有当一个人轻视生活赋予他的东西的时候,他才会怕死,由此可以断定这个年轻人的生活是缺少意义的,他表现出对自己的潜能不感兴趣,在焦虑症方面的对应表现就是他对死亡的极大兴趣,他是通过对癌症的恐惧来惩罚自己。
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弗兰克尔发现患焦虑症的当事人普遍感到自己的存在和生命没有意义、没有价值,从而体验到“存在性焦虑”。当事人把这种存在性焦虑浓缩到疑病症焦虑中,使其成为对死亡的原发性、忧郁性恐惧,并使当事人关注某一特殊的致命疾病。由于当事人在疑病症焦虑中拥有了存在性焦虑的凝缩,因此这种焦虑就可能表现为针对身体某一器官的。同时又由于当事人对生活具有一定的罪疚感,其恐惧并不仅仅指向某一特定器官,而是产生了弥漫性的恐惧。事实上,任何一个对自己特定器官有自卑感的人,都有可能受这种忧郁感觉的影响而不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潜能。这或许就是焦虑症的源头所在。
弗兰克尔认为:存在性焦虑的凝缩表现为对死亡和整个生命的恐惧,这种现象经常在焦虑症当事人的行为中看到,当事人的原发性的整体焦虑显然是在寻找一些具体的内容,如某些死亡或生命的客观表征、边缘情景的表征、象征性表征等。例如,在广场恐惧症中,作为象征的就是广场或街道;在舞台恐惧症中,作为象征表征的则是舞台。当事人在描述自己症状时所用的词汇也具有象征意义,通过对这些词语的分析,可以得知当事人所患的焦虑症的真正原因。一个对空旷之处感到恐惧的当事人,描述他的焦虑为:“好像被抛在空中的感觉”,这句话实际上是对其整个精神状态的描述,他的广场恐惧症就是他的整个精神状况的心理表达,当他身处广场或其他空旷之处,这种焦虑的发作就是当事人对其存在情形的外部表达。同样,舞台恐惧症也是一样,一个当事人在描述其焦虑发作时的感觉:“一切都是巨大的,所有东西都在追我,我害怕生命就要消失了”,他的这种感觉也恰恰是对其精神状态的描述,症状本身也是其精神状态的心理表达,当事人身处舞台时的焦虑发作同样是其对自己存在情形的外部表达。
五、意义治疗理论对焦虑症的治疗策略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意义治疗理论把焦虑症解释为一种精神态度、一种存在模式。以更年期焦虑症为例:意义治疗不关注腺体分泌的不平衡和躯体方面的问题,而是认为这种焦虑症的根源在于存在层面。在生命的这一关键阶段,当事人体验到了存在的危机,当她为生活寻找平衡时,发现了精神上的缺失,因而感受到一种威胁,从而产生焦虑。弗兰克尔认为处于更年期的女性,面临着其生命中的一个新阶段,她发现自己美丽不再,不能再指望自己身体外表的魅力,失去了性的吸引力,于是她觉得生命失去了目标,生活也失去了内容,她的存在不再有意义了,她开始焦虑不安,并将这种焦虑纳入自己的生活结构中。事实上,更年期的生理上的变化和功能衰退是无法改变的命运,如果当事人一味地陷入其中,为此过度担心,其焦虑症症状也会加重。意义治疗理论有一个重要观点:面对无法改变的命运时,人还具有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因此对于更年期焦虑症的当事人来说,她如何看待自己生理上的变化,对她能否通过意义治疗治愈其焦虑症是至关重要的。
在治疗的过程中,在对当事人分析的基础之上,治疗者认为:对于这种病症,首先要为当事人的生活寻找一些内容,使其发现生命的意义,进而发现自我和自己内在的潜力;其次引领当事人从焦虑中摆脱出来,使其将精力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任务中,这样就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考虑以前的焦虑症症状了;一旦当事人再次发现生命意义的充实和完满时,焦虑就失去了存在的空间,焦虑症就得到缓解甚至痊愈。显然,意义治疗的存在分析注重积极性的目标的建立,关键在于它首先消除了焦虑存在的基础。正如弗兰克尔所认为:“在心理治疗的消极目标引入治疗过程之前,就应建立积极的目标”[3]。
由此可见,意义治疗的任务是把更年期的危机重塑为精神的再生,存在分析的目的是让当事人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如果当事人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她就会发现其生活任务,会回答自己给自己提出的问题,当她全身心地投入生活的新任务时,她就会献身于存在的新意义,献身于充实人格的新经验。这样,她就像一个新人一样获得了重生,同时所有的焦虑症症状就会消失,尽管更年期这一事实仍然存在。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焦虑症的解释和对当事人的存在分析中,意义治疗理论强调其基本的存在模式和精神态度的选择,在治疗过程中倡导引领当事人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生命意义以及身负的责任,一旦当事人意识到其生活的责任和义务,他们的心理就获得了安宁,焦虑症就得到了疗愈。
[1] 贾林祥.意义与人生——意义治疗的理论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9(5):119-120.
[2] 张清.浅析焦虑症的产生与治疗方法[J].社会心理科学,2013,5(28):3.
[3] Viktor E Frankl. The Doctor and the Soul: From Psychotherapy to Logotherapy [M].New York:Vintage Books 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1986:149.
An Existential Analysis and Therapy of Anxiety Disord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nkel’s Logotherapy Theory
GAO Ziwen, ZHANG Lin
( Education Science Department of 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Liupanshui, Guizhou 553001, China )
Anxiety is an emotional state, which is inevitable for everyone to experience in his life. And moderate anxiety has a positive meaning in human evolution history. But what anxiety disorder gives rise to people is excessive anxiety and pain. Frankel's logotherapy theory analyzes the anxiety disord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ing,and proposes treatment strategies based on this. In the field of anxiety disorder consulting and treating, it maybe gives us some insights.
anxiety disorder, logotherapy, existential analysis
(责任编辑 王小聪)
(责任校对 鲁娜娜)
B849.1
A
1673-9639 (2014) 05-0148-03
2014-07-10
本文系2014年六盘水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六盘水市在校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知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lpsskl-2014-16)的成果。
高子雯(1970-),女,山东临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治疗。
张 林(1966-),女,重庆荣昌人,教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