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多元化,助推职业教育长效发展
2014-02-12郭米红
郭米红
湖南省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 醴陵 412200
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与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制订和实施校企合作的法规,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并纳入国家教育体制重大改革的试点范围,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校企合作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应当下大工夫、也必须下大工夫去探索和解决。我们要认真领会袁贵仁部长在2010年在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正确把握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增强推进校企合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校企合作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产学研结合,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课堂与车间融合,定点定岗实践;其目标是增强办学活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内涵的需要。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职教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破解中职教育弊端的一剂良方,是职教发展的必然趋势。
醴陵市有陶瓷、烟花两大支柱产业,素有“瓷城”和“花炮之乡”的美誉。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是全市唯一一所由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公立职业学校,学校以陶瓷和烟花两大支柱产业为依托,积极推进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学校主动出击,充分整合行业、企业、学校三方资源,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多元化,助推了职业教育长效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引企入校,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
为实现产教对接、工学结合,使人才培养能对接企业、对接岗位,学校确立了建立“校区企业”的思路,并引进了融“产、学、研、观光旅游”于一体的醴陵著名高档艺术瓷企业红玉红瓷研究中心。校企双方成立了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建立了“学校主导,企业主体,专业参与”的运行机制,明确了学校、企业、专业科各自的职责和义务。学校为企业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耗材,学校企业按股分红。红玉红瓷研究中心为陶瓷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参与制定陶瓷专业教学方案、专业实践大纲、编写校本教材、陶瓷行业人才标准等。陶瓷专业科按企业要求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锻炼,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与企业共同开发新产品。
二、校企共建,打造实力雄厚的实训基地
职业学校要对接产业、对接企业、对接岗位,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的设备、技术优势和学校人力资源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学校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方法,推动校企共建,实现“厂校一体”。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学校的主体专业之一,学校投入500多万元建设了汽修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与醴陵市渌顺进口汽车维修中心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学校以设备向企业入股,学校企业按股分红,设备的完善维护、实训中心的市场化运行均由企业负责,并随时提供学生实训实习岗位并负责指导。通过这种“厂校一体化”模式,学校设备运行成本巨大的难题得到了解决,每年光节约维修、材料费就达30余万元,教、产双赢双利,实现了学校实训场所效益最大化。学校的花炮生产与管理专业,由于专业特殊性,校内无法建设实训基地,我们与湖南将军烟花鞭炮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投资60余万元,在企业内建立了花炮生产与安全检测实训中心,中心既为该专业学生提供教学性实习和生产性实习,也向全市花炮企业提供检测服务,并获得较为可观的经营收入。其它专业也分别在对应的大型公司建立了实训基地,比如,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在醴陵最大的建筑企业——浦口建筑工程公司,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在醴陵东风大酒店、新太阳酒店共建了实训基地,学校积极利用专业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以专业搭台,让企业唱戏。
三、校企共研,大力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
为发挥专业人才优势,校企共建了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大师流动工作站制度,学校为企业技术人员或专家设立了10个陶瓷“大师工作室”,企业为学校专业教师设立“现场双师工作站”。通过流动工作站制度,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或专家共同参与工作项目,共同研发新产品。肖飞跃老师主持研发的陶瓷U盘比传统U盘利润高出50%,为企业增加销售收达2400余万元,并带动了醴陵陶瓷企业小瓷器的发展。宋华青老师为企业研发出“中国红”地珐琅彩瓷和“帝王黄”地珐琅彩瓷系列产品,成为了企业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为企业增加销售收入达1800万元。黄优、刘玉明老师等与企业专家朱辉共同研制“专用保护剂-高强耐温变陶瓷”,比常规保护剂使用寿命提高30倍。近三年来,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了17项新产品,其中12项获得国家专利,4项在国内行业领先。
四、订单培养,实现学生技能与企业无缝对接
实施“订单”培养,市场和企业“点菜”,培养的人才更加适销对路;学校与企业联手“烹调”,人才供求对接更加吻合;企业“买单”与“享用”,实现校企双赢双利。学校与湖南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军烟花鞭炮制造有限公司、浦口建筑工程公司、醴陵东风大酒店等知名企业实行订单培养,以企业名称冠名,建立了“华联班”、“将军班”、“浦建班”、“东风班”等订单培养班级,学校与企业根据岗位需求签订培养协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学校按照企业需求“量身定做”,培养技能人才。企业派专人参与教学、实习、实训等过程的指导与管理。由于胜任岗位能力强,订单培养毕业学生就业率达100%。
五、科办企业,搭建从“职校生”到“职业人”的桥梁
为了充分发挥校内各实训设备的作用,盘活校内资源,学校以专业科为主体、以实训设备为依托、以股份制为形式,由各专业科自主兴办“企业”。比如,学校信息工程科成立了“卓艺公司”,机电工程科创办了“广信公司”,商贸旅游科创办了“金色阳光酒店”,陶瓷烟花科创办了“陶艺体验中心”、“陶瓷艺术展示中心”。这些科办企业都是由教师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专业教师及学生作为企业员工,对外承接业务,开展生产经营。科办企业成为了“校区企业”的一部分,是进行产教结合的重要载体。通过科办企业,师生练就了真本领,也获得了好的经济效益。
六、集团办学,实现职教与行业企业紧密对接
实现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进一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学校联合15所职业院校、55家规模陶瓷企业,牵头组建了湖南醴陵陶瓷职教集团。集团的组建目的就在于树立“大职教”的理念,打破部门界限,打破区域之间的限制,将零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发挥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实现以强带弱,强强联合,走集团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在整合中创新创优,在整合中焕发生机。学校、行业、企业合力培养陶瓷产业人才,促进行业发展。
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我们要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的认识,通过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助推职业教育长效发展。美国学者整合营销传播之父舒尔茨指出,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大于物质资本投资的效益;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关键内容。可见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中等职业教育是塑造人力资本特别重要的方式,其发展中与企业合作的必要性与必然性是显而易见的。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长效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培养目标上讲,学校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能与企业合作,不但让学生的实战训练得到了保障,而且畅通了“出口”渠道,保证了“进口”顺畅,从而确保了学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设施设备上讲,虽然学校的理论水平强于企业,但当今世界,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学校事实上不可能每年更新设施设备,而企业因生产发展需要添置的设备可以切实地实行资源共享,节约了办学成本。
校企合作的全面深入开展,获得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好评,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教委副主任、教育部总督学柳斌到学校参观,对学校校企合作工作大加赞赏,欣然为学校题字“校企结合铸辉煌”;原省教育厅张放平厅长称赞学校“开创了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新模式,培养了产业发展实用人才”。《湖南日报》10月27日以学校“立足校企结合点、抢占职场制高点”培养岗位适需优秀人才进行了专题报道,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现场会也于2011年10月27日在学校召开。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只有紧紧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继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联办成果,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校企合作,使联合办学之路越走越宽。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力争每年有两家以上的大型企业在资金、设备、技术支持上与学校联合办学、订单培养。二是创新专业设置,主动寻找新型企业为合作伙伴,面向优势产业、新型产业开设新型专业,打造品牌专业。三是构建校企合作评价体系和有效激励机制,有效探索并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设置严格的评价程序,对校企合作进行全方位评估,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增强学校校企合作的办学吸引力,打造全国的校企合作品牌,助推了职业教育长效发展。
今后,学校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校企合作向“全方位、多模式、深层次”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陶瓷烟花人才高地,三湘特色职教样板,全国知名示范职校,国际一流专业品牌”,为建设教育强省、为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1]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2010年在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