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特色探析
2014-02-12龙金凤
龙金凤
( 1.铜仁学院 社会科学部,贵州 铜仁 554300;2.铜仁学院 学生工作部,贵州 铜仁 554300 )
彰显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特色探析
龙金凤1,2
( 1.铜仁学院 社会科学部,贵州 铜仁 554300;2.铜仁学院 学生工作部,贵州 铜仁 554300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是借助于大众化载体传递和承载马克思主义内容或信息,是一种能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主体运用和促进传播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物质实体和活动形式。载体是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广度、深度、效度的重要变化参数,彰显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特色,就必须赋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以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必须促进语言载体民族化、活动载体民俗化、组织载体本土化、文化载体时代化,使之适应政治文明新形势,展现时代性,保持民族性,充分发挥载体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引导功能。
马克主义大众化; 载体特色; 语言载体民族化; 活动载体民俗化;组织载体本土化; 文化载体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是借助于大众化载体传递和承载马克思主义内容或信息,是一种能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主体运用和促进传播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物质实体和活动形式。载体发挥着传输、互动、增效、导向、评估功能,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的基本要素,是促进拓宽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度的重要变化参数。“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1]534推进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拓宽其特色传播渠道,赋予传播载体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地域特色。
一、彰显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特色的重要意义
融入民族特色的别样多彩、通俗鲜活、与时俱进的载体极大地增强了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感化力、渗透力、说服力,激发载体潜在的独特价值,对于推进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彰显载体特色是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潜在要求
一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富有创造性、展现时代性的理论品格促使其内涵逐渐丰富发展,催生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样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及其丰富理论内涵亟需特色载体扩充现有载体的承载容量、传导力量、调控作用以更有效地蕴含、传播马克思主义。二是彰显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特色才能满足民族群众的接受需求。民族地区农村群众思想观念保守、文化素质较低,马克思主义思想内涵、价值取向必须借助民族地区农村传统传播途径才能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度。特色载体符合民族群众文化传承接受习惯,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通俗性、趣味性、互动性,唤起民族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接受和思想接受。
(二)彰显载体特色是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更新的必然诉求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2]9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要说服人和掌握群众,需通过通俗生动的载体样态来传播。目前,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存在着传播主体对载体的调控创新意识能力低、载体资源利用率低、载体间协同发展效率低、载体整体的传播合力低等问题,导致现代传播载体与民间民族传播渠道断层平行式传播,没有形成传播育人合力。因此要抓住时代特征、运用民族形式,在载体设计运用等方面创新突破,不断丰富现有载体的内涵和形式,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立体型的民族特色载体,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的趣味性、艺术性、多样性、科学性、实效性,提升载体的育人功力。
(三)彰显载体特色是整合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资源的重要途径
有学者曾指出:“在当今中国,思想和学说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必须充分运用民族文化的资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提高实效性,只有更好地借助于民族形式,才能真正得以实现。”[3]100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构建必须依托和运用民族文化资源,借助民族形式,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与民族文化逐渐契合,并得到民族群众的理解和认同。目前,民族地区农村中载体资源意识薄弱,整合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作为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的形式,推陈出新,有利于挖掘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彰显载体特色,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民族精神的水乳交融,夯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物质基础和人文思想基础。
二、彰显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特色的基本原则
(一)政治性与民族性相结合原则
政治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原则,民族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走进并融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必然趋势。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建设要彰显特色更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鲜明正确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体现时代精神,巧妙蕴含传播国家意识形态文化思想性与价值性。民族性则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建设要结合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历史传统等民族因素,赋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象多彩的载体内容和形式。坚持政治性原则确保载体建设的社会主义本质特色,坚持民族性原则激活载体建设的多彩民族资源形式,两者缺一不可、相得益彰,是彰显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特色的基本原则。
(二)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原则
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维持迸发生命活力的根本原因所在。通俗性是多元文化背景潜藏多样价值交锋马克思主义庞大高深理论把握群众的亲民法宝。坚持科学性原则要求科学准确地把握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在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冲突背景下在载体建设中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并根据民族群众需求在载体设计中渗透现代科技平台手段元素。坚持通俗性原则即载体建设中充分发掘调动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等,运用丰富多样的民族形式,促使马克思主义由高深晦涩转向通俗生动,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科学性原则注重从内容思想层面彰显载体特色,通俗性则从形式上把握绚丽多彩的民族形式。只有针对民族地区独特的区域情况选择恰当的载体形式,才能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才能更有效地彰显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特色。
(三)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原则
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的经验总结和客观规律,继承优良传统和借鉴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建设发展的不竭活力。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既要借鉴民族地区历史文化中的载体资源,又要引鉴大众文化等大众喜闻乐见文化中的传播资源;要继承少数民族的语言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民间组织载体等洋溢着民族特色的传统经典载体,也要以在传统经典载体中加入网络手机等现代大众传媒的形式进行整合优化;要吸收借鉴我国历史上关于思想教育载体建设的宝贵经验,也要敢于开创载体建设的新样式新格局。就是要在坚持、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把握新的时代形势,推陈出新,创造出既彰显民族特色又展现时代特色的载体形式。
(四)协调性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原则
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好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有目的、有计划、有影响地组织载体建设活动。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思想性与趣味性、整体性与层次性、保护性与开发性相统一的原则,促进载体设计、运行、评估中实现载体的内容与形式、结构与功能、效率与效益的统一,处理好主体、客体、环体、介体的关系,处理好各种载体形式的关系,在有机组合、协同作用中使载体间相互融合渗透、相得益彰,发挥载体共振效应,彰显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特色载体群的传播优势,形成长效机制。
三、彰显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特色的主要途径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1]534。因此,根据民族地区农村特点选择运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迫在眉睫。为了避免陷马克思主义于抽象空洞的危险境地,民族特性、民族作风、民族气派必须渗透、融入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每一表现中”,彰显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特色就是其“每一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来说,要做到:语言载体民族化、活动载体民俗化、组织载体本土化、文化载体时代化。
(一)语言载体民族化
语言载体民族化指在保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基础上,契合民族群众语言表达习惯,把官方政治语言、学术语言转化为贴近生活、生动通俗的民族语言,使民族群众听懂、理解马克思主义。恰当的语言形式是意识形态传播的基本依托,朴实无华的大众语言是强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吸引力的关键。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没有学会说群众懂得的话,那么广大群众是不能领会我们的决议的。”[4]844因此,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民族、贴近时代的原则,运用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语言资源,促进语言载体的民族化,建立一套适合民族地区农村的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话语体系。
语言载体民族化包含四个层面:一是语言载体内容的民族化。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要深入人心,关键要在内容上找到与民族文化相融共振的契合点,使马克思主义融合独特民族文化特质,说民族语言的马克思主义才接地气、服水土、符民情,真正具有亲和力、说服力。“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5]467,“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6]382。因此,要巧妙地运用民族语言,将艰深晦涩、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具体、生动、与实际生活紧密关联的概念观点,使马克思主义内容少、精、浅,在浅显朴实生动通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形象化、鲜活化转向。二是语言载体语境的民族化。洋溢着民族风格的民族语言会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情感认同,所以,马克思主义民间传播队伍要扎根于丰饶民族文化的沃土中,学习丰富多彩的民族语言,挖掘民族发展的鲜活事例,营造人文关怀的和谐文化语境,尊重和熟悉民族语言,结合民族文化背景,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民族语言转译机制。三是语言载体风格的民族化。语言载体民族化要把握民族语言的语句和语法特点,利用寓言故事、历史掌故、神话传说、歌谣诗词等民族语言表现形式手法,依托民族文化、民族艺术、民族风俗等民族形式和传统资源,引鉴大众传媒、民间组织等中介,增添语言载体的民族风格。四是话语权的民族化。话语权适当地掌握在民族群众中能突破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语言文化缺失的瓶颈。如,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电视台开播苗语新闻,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分别推出了苗语、布依语新闻广播,生动形象地帮助民族群众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塑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亲形象。最后,语言载体民族化要避免庸俗化。语言载体庸俗化会导致马克思主义庸俗化,在保持内容完整性、本真性的基础上要使马克思主义生动、形象,有内容深度。
(二)活动载体民俗化
活动载体民俗化指教育者为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的,寓马克思主义内容于各种民俗活动之中,使民族群众在参与民俗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接受、运用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渗透到群众的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7]100。民俗活动不仅是民族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更是联络民族感情、增加民族凝聚力的主要方式,蕴涵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具有教化、规范、维系、协调、审美功能。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使民俗活动成为陶冶、提升人思想境界的重要场域,尤其是形式活泼、贴近生活的民俗活动载体寓教于乐,充分展现隐性教育传播渗透力,活动载体民俗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选择。
活动载体民俗化要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思想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的原则,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内容、形式上与民族传统节日活动、民族历史纪念活动、群众生产民俗承接融合。一是融合民族传统节日庆典活动。“我国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形式多种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集中展示着我们的民族性格、民族文化、民族认同。”[8]25因此,要对节日民俗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独特德育价值进行深入挖掘阐发,开展内涵丰富多样、形式多姿多彩的群众性民族节日活动,既要保留原始民俗风韵,又要赋予其饱满的时代精神内涵,既要包装升级旧有的活动内容模块,又要蕴含民族精神气格,这样既能蕴含激发深厚民族精神资源和动力,又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人们在节日民俗活动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通过民族文化认同的形式塑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同。二是融合民族历史纪念活动。少数民族发展中承载着爱好和平、崇尚正义、拥护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民族历史纪念活动所蕴含的革命爱国精神、伦理价值情怀等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通、珠联璧合,因地制宜地开展民族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活动,如端午纪念屈原、广西百色起义、内蒙古葛根庙起义、贵州遵义会议等相关纪念活动以及少数民族革命遗址、博物馆陵园等红色资源和民族历史遗产所展现的历史文化精神,寓马克思主义思想于艳丽多姿的民族民俗形式,促进民族纪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感染力和思想上的共鸣升华。三是融合群众生产民俗。以与民族群众利益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在生产生活民俗中渗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活动载体的创新。
(三)组织载体本土化
组织载体本土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情况,通过借助或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民族民间组织,充分发挥其组织教育引导功能,更加有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符民情、贴民心、解民意。民族民间组织载体是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物质基础、组织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主要通过组织管理、组织制度、组织文化等形式蕴含传递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或信息,既传承、创新民族文明,又传播、推广当代思想文明,使晦涩难懂、古板严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以生动形象的形式传播开来。推进组织载体民族化有利于发掘民间组织载体深刻的伦理内涵和文化意蕴,疏导舆情,畅通民族群众思想利益表达机制,开拓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阵地。
民族地区农村民间组织受地域历史文化传统影响深刻,表现出丰富多样的独特存在形式,促进马克思主义组织载体本土化必须使其结合民族农村地区实际,创造性地赋予组织载体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一是发掘、把握民间组织载体资源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契合点。发掘组织载体潜藏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相互印证、融通的丰富历史文化基因,以组织文化等形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二是提升民间组织载体政治业务水平,发挥组织载体对社会价值观的整合引导功能、政治参与功能,适度调控,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优质的氛围环境,凝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合力。三是政府积极引导培育民族地区民间组织,共铸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公信力。民族民间组织是发挥政府管理服务功能的有力助手,在规范社会道德、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社会秩序、维护优良民风民俗、提供公共服务、建设精神文明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要结合地域实际,积极引导、培育民族地区民间组织,畅通民族民间组织,形成政府与群众良性互动的思想信息表达传播渠道,形成组织载体本土化长效机制,共铸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公信力。
(四)文化载体时代化
文化载体时代化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载体用既有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形式承载、传导、蕴含时代精神,将时代成果渗透在民族文化载体运用中,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中传播倡导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彰显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时代特色。民族传统文化载体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相契合的文化品质,民族文化载体时代化有利于渗透、塑造、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某种层面上可以说是文化传播、文化交融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识形态文化必须植根于根深叶茂的民族传统文化土壤,才能承接民族群众文化接受模式路径,拓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路径,赋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秀美多彩的民族形式。
民族传统文化载体时代化要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继承性与超越性、时代性与民族性相统一的原则。一是要赋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民族传统文化的形式,使民族文化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承载蕴含时代精神。在保护、继承、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和尊重各民族风俗文化宗教图腾的基础上,树立、渗透并弘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文化的理念,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优质德育资源,借鉴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红色文化载体、旅游文化载体、宗教文化载体的传播经验,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赋予民族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旧瓶装新酒”,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活泼的民族特色形式。“在艺术工作方面,不但要有话剧,而且要有秦腔和秧歌。不但要有新秦腔、新秧歌,而且要利用旧戏班。”
[9]1012如,湘西苗族巫师“巴黛雄”、“巴黛扎”集歌舞戏耍于一身,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可以在祭祀节庆活动中让“巴黛雄”、“巴黛扎”潜移默化传播马克思主义,这种生动鲜活的形式将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二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领民族文化建设,推进民族文化现代转型。借助现代化传播平台手段,加强民族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创新,激发文化活力,使民族文化汲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的营养,获得现代文化传播样态,推进民族文化发展水平提升、发展形式现代化。如,在民族歌曲舞蹈、雕琢建筑、风俗习惯、节庆活动中渗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表达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发展诉求,赋予现代交互传播手段,促进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生活化,易于接受。三是建立马克思主义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的长效机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民族文化现代发展中糅合、展现时代精神,更要灵活巧妙运用民族传统文化载体。
总之,彰显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建设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复杂又长期的工程,受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主体传播艺术、民族群众接受惯性、德育大环境、区域科技发展水平、历史文化底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树立“大德育”观念,在协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民族化、通俗化、时代化、生活化的进程中,增强彰显民族地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特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之适应政治文明新形势,展现时代性,保持民族性,充分发挥载体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引导功能。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周中之.民族形式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09).
[4]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6]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 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8] 石书臣,杨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契合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06).
[9] 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A Probe into the Carrier Characteristics of Marxism Popularization in Ethnic Group Countryside
LONG Jinfeng1,2
(1.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2. 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 )
The carrier of Marxism popularization is a kind of material entity and a form of activity which interacts between the subject application of Marxism popularization and its subject-object spread. It transmits and bears Marxism contents and information by means of popularization carriers. This carrier is an important change parameter which influences the width, depth and validity of Marxism popularization. To manifest the rural carrier characteristics of Marxism popularization in ethnic regions, its national, regional, epochal characteristics must be endowed and the nationalization of language carrier, the folklore of activity carrier, the loc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 carrier,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culture carrier must be promoted, making them adapt to the new trend of political civilization , reveal the era character, keep the national character and fully exert the communicative and guiding function of the carriers on Marxism popularization.
Marxism popularization, carrier characteristics, the nationalization of language carrier,the folklore of activity carrier, the loc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arrier,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culture carrier
(责任编辑 王小聪)
(责任校对 郭玲珍)
D641
A
1673-9639 (2014) 05-0052-05
2014-07-19
基金简介: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项目“武陵山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J02013259)的研究成果;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2013C061)的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苗族风俗变迁研究”(13BMZ042)的阶段性成果。
龙金凤(1985-),女,苗族,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意识形态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