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高耗能产业低碳发展的碳金融对策研究

2014-02-11王玄璧权立枝

经济师 2014年8期
关键词:高耗能山西能源

●王玄璧 权立枝

山西高耗能产业低碳发展的碳金融对策研究

●王玄璧1权立枝2

山西省作为全国的能源大省,高耗能产业集中,虽然经过多年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山西高耗能产业低碳发展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因此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实现低碳发展,其中碳金融作为一种重要的调节手段,在山西高耗能产业低碳发展过程中应受到重视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高耗能产业 低碳发展 碳金融

山西省作为全国的能源大省,依托资源、能源优势发展能源原材料产业,在为全国发展提供能源服务、为山西发展奠定经济基础的同时,也形成了以煤炭、焦化、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为主的重污染型产业结构模式,高排放、高污染、高耗能产业集中,严重制约着山西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和低碳经济目标构成了严峻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把低碳发展提到了新的高度。这就对包括山西在内的各地高耗能产业低碳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山西高耗能产业低碳发展问题,必须多管齐下,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其中碳金融政策作为一种重要的调节手段,在山西高耗能产业低碳发展过程中应受到重视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一、山西高耗能产业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重化工基地之一,煤炭生产约占全国的1/4,焦炭生产约占全国的2/5,煤化工也是山西多年来高调发展的支柱产业,高排放、高耗能产业集中,属于典型的“高碳经济”,低碳发展是山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山西省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高耗能产业低碳发展,并初见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山西高耗能产业低碳发展中普遍存在技术不够强、生产传统落后、产品初级简单、附加值低等问题。低碳技术是山西高耗能产业低碳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纵观各发达国家的低碳经济政策,他们大多把重点放在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和改造传统高碳产业上。当前山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高耗能产业仍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低碳转型只有通过发展低碳技术来实现。但山西高耗能产业低碳发展中却普遍存在着技术不够强、生产传统落后、产品初级简单、附加值低等问题。山西煤炭综合利用技术水平较低,深加工能力弱、高附加值产品少,山西的煤炭经济总体上依然表现为一种粗放型和资源初级化利用的发展模式。主要以筛选、洗选、炼焦与发电为主,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清洁能源技术推广缓慢,在焦化、煤化工、电力等领域的深加工能力不强,向下游产品延伸少,经济效益低,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和产业链延伸不够。同时,山西煤层中与煤共伴生的各种矿产资源如煤层气、铝土矿、铁矾土等尚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各煤矿煤层气一般作为废气排放掉,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但煤层气抽采率相对较低、抽采技术有待突破。因此,在当前无论是高耗能产业的低碳改造,还是低碳新产业的培育发展,都离不开技术,技术问题可以说是山西高耗能产业低碳发展的瓶颈。

2.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制约着山西的低碳发展。多年来在山西的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不仅占据主体地位,而且是以高碳特征更强的煤炭能源为主,煤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长期居高不下,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以煤为主。在能源消费中,煤炭占85%以上,石油占10%左右,天然气占1%左右,一次电力占1.7%左右。山西省“富煤缺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其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能源消费主要来自煤炭,过度依赖煤炭依然严重,其生产、消费占绝对优势,碳排放量占全省90%以上。全省原煤生产量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占到99%以上,而其它清洁型能源比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且随着经济快速增长逐年上升。当前全省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工业化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都对重化工业产品形成了巨大的需求,进而转化为对能源消费的旺盛需求。所以,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在未来的发展中仍将维持较高的比重,从而带来二氧化碳的较高排放强度,全省在转型跨越发展期所面临的碳减排与低碳约束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3.畸重的产业结构尚未调整到位,影响着山西的低碳发展。过于依赖煤炭资源,使山西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导和支柱的产业结构,与煤炭关联建立起来的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传统产业产值约占到全省工业产值的80%。近年来,山西省产业结构虽然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和改善,但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状况依然较为突出,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的情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反而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继续走高,由2000年的46.5%攀升到2010年的56.8%,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1个百分点。而能够有效替代传统产业、肩负结构调整重任的机械、装备制造、医药等产业当前的规模又比较小,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特别是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培育严重不足。从第三产业来看,其发展仍主要依靠传统的商业、运输、邮电、通信业等传统服务业,这些部门的产出约占第三产业产出的50%。新兴服务业发展则相对滞后,仅占第三产业产出的20%。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依赖工业中的重工业,而具有低能耗特征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明显滞后,比重偏低,致使全社会能耗强度偏高。历史形成的山西省这种畸重的产业结构使资源环境不堪重负,而且短期内还不会得到根本改变,从而对山西发展低碳经济形成巨大障碍。

4.山西高耗能产业还存在能耗过大、浪费严重问题,可持续发展状况依然窘迫。山西作为我国最大的煤炭产区,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累计开采煤炭百亿吨左右,消耗的资源量却高达200多亿吨,保守估计,30多年来,全省因粗放采煤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接近4000亿元。同时,采煤过程中的伴生资源浪费也十分严重,山西每开采1吨煤约损耗与煤炭资源共生、伴生的铝矾土、硫铁矿等矿产资源8吨。每年因采煤排放的煤层气约60亿立方米。采煤还严重破坏了水资源,每挖1吨煤损耗2.48吨水资源,按年产5亿吨计算,水资源破坏量高达12亿吨。而水资源的破坏、污染、短缺,使得水资源问题成为制约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过度开采造成大量采空区存在,地表沉降或塌陷对居民生产、生活、土地资源利用产生了严重影响。随着浅层资源储量的衰减,煤炭采掘条件将日益恶化,开采成本将会明显上升。多年来,建立在资源优势基础之上的优质动力煤开发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将会逐步丧失,延深开采下组资源成本高、质量低,而资源已近枯竭的部分矿区后备产业的培育接替、劳动力队伍的战略性转移等一系列问题已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

5.由高耗能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情况尚未得到彻底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形势依然严峻。山西环境呈燃煤型重污染,每平方公里的污染负荷是全国的3倍多,人均烟尘、二氧化硫、工业粉尘和化学需氧量等污染负荷指标高居全国之首,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全国前列。气体方面,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氮,成为山西省城市最大的污染物,从而使得空气质量大幅度超标,空气污染属全国最重之列。有几个城市二氧化硫日均值年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1.5倍以上,污染最重的城市超标倍数达5.40倍。2011年,全省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3.3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24.92万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依次是电力、冶金、焦化,3个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省工业排放量的84.24%。电厂粉煤灰年排放量达2000万吨以上,冶炼矿碴年产生量达1000万吨以上。此外,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1816.57万吨,占全国的比重为7.77%,排放量为435.70万吨,占全国的三成左右。同时,采煤破坏地下水资源,每生产一吨煤就产生两吨废水,这些废水则通过黄河、汾河等十几条河流排放,矿井废水每年高达5亿吨。目前全省年污水排放量约10.29亿吨,全省地表水仍处于高污染水平。

二、碳金融促进山西高耗能产业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山西高耗能产业低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国内的成功经验,山西必须进一步实施和健全碳金融制度,充分发挥碳金融的引导、支持、调控、杠杆调节作用,通过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良性对接,大力支持促进山西高耗能产业低碳转型发展。目前,山西省在运用碳金融手段促进山西高耗能产业低碳发展方面应做好以下工作:

1.针对高耗能产业低碳发展中普遍存在的技术缺乏等问题,充分发挥碳金融的引导保障作用,支持企业发展低碳技术。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 D P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冶金、建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新技术。但目前山西诸多高耗能企业在低碳技术开发、引进、改造等方面,都存在着资金短缺问题。比如,截至2012年,大同市应投入71亿元进行整合矿井技改建设,但实际投入仅有26亿元。类似的许多企业都急需金融机构的碳金融支持,方能使企业积极地运用技术手段进行低碳改造,实现低碳发展。这样碳金融的引导保障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于高耗能企业积极主动的技术研发、引进、改造予以政策倾斜和大力支持;二是对于高耗能企业,碳金融手段可以加大企业的运营成本,“倒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否则就只能被政策“拖死”。

2.针对以煤为主不合理的能源结构问题,充分发挥碳金融的扶持支持作用,大力支持企业开发清洁能源、新能源。要改变山西不合理的能源结构,首先必须大力发展低碳新能源,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控制煤炭过快增长。其次要加快发展包括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等在内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促进资源替代和清洁生产。作为煤炭大省山西更应该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及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从源头上控制碳排放量。为此,要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建设和洁净煤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的金融支持力度。一是加强对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技术开发利用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步降低煤炭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二是加强对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由于新能源产业投融资具有周期长、见效慢、成本高、风险大等特点,致使商业性金融对其投入的积极性不大,因此就要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由政策性金融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三是建立必要的新能源开发利用国家风险投资基金,用于除财政贴息外,经营新能源类高风险投资和调整能源结构投入的金融资金造成损失的补偿。

3.针对畸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问题,充分发挥碳金融的宏观调控作用,调整改善产业结构。在山西,工业占整个经济比重为60%以上,重工业比重高达95%,其中煤、焦、冶、电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占80%以上。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单一畸重的产业结构并没有根本改变。对此,要摆脱目前的高碳困境和能源与产业结构限制,实现山西高耗能产业低碳发展的目标,就要求调整和改变高投入、高消耗的资源型、畸重的产业结构和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这方面金融业可以发挥宏观引导、控制信贷闸门的作用,帮助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利用价值流导向实物流,通过价值流运动方向及结构的改变,促进高耗能企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为企业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强大资金支持;二是把住高耗能行业的信贷闸门,通过资金的刚性供给约束,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项目的建设,督促高耗能企业改变生产结构和方式,促使其朝着低碳环保型方向发展;三是运用金融手段选择和重点支持一批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产业项目,并通过示范效应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转型。

4.针对高耗能产业还存在的能耗过大、浪费严重问题,充分发挥碳金融的高压控制作用,促进降低资源消耗水平。降低高耗能产业资源消耗水平,减少和杜绝资源浪费,还要有效利用金融手段,引导企业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在这方面,一是利用金融政策对企业的资源循环利用给予金融信贷优惠支持,刺激和促使企业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水平,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二是对有利于节约使用资源,节能减排,采用节能设备,使用节能产品,积极进行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引进和使用的个人或企业,给予金融信贷支持;三是通过增加贷款以及金融优惠政策,支持环保型、创新型、技术型企业的发展,支持环保、科技产品的开发,尤其是重大节能工程坚决给予信贷支持;四是通过控制、减少甚至停止对“两高”行业的贷款,推行环保不达标坚决否决的信贷审批原则,同时依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和环保部门通报情况,严格贷款审批、发放和监督管理,对未通过环评审批或者环保设施验收的项目,不得新增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从而控制能源消耗,减少污染。这样,通过碳金融的高压控制作用,促进高耗能企业降低资源消耗水平,低碳发展。

5.针对高耗能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情况,发挥碳金融的杠杆调节作用,鼓励清洁生产或绿色生产。针对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可以利用碳金融的杠杆调节作用,即通过金融机构的资金控放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清洁生产,减少排放和污染。为此,一是利用金融手段控制排污企业的生产运营,引导企业清洁生产,鼓励支持企业开发和应用环保新技术,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量;二是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强化资源有偿使用和污染者付费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碳交易制度,控制碳排放强度,尤其是对于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地从源头上给予信贷控制;三是对于重视环境保护、生态改善的,如企业污水处理建设、企业垃圾回收处理项目或者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等专用设备的资金使用等,一律给予碳金融政策的支持优惠。

当然,山西高耗能产业的低碳发展,除了充分发挥碳金融手段的调控作用外,还应与行政、法律、税收等手段相互协调配合,建立起完善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的政策体系,要在多种手段相互制约下,加快山西经济转型低碳发展,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

[2]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人民日报,2011.03.17

[3]李小鹏.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山西日报,2013.2.1

[4]王君谈山西经济转型:真正做到兴于煤而不困于煤.新华网,2011.4.20

[5]李志强,容和平.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6]索尼亚·拉巴特(Sonia Labatt),罗德尼R.怀特(Rodney R. White).碳金融.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7]董玉华.碳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启示.环境经济,2009(3)

F205,F830

A

1004-4914(2014)08-166-03

1.中国建设银行阳泉电力支行山西阳泉045000;2.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高耗能山西能源
科学认识和调控高耗能产业
我在山西等你
中国特检院“十三五”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回顾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浅析加强高耗能企业用电检查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