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ERP的作业成本系统构建

2014-02-11王晴晴王国会

经济师 2014年8期
关键词:成本法动因成本核算

●王晴晴 王国会

基于ERP的作业成本系统构建

●王晴晴 王国会

鉴于当前经济发展对ERP系统与作业成本法结合的需要,文章论述了二者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在已有ERP系统之上构建作业成本系统,并提出了应该注意的问题。

ERP作业成本系统 企业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即企业资源计划。通过借助计算机技术,ERP把所有归属于企业的资源都纳入了企业的管理范畴,具有系统性、共享性的特点。ERP系统的实施使企业的全面一体化管理得以实现。基于它的种种优势,ERP在国内外发展迅速,各个企业都希望通过ERP的实施来提高本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客户需求趋向于多样化,企业的经营环境及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产品由原来大批量、少品种的生产方式逐步向小批量、多样性方向进行转变。在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直接费用所占比例较以前有很大程度下降,随之而来的是间接费用的比重有所上升。伴随着间接费用的增加,ERP中传统的以产量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式会造成产品成本发生扭曲,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成本精确计算的需要,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因此,急需一种能保证产品成本得到精确计量的成本核算方式出现,而作业成本法就是建立在精确计量的基础之上的。它通过对作业的划分,以资源动因及作业动因作为分配标准,可以对各间接费用进行合理、准确的分配;通过改进增值作业,消除不增值作业,优化企业作业流程,可以实现成本控制,增加企业价值。因此,构建一个基于ERP的作业成本系统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作业成本法与ERP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作业成本法与ERP系统的整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大多数ERP系统中,与产品数量相关的指标常被用来作为成本计算的分配标准。但是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模式的形成,与产品数量无关的费用不断增加。在现有产品成本间接费用的构成趋向于复杂化的情况下,继续使用工时等单一标准对所有间接费用进行分配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成本计算需要,会严重扭曲产品的真实成本。而作业成本法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作业的划分及动因的设定,可以不必再采取工时等单一指标,而是找到产生间接费用的因果关系,按照各自的动因对间接费用进行分配,就能够合理、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

第二,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是标准成本法关注的重点,而ERP中标准成本法的使用就使得此过程的成本控制在企业备受重视。在企业整个经营发展中,生产过程只是其中一部分,还包括产品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过程。但是这些过程的成本控制被企业所忽视。而产品的研发设计在整个产品产出过程中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旦产品设计完成,产品的大部分成本就已经确定。把作业成本的管理理念融入ERP系统,可以在设计阶段就开始对作业进行分析,增加增值作业,尽量减少甚至消除不增值作业,优化企业作业流程。

第三,对于越复杂的产品,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计算的计算量就会越大,而手工操作难以完成大量的成本计算。通过与ERP系统的融合,借助ERP系统的种种优势,就可以解决计算量大和信息获取困难的问题。

作业成本法与ERP系统的整合不仅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ERP系统几乎包含了企业内部所有的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有效计划和控制,能够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在ERP系统所有的管理思想中,供应链管理占据了核心地位,它渗透到了整个ERP系统。另一方面,从作业的角度来看,从供应商到企业再到客户的这一条供应链实质上就是一条作业链,它是一系列企业生产经营作业的集合。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消耗一定的作业量,而每一项作业的完成都是以资源的耗费为前提的。企业对作业进行改进和优化,实质上就是对资源的耗费进行改进和优化。通过对资源耗费和生产流程的控制,企业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因此,作业成本法与ERP系统具有管理思想上的一致性。

三、ERP环境下作业成本系统的构建

现如今大部分企业都已实施了ERP系统,基于ERP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大量数据的优势,本文致力于如何把作业成本系统构建在已有ERP系统之上。作业成本系统的构建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基本模块设计、数据交流、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控制和数据库设计。

1.ERP环境下作业成本系统基本模块设计。作业成本系统主要包括基础数据管理模块、作业成本核算模块、作业成本分析控制模块三部分。其中,基础数据管理模块主要是对资源、动因等概念的定义与设置。作业成本核算模块主要负责作业成本的核算。但是,成本核算并不是企业构建作业成本系统的最终目的。因此,能够对作业成本进行分析、控制并帮助企业进行最终决策的分析控制模块是必不可少的。

2.数据交流。数据交流是作业成本系统构建的一大难点。作业成本系统不仅要向用户提供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析的数据,还要能够从原有ERP模块中提取所需资料,进而充分利用ERP的数据优势。因此,在所有作业成本计算所需要的数据中,凡是能够从原有ERP系统的数据库提取的都要尽量从数据库中提取,对于无法提取的数据,采用人工输入的方式。要想充分利用已有ERP系统数据库的数据,如何提取数据就变得尤为重要。在技术上这是一个难点,在实际操作中也需要进行改进。为了方便数据的提取,需要对原有会计科目进行细分。根据所属作业的不同,增加“××作业”明细科目。

3.作业成本核算。进行作业成本核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进行作业的划分并建立作业中心。作业的正确划分是进行作业成本核算的基础。经过划分之后,企业的作业数量比较大,而且许多作业性质相同。因此,为了成本分摊的方便就需要进行作业中心的建立。第二步,定义作业成本库并归集相关的成本费用。在对成本费用进行归集时就需要按照“××作业”明细科目进行归集。第三步,定义成本动因,计算成本动因率。根据引起每项作业成本发生的原因来进行成本动因的定义并编制成本动因清单,成本动因率=作业成本库费用/成本库成本动因总量。第四步,对作业成本进行合理分配,计算产品成本。最后根据计算出的成本动因率和各产品所消耗的成本动因的数量来计算产品成本。

4.成本分析控制。作业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正确认识产品成本的情况,并进一步进行成本分析和控制。作业成本分析控制包括作业成本构成分析控制和作业成本差异分析控制等方面。其中,作业成本差异分为客观差异与主观差异两类。客观差异是由于外界环境变化所导致的作业成本差异,比如技术改革导致的作业流程的变化等,应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进行优化。主观差异是作业实施过程中的低效率或浪费所致的作业成本差异,对于这类差异应找到直接负责人并进行积极控制。

5.数据库设计。在本系统的数据库中需要构建六个实体,包括用户、资源、作业成本库、作业动因、作业分配和产品作业成本。

四、作业成本法与ERP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构建基于ERP的作业成本系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是作业成本法与ERP系统的结合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如何有效利用大量原始数据的问题。ERP系统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包括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如何有效提取数据并充分运用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第二,设计的作业成本模型要具有一定的可重新定义性。随着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方式的形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而不断优化作业流程也是企业良好发展的需要。因此,企业对作业成本模型的更新定义有着较高的要求。第三,在设计基于ERP的作业成本系统时要注意预留接口,以便和其它模块进行连接。

除此之外,作为一种新的成本系统,它对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及人员的素质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

[1]刘秋生,郝必传.作业成本法(ABC)在ERP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探讨,2001(7):60-61.

[2]徐学军,花雪兰.基于作业成本法的ERP中的成本经营研究[J].商业研究,2003(21):1-5.

[3]李勇.ERP系统下作业成本法应用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9):92-93.

[4]周艳.ERP环境下作业成本法应用[J].财会通讯,2011(22): 123-124.

(责编:若佳)

F270.7

A

1004-4914(2014)08-029-02

王晴晴,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会计学系硕士研究生;王国会,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会计学系副教授 山东青岛 266000)

猜你喜欢

成本法动因成本核算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利润差异探究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光伏企业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构建研究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基于直埋成本法的地下综合管廊入廊费定价机制
实例研究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