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什么爱生气
2014-02-11黄佟佟
黄佟佟
从鲁迅留下的著作及时人回忆来看,鲁迅动不动就生气,而且生起气来还比较严重。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他这种“毛病”呢?
首先,有点家族遗传。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是周家最后一任考取翰林的子弟,但他当上翰林的时候已经33岁,补上实缺时已经52岁。五年后,母亲去世,丁忧三年之后便是60岁,显然无法再出去做官,實在是际遇不好。而当时周家家道日渐破落,周福清丁忧在家时百般不如意,见人就骂,甚至拿着铜尺追打吸鸦片的子侄;和自己的填房妻子也素来不和;日记里记的都是如何和姨太太吵架的事,以至于他死后烧日记都烧了足足两天。
鲁迅的父亲也读书,但没有谋生的本领,又在大家族中长大,所以性格阴郁。生病时一生气,就把桌子上的碗筷拨到地上。至于生气的理由,则是:“我心里难过,不知不觉就发起脾气来了。”
鲁迅这一点挺像父亲,他和许广平刚开始同居时,有时发脾气不理人,过后会解释:“我这个人脾气真不好。”许广平说:“因为你是先生,我多少让你些,如果是年龄相仿,我不会这样的。”他马上说:“这我知道。”
其次,际遇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周福清因为替妹夫考试说情,而被从前想当他女婿的一个知县给抓住了把柄,结果在杭州坐了八年牢。这八年间,鲁迅的父亲生了重病,鲁迅要找药引,于是变卖家产,替父亲请名医看病。每次诊费是一元四角(相当于现在一百来块钱),药又特别贵,只好去当铺当东西。当铺和药店相隔五里,每天来回走十多里路才能拿到药,生活的煎熬可想而知。其实周家倒也没有穷到那种揭不开锅的程度,文学家的心灵注定比别人要敏感柔软。
最后就是为生活所累。绍兴周家灯笼上写的是汝南周,名门世家,其传统是万事都靠长子。另外,也和鲁迅自己的承诺有关。当年他去日本留学前,向在家侍奉母亲的三弟许诺:“我们三兄弟是很要好的,将来永不分家,谁有钱,大家用,有粥吃粥,有饭吃饭。”但三兄弟中的二弟虽然也是大作家,但不太管家,一大家子的开支全压在鲁迅一人肩上。鲁迅生前天天记账,还为了钱打了几次官司,这样的男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轻松的时候,所以心情烦躁发脾气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1927年,46岁的鲁迅逃离了北京,逃离了家族和无休无止的责任,还有那个他不爱的妻子,这恐怕是他这一辈子最恣意开心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