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兰壶》绝美壶艺的气韵

2014-02-11范志云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8期
关键词:玉兰花壶嘴壶盖

范志云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玉兰壶》绝美壶艺的气韵

范志云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玉兰壶》不仅是一件实用的紫砂茶具,看这壶身造型,也会由衷地惊叹其壶艺之完美惊艳。玉兰花香,提梁点睛,笔者将严谨与灵秀融于壶中,营造出自然天地之灵气。

玉兰壶、立体横向、提梁、气韵

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有玉兰的传说。讲的是很久以前在一处深山里住着三个姐妹,大姐叫红玉兰,二姐叫白玉兰,小妹叫黄玉兰。龙王锁了盐库,不让人们人吃盐,导致了瘟疫发生,死了好多人。三姐妹十分同情他们,于是决定帮大家讨盐。村子的人得救了。三姐妹变成了美丽的花树。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就将那种花树称作“玉兰花”。这个传说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完美的向往。

《玉兰壶》像一位灵气的少女,从古代走来,带着当年气韵,让人魂牵梦萦。作品胜在气韵,无可挑剔的光货技艺。即使不施装饰,依然夺人眼球。笔者格外注重壶体的气韵和细节刻画,这亦是他多年辛勤积累的结果,看这把壶的壶身造型犹如玉兰一般,精雕细琢,转角自然和谐,砂质细腻,泛着隐隐的古朴之色。壶嘴蜿蜒流畅,浓缩着流转岁月;壶盖与壶身衔接处线条明朗,肩颈宽阔,似乎凝练着历史的沉重。

细观《玉兰壶》,壶型典雅,创意新颖,线条和形体方中寓圆,刚柔并济,呈现古汉风韵。跨越的提梁在整体构架之上抬升,壶型更显浑厚大气。轻持壶钮,细致雅趣的壶钮顺势提起覆实严合的壶盖。钮、盖、身沿袭在一致的呼应之中,凝重浑厚之感油然而生。壶流端部,一点向下的引流状,蓄势待发,想必茶水满壶时,定能呈现出一番“飞流直下”的动魄景观,水的灵动姿态,抒发情怀。再看提梁,造型格外秀气,由下往上逐渐收缩舒展,似琼楼玉宇,更添几分秀美灵动之感,少了几分严肃静穆的气氛,精气神俱佳。

《玉兰壶》不仅是一件实用的紫砂茶具,看这壶身造型,也会由衷地惊叹其壶艺之完美惊艳。玉兰花香,提梁点睛,笔者将严谨与灵秀融于壶中,营造出自然天地之灵气。壶嘴、壶钮、壶把三点一线,工艺协调规整,处处彰显作者精湛技艺。作者将原本浑圆的壶身几何切割成六方造型,块面清晰,线条挺括,气势十足,六方壶盖与壶身吻合,层层拓开,有一股向上伸展的挺拔力度,宽肩匀称,方中带圆,犹如美人绰约的肩膀,在光线的搭配中,精气神俱现。

在立体横向上,《玉兰壶》展现出了另一番别具风韵的柔美。壶嘴造型优美,像流云,也像仙子飘舞的衣袖。壶嘴出水格外流畅,如高山流水,汇聚在赏壶人心间。精湛的制作工艺是壶艺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壶在线、面上,做到匀净挺括,精致细腻,处处都体现着一丝不苟,给人以赏心悦目之美感。一把小小紫砂壶,孑孑天地一瞬间,盈盈回眸,无语胜万言。一把好壶,不仅能触动赏壶人的感官,陶冶把壶人的心智,更能展现壶内壶外人知足常乐的幸福感。笔者把对紫砂泥的万千情感全部寄予了这件作品,壶泥色温润,线形流畅,墩朴的壶身和提梁虚实搭配恰到好处,壶身和壶底衔接处弧线挺括有力。笔者让真正的紫砂作品和自己心灵相通。把不同的情感愿望、人生境界和对大千世界的百般依恋和万千情愫一起揉搓、点化,使紫砂泥开出通达灵性的生命奇迹。一把好壶,虽不会先声夺人却让人感受到了沉默是金、大爱无言的效果,正所谓安静独守,大美无言是也。

人类灵巧的双手创造了精彩的文化,而陶都宜兴,双手更赋予了紫砂器物美妙的韵味。巧手与精神相连,依附着自然造化的紫砂壶全手工成型技法,提升着紫砂泥的品性,内含紫砂艺人在作壶时的个人品格魅力。清新淡雅的艺术妙境雅俗共赏,抽象美感在古今之间贯穿,玉兰之魂注入悉心制作的紫砂壶中,使壶品得以气质的提升。

[1]《紫砂珍品集》

10.13212/j.cnki.csa.2014.08.042

猜你喜欢

玉兰花壶嘴壶盖
玉兰花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春天到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我爱玉兰花
对视玉兰花
瓦特的故事
历 练
没想象的糟
瓦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