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意才是保护伞

2014-02-11赵永奎

百家讲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东平永乐保护伞

赵永奎

永乐中期,李湘从国子监生直接调入都察院担任刑律校勘。到了永乐末期,资格熬够了,都察院举荐他去东平做知州,从六品。

在东平,李湘做了许多事:带领百姓修堤坝、绝水患,鼓励农耕,让所辖五邑的所有荒地变成了良田;注重教化,以身作则,不贪不拿,整个东平被他治理得如同一家。然而,没过两年,他的官位就被人夺了。

原来,他的知州一职并非实缺,而是代理。原先的知州回来了,他不能不交印。正当李湘郁闷的时候,“保护伞”出现了,东平的老百姓死活不让他走,还联名签署了一个折子请衙门代呈永乐帝,大意是:“李大人在东平干得很好,我们都希望他继续干下去。”

永乐帝一看,民意不可违,就准了。这下轮到原先的知州郁闷了:鸠占鹊巢,反倒官升一级,真让人羡慕嫉妒恨。只是民意大过天,他也无法,只得卷起铺盖卷儿回吏部等待重新分配。

按照廉吏的分类,李湘大致属于“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之类的官员,一门心思忙工作,既无害人之心,又无防人之念。老实说,这种人不适合混官场,尤其不适合混明代的官场。

这不,由于他的工作干得太出色,永乐帝最后一次征伐蒙古时,山东参与运送给养的百姓大多死于途中,唯独东平州的百姓无一伤亡。这下,有同僚开始患“红眼病”了,到布政司衙门诬陷李湘苛敛民财。布政司接到举报,把李湘抓了起来,他们都知道李湘没后台,从他身上也捞不到好处,因此不经审理,打算直接送往北京刑部。这时,李湘的“保护伞”又出现了。

听说李湘被抓,东平士绅、百姓立马闹了起来,当天就有一千三百多人连夜赶往济南,堵在巡按御史、按二司衙前为李湘喊冤。第二天,又有七十多个长者跪倒在台阶下,说李湘之事是有奸人诬告。布政使不听,按原计划押着李湘上路,他们在前面走,九十多个白胡子老头在后面跟,边走边嚷嚷:“李大人是冤枉的,我们去京城告御状。”

官道上出現了这一幕奇观,百姓纷纷围观,并越聚越多,指指点点,布政使心里有点慌。正愁没台阶下呢,通政司派员到了,说此案理应交由按察司审结后再定夺是否赴京。结果真相大白,诬告的官员坐牢,李湘官复原职。

李湘在东平一直干到明英宗即位都没挪窝,也没人再敢动他,因为各级官员都知道他的“保护伞”不好惹。吏部尚书听说李湘的事迹后,破格举荐他做了怀庆知府。

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李湘虽然上头没人,不得天时,也不占地利,但他却得了“人和”这一关键要素。对官员而言,人和要义在“与民同利”,与百姓休戚与共,才能使百姓与官员同心同德,共渡难关。

猜你喜欢

东平永乐保护伞
彩色笔动起来
垦荒
严查黑恶势力“保护伞”
诗四首——东平之《春》、《夏》、《秋》、《冬》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uddha in China and God in Western Countries
为小朋友们撑起“保护伞”
《永乐大典》流失何方
中国书籍史上最大疑案:《永乐大典》流失何方
保护伞
贵阳乌当罗吏目村发现永乐公主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