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翁剧本遭伪造
2014-02-11王刚菊
王刚菊
18世纪后半叶,18岁的英国人威廉在自家书店里打工时,觉得名家珍本很赚钱,就起了伪造的邪念。正好这年他到莎士比亚的故乡参观,弄到了莎士比亚的签名笔迹,于是日夜模仿。
模仿到一定境界时,他从一本伊丽莎白时代所印的小册子中撕下一张空白纸头,伪造了一封莎士比亚写给伊丽莎白女王献辞的信,然后把这“信”夹在伊丽莎白时代所印的一册珍本书内。办妥后拿给父亲,说是他发现了莎士比亚的真迹。他父亲细加研究,认定是真迹。
伪造一封信件尚可,但要伪造“剧本”,人们如果追问起“古物”来源时怎么办?威廉自有办法,他向人透露他认识一个大收藏家,藏有莎士比亚未发表的信件和作品,愿意经他的手出卖。
有了这个所谓的收藏家,威廉的胆子越来越大。他偶然看到一个英国民间故事《伏蒂根》,于是灵机一动,把它改成剧本;接着他又伪造了《亨利第二》的剧本;后来又伪造了《征服者》的剧本,通过他父亲的书店大肆宣传,一时震动了整个英国文坛。
1795年,这批“莎士比亚遗作”在书店公开展览,一些文学家和专家接踵而至,《约翰生传》的作者称赞这些是无价之宝,并感动得跪下来捧着这批“遗作”亲吻不止。九个月后,威廉的父亲把这些文稿送给威尔斯王子过目,又送给克拉伦斯公爵阅看。这样一来,假品变成了真品,广泛流传。后来,一些大剧院争相公演,所得利润与威廉父子平分。
曾有人指出这些遗作的可疑之处,也有報纸公开抨击。但大多数人认为这是莎士比亚的早年作品,不够成熟,情有可原。
然而,真相终究不可久瞒。剧本上演后,由于剧情枯燥沉闷,观众反响并不热烈,后来竟演不下去了。于是,英国一批文学家经过多次讨论,发现疑点颇多,联合起来对威廉发出警告。在巨大的压力下,威廉不得不交代实情,而后突然秘密出走,离开了伦敦。轰动一时的闹剧终于收了场。
编辑/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