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包头市经济发展方略
2014-02-11杨晓燕
●杨晓燕
浅谈包头市经济发展方略
●杨晓燕
“十二五”时期,包头市经济保持了快速的增长,2013年人均GDP达到了21185美元,国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更大挑战和承载着诸多压力。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新的起点上,积极探寻符合包头市实际的经济发展方略,很有必要。现阶段,包头市应“三力”合一,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外源动力,使经济之车提速前进,经济总量不断做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包头 经济发展方略 资源
一、内蒙古包头市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压力
(一)矛盾凸显的压力
目前,包头市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不容勿视的挑战,承载着诸多压力,2011年,包头市人均GDP突破十万元,达到112372元,扣除价格因素,是2002年的5.1倍。2003-2011年年均增长19.7%。按照年平均汇率折算,2011年包头市人均GDP达到17398美元。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总量的增长,还更加带来了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勿容置疑,包头市随着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日益加剧,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日趋加大和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的变革加快,决定了包头市正处于矛盾凸显时期,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化解矛盾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投入扩张的压力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包头市投资规模2010—2013年间得到急剧扩张,2010年该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到1800.05亿元,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2160.6亿元,比上年增长21.5%,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2534.2亿元,比上年增长18.0%,201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991.4亿元,较上年增长18.0%。民间投资2206.2亿元,增长13%。
(三)各市竞争的压力
进入“十二五”,全区十二个盟市赶超呼声阵阵,崛起浪潮滚滚,近几年发展显示出,全区十二个盟市呈现出急起猛进,乘势而上,发展加快的势头。2013年,全区生产总值16832.38亿,人均GDP为67603.99元,从各地级市来看,鄂尔多斯、包头和呼和浩特位居前三,兴安盟GDP最低;从人均GDP来看,内蒙古有六个地市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位居前三的城市为鄂尔多斯、阿拉善盟和包头市,人均GDP分别达到31870.52美元、29988.45和20706.52美元。兴安盟人均GDP最低,为4172.46美元。在这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激烈竞争中,不进则退,慢了也是退,包头市目前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其他各盟市快速增长趋势的现实压力。
二、“三力”合一,推动包头市经济快速发展
(一)悉心整合资源,盘活重点存量
现阶段包头市经济发展正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在思考经济发展方略上,要有创新的思维,宽阔的视野,要善于抓住机遇,正确面对压力;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包头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现有存量资产要认真分析,悉心研究,找出具有潜在优势的重点存量,积极加以盘活,既要注重盘活工业领域的存量,也要注重盘活其他领域的存量,做到优化组合,科学配置,增强整体经济的内生活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1.盘活资本。一是挖掘金融资本,使之由金融领域进入需求领域。包头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成绩,与包头市金融部门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但也应看到,当前,包头市金融资本使用效率偏低,存差扩大,呈现出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两难”局面。2010年—2013年,金融机构的存差分别是668.3亿元、713.4亿元、659.9亿元、697.6亿元,占全部存款余额的比重为39.2%、35.8%、31.7%、29.9%。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积极加强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构筑完善银企座谈会等多种平台,促进银行和各类企业互通信息、增进互信、创新模式、加强合作,同时,培植和扩大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担保实力和担保规模,降低贷款风险,从根本上消除“惧贷”心理,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放贷力度,实现银行和企业的双赢。二是激活民间资本,使之由储蓄领域进入生产领域。据统计,到2013年底,全市居民储蓄存款达1190.0亿元,增长13.3%亿元,若加上股票等投资资金,包头市民间资本可谓相当可观。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改变投资理念,培育广大群众的商业精神和广泛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将民间资本引导走出银行,从储蓄等领域进入生产领域,给我市生产企业注入新的资金,破解企业资金短缺难题,推动企业发展。
2.盘活市场。近年来,包头市陆续建设了包头香格里拉商务区、东方红商业广场、金基广场等项目,并加快建设包头锦江国际大酒店、中银国际大厦、小尾羊总部大厦、乔家金街、佳美建材城等一批商贸流通项目,但它们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吸引力、凝聚力、辐射力不强。为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在盘活市场上取得突破。结合该市实际情况,应从二方面着手:一方面着力提升品位,努力扩大影响,增强现有市场吸引力、凝聚力和辐射力,使场强市旺。目前包头市有钢材、建材、汽车、煤炭、工业品、蔬菜、农畜产品、边贸、粮油等十大类专业批发市场,但这些市场存在管理低下、设施落后、经营粗放等问题,必须加以解决。要切实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做好宣传推介工作,强化推介手段和力度,进一步扩大包头市的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商品交易市场;另一方面打造商贸流通大企业集团,扶持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重点支持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同时,鼓励发展新型业态,积极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加盟以及大型超市、专卖店、便民店等新型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提高商贸流通业整体发展水平。
3.集聚产业。围绕“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加快升级”的主题,发挥传统产业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加快非资源型产业发展,走集群化、集约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优势,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重点建设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电力、煤化工和稀土六大工业基地,积极培育电子信息、农畜产品加工、铜业、新型建材、生物制药和精品纺织六大特色产业。
围绕提高企业素质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结合该市产业结构特点和发展要求,提高钢铁、稀土、重型汽车及工程机械等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在冶金、装备制造、电力等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中的应用,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着眼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引导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引进培育高新技术项目,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快发展机电一体化、稀土新材料、电子信息、高效节能与环保、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发展壮大高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群体,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完整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体系以及风险投资等投融资机制。
把全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作为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逐步改变产业结构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状况。加快推进产业转型,立足现有资源及产业优势,在壮大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规模的同时,通过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减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推动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型支柱产业。促进资源利用转化升级,加快采掘业和初级产品加工业转向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实现由粗放性开采向有计划保护性开采、由资源型产业向非资源型产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
(二)高质打造平台,引进战略投资
要进一步改善软硬环境,高质量打造招商引资平台。要进一步搞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营造设施齐全、整洁优美的环境,提升硬件档次,增强承载功能;要进一步完善“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限时办结等制度,提高工作效能,提高服务水平,引进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项目或企业和对该市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投资。
1.整合钢铁资源,搭建上市平台。推进以包钢、华业特钢为主体的钢铁产业集群建设,建成中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优化钢铁产品结构,以现有生铁、钢、钢材及其延伸产品为核心,延长铁矿石——钢铁冶炼——钢材(特种钢、不锈钢)——钢制品的钢铁产业链,在扩大板、管、轨、线等普通钢生产规模的同时,重点发展不锈钢、稀土钢等精品钢材,形成独特的多用途系列化产品,提高附加值,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加快河西工业区建设,以包钢生态工业园区为依托,推进企业重组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打造特色钢铁生产和配套服务体系。加快对钢铁企业整合重组,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对其上市进行认真策划、包装、推介,积极争取该市陶瓷企业成为沪、深证券交易市场的新成员,募集更多地发展资金,为钢铁企业再创辉煌增添动力。
2.发展特色产业,搭建高质平台。近年来,包头市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喜人变化和进步,但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应实施区域联动、产业联动和精品名牌发展战略,逐步实现旅游业向支柱产业、旅游强市和全国旅游重地的三大跨越。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业,依托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古迹和草原民族风情以及市区生态园、植物园、大型公共绿地等旅游资源,建设一批有较强吸引力的度假景点和景区,打造红色旅游、生态游、草原民族风情游、自然风光游、文化古迹游、宗教景观游、工业军品游和边境口岸游等八大特色旅游品牌,在发展夏季旅游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发冬季旅游。增进区域合作,协同开发“呼—包—鄂”金三角精品旅游线。重点抓好香格里拉、豪德等五星级酒店建设和成吉思汗旅游区、五当召、九峰山、梅力更、南海湖、黄河风情园等旅游景点的改造。
3.突出扩大开放,搭建招商平台。一是把转变招商引资观念作为提高“引进来”水平的阶梯,逐步实现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更加注重对项目产业层次,项目贡献产出,项目资源集约的选择,同时,在项目洽谈中更多的考虑投资者的接受程度和投资心态,切实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二是把国有企业作为扩大开放的主体。包头市制造业的基础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以多种方式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尤其是将国外的大公司、大集团引入国有企业,不仅可以解决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单一、出资人缺位、资产负债比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市场开拓能力较低、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的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带动包头市经济超常规发展。三是把引进大企业作为主攻的目标。引进大企业的特殊意义在于:(1)可以实现产业规模的突破。大企业在前期投资和后期增资扩股额度较大,而且具有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引进大企业就极有可能形成大产业,从而实现产业规模的突破。(2)可以实现投资瓶颈的突破。引入大企业既可以带来大投资,又可以促进区域投资环境的优化,同时还可以起到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促进和带动大量其他投资主体的跟进。(3)可以实现技术水平的突破。引入大企业也就意味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实力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4)可以实现品牌战略的突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战略是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三)精准对接政策,争取国家扶持。
国家政策扶持是促进包头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政策就是方向,政策就是机遇,政策就是效益。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吃透政策、对接政策、用好政策、用活政策、用足政策,抓住发展机遇,寻求发展空间,促进经济发展。
1.运筹帷幄,建好项目库。对接国家政策,关键要运筹帷幄,建立好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项目库。因此,我们一要围绕国家投资趋向,产业政策和市场、资源、技术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时收集、整理,建立项目库,并做到常年挖掘新项目,及时筛选补充,滚动储备;二要对已经确定的项目,及时策划、包装,制订出科学合理、令人信服的规划和方案,确保政策对接项目库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库。
2.积极主动,谋快速立项。项目的争取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因此,一是要切实转变作风。在争取项目的过程中,要有一种盯住不放,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劲头,攻关克难,提高成功率。二是要大胆创新方式。在争取项目的过程中,要善于捕捉信息,密切同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联系,积极沟通,做细工作,取得理解,争取对包头市的指导、帮助和支持,推动项目落实实施。
3.强化管理,抓规范运作。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规则,抓好项目工作的管理,严格执行项目的有关法规、制度和程序,专人负责,严格把关,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确保项目按期开工建设、优质高效,使每个项目、每个工程都能建成优质工程、民心工程,为进一步争取新的项目提高美誉度,增强吸引力。
4.抢抓机遇,添发展动力。目前,包头市被国家发改委列入中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试点城市,国家对该市企业欠息、做实个人社保账户、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体制创新等方面将有较大的政策扶持。全市各相关部门一定要以大局为重,增强责任意识,积极配合,巩固成果,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推动包头市传统产业改组、改造、改革,为包头市加快实现经济强市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构想增添动力。
[1]冯文金.湖南需要扩大开放新思路.中国信息报,2003年11月12日
[2]李绍清,单绪平.扩大湖南开放的战略取向[j].湖南社会科学,2003(02)
[3]车志晖.包头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绩效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
[4]王国顺,谷金花.湖南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内蒙古包头 014000)
(责编:纪毅)
F127
A
1004-4914(2014)08-2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