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工荒”现象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2014-02-12李贵成梁林

天中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劳动力农民工现象

李贵成,梁林



“民工荒”现象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李贵成,梁林

(郑州轻工业学院 思政部,河南 郑州 450002)

“民工荒”代替“民工潮”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社会现象。“民工荒”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表象因素,又存在着深层次体制因素。消除“民工荒”现象,一要积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利;二要促进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加强人性化管理;三要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四要建立信息交流机制,解决劳动力市场不完善问题。

民工荒;原因;现状;对策

2003年以来,从福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出现的民工短缺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蔓延到中西部地区。全国范围内的民工短缺现象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讨论。“民工荒”代替“民工潮”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课题,因此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社会现象。“民工荒”导致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出现招工困难的窘境。这既给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也阻碍农民的市民化进程。“民工荒”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本文拟对“民工荒”现象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民工荒”现状分析

自2003年年末,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产业密集的地区开始出现招工困难现象。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检测中心公布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劳动力市场呈现出缺工现象》统计,2004年第二季度,江苏、福建、广东、浙江的12个城市,有70.4万人到劳动力市场求职,但是企业的招工名额高达108.7万人,劳动力缺口为38.4万人[1]。而素有“鞋都”之称的温州企业的缺工现象最明显,“以成衣、制鞋企业为例,普遍存在10%~20%的用工缺口。去年,一些温州企业已经因为招不到工人而只能减产”[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工荒”这一现象不但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愈演愈烈,逐步蔓延到中西部地区,民工短缺现象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出现。经济日报报道:“民工荒不仅南方有,河南、陕西、湖北等中西部地区也纷纷出现了招工困难的现象。”[3]

“民工荒”现象的出现,造成了很多中小型企业因找不到需要的工人而不敢接客户所下的订单,一些中小型企业甚至因为招不到工人而倒闭。曾几何时我们还在为“民工潮”而发愁,如今却又要为“民工荒”而忧虑。其原因何在?

二、“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从整体上分析,缺工现象不应该出现在当今的中国,因为中国如今的劳动力并不短缺,未来二三十年之内也不会短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据预测,我国政府即使大力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也得到2030年才能彻底地完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任务。这就说明了“民工荒”现象的出现并非是农民工数量的不足,而是有其他的原因。综合起来看,笔者认为“民工荒”现象的产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 从企业角度分析

一是农民工的工资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农民外出务工,产生了“民工潮”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尽力压低农民工工资,使得农民工成为廉价的劳动力。多年来,农民工的工资甚至没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增长。

二是农民工工作环境恶劣,并且劳动时间较长。由于没有较高的学历和技术水平,大多数农民工不得不靠出卖体力来获取生活所需,他们从事的是城镇职工不愿意干的脏、累、苦、险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同时,一些企业要求工人每天工作时间都在八小时以上,在遇到需要完成的紧急订单时,还要求工人加班加点,农民工工作时间较长。所有这些都严重威胁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并极大地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企业对劳动力“无限供给”的错误判断。研究表明,招工困难的企业多是沿海地区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中小型企业的生产力水平较低,获得利润的空间比较小。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他们要求使用极为廉价的劳动力,给农民工的工资较低。受“民工潮”的影响,这些中小型企业认为我国劳动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种对我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错误判断,使得一些中小型企业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以至于在招工困难的情况下错失先机,使得企业不敢接受客户的大量订单,从而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二) 从国家政策方面分析

一是户籍制度的羁绊。由于城乡有别的户籍制度,城市市民可以凭借一纸城市户口而享受由政府提供的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一系列公共福利,而农民工则无法获得这些,有些农民工甚至连工伤都无法获得赔偿。更甚者,城市管理部门为了缓解农民工对本地就业带来的压力,往往对农民工就业的行业和范围加以严格限制,使农民工中的多数人只能在一些脏、乱、差的岗位上就业。

二是管理部门乱收费严重。2007年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查报告》显示,有的计划生育部门仍向农民收取已取消多年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工本费,有的地方公安部门擅自提高暂住证工本费收费标准,个别城市学校擅自抬高农民工子女借读费标准,等等。乱收费使得农民工的实际收入减少,增加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负担。

三是劳动力市场不够完善。第一代农民工外出务工一般通过熟人关系来完成,某种意义上是被“前辈”带进城市的。这种就业方式为农民工提供的就业信息量小且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和确定性。另外,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市场就业中介体系,没有专门的中介部门帮助农民工介绍可靠的工作,这就使得农民工进城找工作有一定的盲目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某些招工困难地区的“民工荒”问题。

四是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劳动力减少。据统计,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34亿,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0%以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9400万,占我国人口总数的7%以上[4]。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老龄化,“民工荒”开始从以前带有政策性和阶段性上的问题逐步转变为总数上的问题,过去那种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来促进企业发展的模式将难以为继。这无疑给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人口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五是国家对于农村政策的调整产生了利民效应。近年,国家提高了对农村生产和农村生活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进一步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消了农业税,这些措施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对比农民工在城市困难的生活条件和低下的收益,更多的农民选择了回乡务农。

(三) 从社会现状方面分析

一是农民工的社会地位极低。农民工涌入城市就业,无疑会给城镇居民带来一定的冲击,致使城市居民反感农民工,农民工被贴上“没文化”“没素质”“没纪律”“不讲卫生”等歧视性标签,得不到和城市居民平等的权利。

二是农民工经常被企业拖欠工资。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多年以来一直存在,每到年底农民工都有可能陷入拿不到工资的困境。

(四) 从农民自身的角度分析

一是农民乡土观念很重。“老婆孩子热炕头”仍是我国很多农民的最高理想,他们的离土不离乡观念可谓是根深蒂固。这就使得一部分农民在生活能过得下去的时候一般不愿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即使外出务工,也经常会在学习到了一定的技术之后选择回乡自主创业。

二是农民接受的教育程度低并且具有的技能单一。在信息化时代,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然会越来越需要技术性人才,但是我国的农民工接受的教育水平低下,有的农民工甚至没有受过任何教育,没有“一技之长”,从而错失就业机会。许多企业高薪也难招到合适的技术性工人。因此,“民工荒”在一定程度上是“技工荒”。

三是农民工维权意识增强。目前,我国外出务工的农民有1.5亿,其中将近60%的农民工是80后、90后[5],他们是新生代农民工。对于第二代农民工来说,挣钱并不是他们外出打工的唯一目的,他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更加注重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用合理的行动维护自身的利益,面对不公平待遇,他们有可能选择“用脚投票”,离开所工作的城市或岗位。

三、破解“民工荒”问题的对策

(一) 改革户籍制度,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利

很多新生代农民工虽然有成为城里人的强烈愿望,有的也在城市里生活了10多年,可他们就是不能获得城镇户口,不能享受城市居民的社会福利以及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他们的下一代甚至没有资格同城镇居民一样获得最基本教育。因此,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利就显得十分必要。在没有彻底放开农民工入户之前,城市管理者应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尽量为农民工提供与当地人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各地政府还应逐步降低农民工入户门槛,直至条件成熟时,彻底取消户籍的城乡划分、地域划分。

(二) 促进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加强人性化管理

对企业而言,企业的发展源于每个员工的劳动和创造,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企业蓬勃发展的过程。对个人而言,企业是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这个舞台越宽广,环境越宽松,个人的价值体现得就越充分。因此,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企业要解决“民工荒”问题,一方面要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并且要逐步改善农民工的务工环境,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时间,对赶订单加班的农民工,要按照国家规定给他们发加班费;另一方面,企业应该提高农民工的福利待遇,用人单位应与农民工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按照当地劳动部门的相关规定确定农民工的工资标准,并按时发放工资,不得拖欠、克扣。

(三) 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

我国目前严重缺乏技术型工人,许多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技工,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甚至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无疑是解决“民工荒”的有效对策。针对农民工就业技能较低的状况,国家和企业应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专业的职业培训。只有农民工提高了自身的劳动技能,才能填补众多企业对技工需求的缺口。同时,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培养出市场所需求的技术型人才,缓解企业“招工难”和农民工“就业难”问题。

(四) 建立信息交流机制,解决劳动力市场不完善问题

从短期来说,解决企业招工困难的问题,更多的是要靠劳务输入地与输出地双方政府的及时沟通,强化两地的信息交流,健全两地联系机制。同时,政府要更有针对性地组织劳动力输出,避免农民工无目的流动,这样可以降低农民工的就业成本。同时,政府出面组织劳动力输出、输入,可以更大程度地保障农民工的利益,避免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工作事故的发生。

从长期来看,我国需要设立专门的就业中介部门。每年我国有大量的农民工外出务工,寻找就业机会,却因为不熟悉企业的需求而“就业难”;同样,每年有大量的用人单位“招工难”。解决这样的难题,国家需要设立专门的中介部门,统计企业对普通职工的需求量,接受求职农民工的咨询,并为他们提供就业建议。

[1] 江容眉.“民工荒”现象及其原因分析[J].宁德师专学报,2007(3).

[2]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EB/OL].(2004-09-14)[2008-02-01].http://news. xinhuanet.com/zhengfu/2004-09/14/content_1979817. htm.

[3] 施建.“民工荒”将持续存在[N].经济日报,2005-03-09.

[4] 赵建智.民工荒形成的原因再探[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4).

[5] 马建新.浅析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J].延边党校学报,2010(3).

〔责任编辑 叶厚隽〕

2014-03-0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SH035);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BZX008);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

李贵成(1971―),男,河南信阳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D669

A

1006−5261(2014)04−0055−03

猜你喜欢

劳动力农民工现象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