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探究
2014-02-11傅宝珍
傅宝珍
(江西省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46)
在当今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共存相融的全媒体时代,信息发布更方便、更快捷,信息传播速度得到了极大提高,传播范围得到了极大扩展,传播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人们随时随地可通过手机、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进行信息与知识的交流和传递。讲座作为一种知识传播方式,已得到社会各领域的充分肯定和重视。公共图书馆讲座以其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公益性等特点,成为众多读者提升自我、充实生活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最佳选择。在全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如何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利用全媒体开展讲座服务,笔者就此做些探讨。
1 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现状
我国图书馆讲座起源于书院的讲会制度。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沈雁冰、郭沫若、老舍、季羡林等文化名人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过讲座[1]。进入21世纪,随着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兴起,在各级政府的直接推动下,各地公共图书馆结合本馆优势资源,开办了各类主题讲座,已形成“文津讲坛”“乡土课堂”“上图讲座”“文澜讲坛”等在全国较有影响力的图书馆讲座品牌。随着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的成立,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步入深入发展阶段。但我国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在得到较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讲座形式占主流。大部分公共图书馆仅在馆内开展讲座服务。邀请主讲嘉宾,利用图书馆报告厅举办讲座,已是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的常态做法。开讲周期固定、举办形式单一,以“坐讲”的形式居多,即主讲人在上面讲,听众在下面听。利用馆外场地、面向基层读者的讲座服务较少开展。(2)讲座听众老面孔居多。公共图书馆一般只通过图书馆官方网站、馆内海报、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方式提前发布有关讲座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其他相关情况,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及时发布图书馆讲座信息的形式较少采用。由于讲座宣传工作的不到位,大量听众对图书馆的讲座了解甚少,前来聆听讲座的听众比较固定,到馆听讲座的听众大部分是附近的读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往往不能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文化大餐”。(3)讲座受益面有限。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组成部分,是实现公众信息公平权利的制度保障。但目前公共图书馆的讲座服务覆盖面不广,没有利用新媒体开展多样化的讲座服务。在利用移动网络为读者提供讲座服务方面,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
2 全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模式
2.1 全媒体环境对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的影响
全媒体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2]。全媒体使图书馆文献典藏更加多元化、图书馆服务更加多样化,让读者学习更便利、文献获取更个性化,让图书馆服务链更广泛、服务布局更均等。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为提高图书馆讲座的服务能力、丰富讲座的服务形式,培养公众的图书馆意识、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能促使图书馆讲座实时传播、多媒体互动,也可使图书馆讲座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2.2 全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模式
2.2.1 场馆讲座服务模式
利用图书馆场所举办讲座活动是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全媒体环境下,要成功开展馆内讲座服务,首先,应确定讲座主题。选取符合听众需求的选题是讲座服务赢得听众关注的前提。因此,应做好听众需求调查。可通过网站、博客、微博、微信、QQ群等发起“公益讲座”主题征询活动,向广大读者征求讲座主题。同时,可通过读者调查的方法,了解读者需求,根据不同年龄、文化素质、兴趣爱好的读者做好选题策划。其次,选择优秀的主讲嘉宾。可邀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作为图书馆的主讲嘉宾。可将主讲嘉宾的简历上传至图书馆网站的讲座栏目,以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嘉宾的特长和研究方向,进而有选择性地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讲座活动。再次,丰富讲座形式。要改变目前“一言堂”的讲座模式,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讲座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视频资料,通过多媒体设备在现场播放,还可利用舞台布置背景,进行“场景再现”,使听众享受到讲座带来的视觉新体验。还可借鉴电视访谈节目的形式,变“一人讲”为“二人对讲”或“多人同讲”,通过访谈、对话、现场交流答疑等形式,实现主讲人与听众的互动。如宁波市图书馆的“天一讲堂”曾邀请青少年教育专家叶小平、萧云开展了“只有问题家长,没有问题孩子”的访谈式讲座,主讲人分别从父母亲的角度,结合各自的经历向听众介绍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怎样做好引路人,并解答了听众的种种疑惑,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3]。
2.2.2 网站视频讲座服务模式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节奏非常紧张,大多数读者不能到馆聆听讲座,但他们又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网络的发展和全媒体环境的形成,使信息传播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图书馆可构建网站,开展网站视频讲座服务,以充分满足那些因各种原因而不能到图书馆来聆听讲座的听众的需求。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的建立以及文化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实施,为公共图书馆开展视频讲座服务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公共图书馆可精选各类精品讲座资源,发布在图书馆网站上,或建立相关讲座视频链接,方便读者通过网站在线观看讲座。如江西省图书馆及时将每期讲座现场的视频录像上传至图书馆网站,读者只要利用电脑、手机等终端登录图书馆网站,点击在线讲座栏目,就可直接观看感兴趣的集声音、图像、文字为一体的讲座[4]。网站视频讲座服务,让读者身处异地只要点击鼠标就仿佛亲临现场听讲座,有效解决了时间与兴趣相矛盾的问题。在线讲座的无限传播,实现了公共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2.3 讲座文献借阅服务模式
以专题或汇编形式将讲座资源整理成书,或制作成光盘,经图书馆编目处理后,读者可通过图书馆OPAC查找、借阅所需讲座资源,全面了解专题讲座知识。讲座类书刊的出版是对演讲者学术、思想和才华的一种浓缩展示,读者通过阅读讲座类图书,更能深刻理解书中的内容和精髓。如上海图书馆对讲座资源进行整理,出版了《上图讲座》系列专辑和《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丛书》,所收的皆为知名学者的精彩演讲,将众多讲座中的一些华彩乐章演绎成书本,供读者阅读,进一步扩大了图书馆讲座的社会影响力。《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丛书》中的每种书均由主讲人对原讲稿再作适度加工,但仍保持演讲特色,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层次清晰,例证丰富。《上图讲座》目前已出版3集,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5]。利用数字技术,将讲座内容刻录成光盘,一方面可有效保存讲座内容,另一方面又便于读者借阅。读者在家或在任何有播放设备的场所随时可播放观看讲座光盘内容。讲座光盘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本馆公益讲座内容经有效加工而成,另一种是购买或其他单位捐赠的讲座光盘。如上海图书馆将 “上图讲座”制成视频光盘下发到上海各区县分馆,延伸了图书馆讲座的服务范围。
2.2.4 媒体合作讲座服务模式
合作是人的社会实践中的普遍行为,合作也是人类社会之所以延续和发展的秘密。社会合作的开展标志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图书馆与媒体合作开展讲座服务,可提升图书馆讲座的知名度。针对读者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提供细分的服务,可消除讲座信息传播的不平衡现象。公共图书馆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与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合作,宣传图书馆的讲座服务,深化图书馆的讲座服务。在报纸上开设讲座专栏,以连载的形式刊发讲座内容;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普及面广、接收简单、影响力大的特点,在固定的时段播放讲座,可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与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联合开展讲座服务,既丰富了媒体的信息传播内容,又宣传了图书馆的功能,实现的是双赢。厦门市图书馆与厦门日报、厦门晚报、厦门商报等纸质主流媒体,厦门政府网、厦门文化信息网、厦门小鱼网等网络及厦门卫视、厦门广播电台等合作,构建出平面与网络相结合的立体式宣传模式[6],有力地推动了讲座服务的发展。
2.2.5 移动讲座服务模式
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也催生了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变革。以手机图书馆为代表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应运而生。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广泛,构建移动图书馆除了提供基本的图书借阅服务外,还应积极探索开展移动参考咨询、移动视频点播服务。在图书馆讲座资源日益丰富的今天,公共图书馆可在构建移动图书馆的基础上,开发讲座资源,开展移动讲座服务。一是通过移动网络发布讲座信息。将每期讲座的内容、时间、主讲人介绍等信息发布到WAP网站上,读者通过手机即可浏览图书馆发布的讲座信息、馆藏书目信息、借阅信息等。二是根据读者提交的申请,提供讲座点播服务。为远程访问图书馆的读者提供讲座点播服务,可真正突破图书馆讲座服务的时空限制。如上海图书馆成功首创的图书馆移动数字阅读服务新模式,整合了资源厂商的内容,并能通过手机客户端、互动触摸大屏向所有“上图”的持卡读者提供书目检索、读者服务、展览讲座、“上图”信息、分馆导航等多项服务[7]。
3 全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发展思考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公益性事业单位,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公民素质,是其重要的使命之一。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认为:“图书馆是人与人交流的空间,是聚集信息资源和人的资源的知识空间,是人们共享知识的第三空间。公共图书馆要谋求质的发展和软实力的提升,力争在未来知识服务体系中赢得一席之地,为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8]图书馆讲座服务是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全民终身学习需要的一项举措。在全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要利用全媒体的功能,丰富讲座内容,采取多种讲座形式,把公益讲座办好,办成读者满意的服务品牌,使图书馆成为传播知识的空间。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公共图书馆讲座的科学发展,还需做好以下工作。
3.1 树立品牌意识,创建图书馆讲座品牌
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公共图书馆讲座也需要创建自己的品牌,以展现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提供者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图书馆讲座强势品牌。从讲座的选题、主讲人的选择、听众的组织、讲座场地的营造、讲座产品的整理等方面,精深谋划,科学组织。从图书馆角度看,创建讲座品牌还需要:一是人才的支持。在全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馆员应该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能熟练操作各种设备,熟知各种媒体的相关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策划能力。围绕公益讲座,图书馆必须构建一支优秀的服务团队,配备主持、宣传、策划、摄像、服务人员,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二是设备的支持。全媒体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对设备的要求更高。高密度存储技术、数字技术的应用以及网络传播渠道的更新维护,都需要配备相应的设备。
3.2 解决好知识产权问题,扩大讲座资源的传播利用
讲座内容是主讲人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2010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享有作品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著作权。录音录像制作者使用他人作品制作录音录像制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未发表的作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9]。遵守《著作权法》是图书馆应尽的义务。讲座视频服务、讲座光盘借阅服务,与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联合开展讲座服务,都有可能涉及著作权问题,公共图书馆要正确处理好讲座资源的著作权问题,在主讲人的许可下,通过多媒体传播讲座资源。
3.3 引入讲座评价机制,提升讲座服务质量
一场讲座质量的优劣,听众的评价是关键。公共图书馆可引入讲座评价机制,通过听众及其他媒体的评价反馈,根据听众的讲座需求,调整讲座的内容和形式,使讲座更切合广大听众的需求。讲座评价既是对图书馆讲座服务的评价,又包括对主讲人的评价。旨在发现图书馆讲座服务的不足,促使图书馆采取相应措施,改进讲座服务,提升讲座服务质量。图书馆可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在图书馆网站的讲座栏目下设置讲座评价表、开设讲座论坛,通过读者填写讲座评价表,或图书馆馆员与读者、读者与主讲人沟通交流的形式来进行。也可以建立图书馆博客、微博、微信、QQ群等渠道让读者直接发表评论进行讲座评价。
4 结束语
科技的发展和全媒体的繁荣为图书馆讲座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共图书馆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优势,通过媒体实现优势互补,打破时空的局限,增强讲座的辐射力,建立多层次、全方位、跨媒体的讲座传播态势,传播现代文明,播撒知识的种子,让讲座成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的大课堂。
[1] 兰艳花,单志远.我国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实践现状及若干建议[J],图书馆界,2011(60:78-80.
[2] 全媒体[EB/OL].[2014-03-24].http://baike.baidu.com/link?url=YeVuYBVDkR8rhsSiPCktsjx-eg1NLfR-C37e48q4RlR sKJX_VlcLnC0M9goJq7M-6hBurdabxf9SCSWy48pbP_.
[3] 李萍.论图书馆讲座品牌创建的策略[J].图书馆界,2013(2):15-17.
[4] 江西省图书馆展会讲座 [EB/OL].[2014-03-24].http://www.jxlib.gov.cn/conf.aspx?typeid=11.
[5] 历年上图讲座出版的书籍 [EB/OL].[2014-03-25].http://www.library.sh.cn/jiang/jzsk/jssj.aspx.
[6] 苏华.图书馆讲座社会化合作探析——以厦门市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2(10:47-48.
[7] 陈慧娟.移动服务拉近公众与图书馆的距离[N].中国文化报,2013-11-26(7).
[8] 发挥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空间的价值 [EB/OL].[2014-03-25].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586b810100ovvl.h tml.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EB/OL].[2014-03-25].http://www.gov.cn/flfg/2010-02/26/content_15444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