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需要系统方法的标准化领域——试论综合标准化的项目选题综合标准化十谈之一
2014-02-11沈治平
沈治平
综合标准化—系统标准化
综合标准化是运用系统思想开展标准化的一种方法。综合标准化强调标准化工作的目的是解决具体问题而不是制定标准本身,工作重点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的综合性问题而不是个别孤立的问题,工作方法是围绕特定目标制定成套标准而不是单个的、分散的制定标准,工作衡量标准是实施效益而不是制定的个数。综合性成套性整体协调性是综合标准化突出的特征。综合标准化与标准化管理,标准制修订与实施,标准化基础能力建设都密切相关。
近年也有一些国家如日本,反思中认识到应注重整个行业的标准化系统设计。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各主要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式的标准化方法。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明确指出“由于技术多样化发展以及许多新兴市场的技术融合,现需要由上至下的方法开展标准化,首先从系统或系统架构层面开展工作,而非以往的从产品层面开展工作。如环境,安全和健康等领域同样愈加需要系统标准[1]。”其把这种标准化概念方法称为“系统标准化”。将系统标准化方法作为国际标准化领域的重要战略课题开展专项研究。因此,国际大趋势的发展与我国提出的综合标准化方法不谋而合。
我国的综合标准化较之IEC 提出的系统标准化内涵更加宽泛,不仅包括系统对象,也不排除产品对象,与产品型号标准化[2]有很大的交集。型号标准化在我国军品武备研制中有应用实践,是我国军口独创的综合标准化。对标比较,综合标准化以目标为导向;型号标准化以过程为导向[3]。发展综合标准化学科建设,确立目标导向从系统或系统架构层面结合系统工程理论运用,是主要方向之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全国多方位的推进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各行各业探索实践中各种理解认识见仁见智。本文及后续系列文章通过分析讨论,求取有识之士正确有效的指导,探讨与分享有益的做法。
系统与产品
系统,从中文字面上看,“系”指关系、联系,“统”指有机统一,“系统”则指有机联系和统一。系统的定义依照学科的不同、待解决问题的不同及使用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国外关于系统的定义已达40余种[4],标准化组织给出如下定义:
日本工业标准JIS定义系统为“许多组成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标行动的事务”。
IEC 对系统给出的定义是:“由一组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元素构成,为实现一定目标的整体,需要具体的结构和工作方法以支持利益相关方的应用和服务”[5]。
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可以从性质方面特征给系统概念下定义:①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诸元素组成的整体性复合体;②它与环境组成特殊的统一体;③任何被研究的系统通常都是更高一级系统的元素;④任何被研究的系统的元素通常又都作为更低一级系统。
我国标准化学者李春田从标准系统概念切入,“标准并不都以系统方式存在,只有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必定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并结成一个具有特定目标和特定功能的、完整的有机整体,其为标准系统[6]。”
产品,指某个具体的人类劳动的物质对象或市场中提供服务的某种方式。有时产品是系统中提取的个别形态,在产品中也会体现各种系统的关联与聚合。
比如,一项物质产品。它是由相关联的科学成果工业技术,管理技术,经济财务等各种系统作用影响而成。标准化目标对象应该是系统,尽管包含了以产品为主体标准系列。
私人法律顾问与私人医生服务,是一种产品。而支撑产品的刑法,民法,公司法,海商法,国际法等;内科,外科,神经科,妇科,男科,老年病学等都应该是系统架构层面的。虽然典型法律案例,典型病例也常作为范例加以推广应用,但作为综合标准化系统标准化的概念来讨论,应该回归到系统。
有些(型号)产品不具批量性质,某些特大型工程项目,比如三峡水利工程、海洋工程钻井平台往往批量小或完全是单一产品,标准化必须着眼系统而不是仅针对型号产品量身定做单一规格标准。
以往的标准化更多的是在产品层面开展工作。我国的型号工程标准化,从典型产品出发着眼系统协调。型号标准化更适合于投资大周期长的重大工程项目。
系统或系统架构是分层的。解决层级高的问题必定需要更多的资源。从产品出发,解决低层级的系统问题也许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为了降低工作的难度,将基点落在某产品上,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合的系统脉络选题,开展系统的综合标准化。
我国彩电元器件可靠性及建筑门窗规格综合标准化成功案例[3],也是系统对象而不是型号产品对象。虽然从14吋彩电着手,成果是全系列彩电,不是单一某型号。门窗也是,不会是某品牌某型号。
IEC 的表述就更加明了清晰了。IEC 认为“需要大量精力提高对系统标准化的理解并扩展其应用范围”[1]。
系统对象识别
如何选择和识别适于开展综合标准化的系统对象?是综合标准化首先遇到的问题。IEC 将此表述为:“识别需要系统方法开展工作的领域”[1]。
研究、比较、论证、确定综合标准化项目选题,一定是在对行业发展,产品走向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充分了解面临的问题挑战,了解与国外先进水准的差距,也对自身能力状况有客观认识,权衡利弊后选择的结果。
有学者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熵(entropy)的概念来研究标准系统,不时引入负熵,降低熵值,改善混沌程度[7]。虽然可以从总体上动态的看待标准的系统[8],但更具操作性的还应该是综合标准化的方法。
某些系统领域与法规要求、与先进水准差距显见,问题突出经济性差、标准缺乏关联协调,并且利用具备的资源,经过努力可以解决提升的对象可以识别选择为综合标准化的项目选题。对象不必限于型号产品,从系统架构入手更适于确定具体目标。
以造船为例,综合标准化可有诸多系统选项:造船信息标准;造船模式;绿色船舶;海洋工程建造;精度管理;配套采购质量控制;安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9]。
图1 船舶对环境污染的形成
绿色船舶综合标准化起点源于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我国作为成员国一开始处于被动应对。作为产量上的造船大国,技术优势相对缺乏,对IMO提出的减排节能行动目标的挑战,抱怨抵制多于积极行动。好在政府思路转型,积极组织投入,在不长的时段里出现转机,变被动为主动趁势利导加速产业升级。当下政府部门如工信部、交通部,专业机构如船级社、大学、研究设计单位直至船厂及配套机构,多层次大范围长时段协同工作有序进行,仅工信部组织的专家组到目前为止已有九个,这是特点之一。特点之二,成果可期。不仅仅编制修订各层次一整套标准,船级社对绿色船舶设计、建造开展第三方合格评定认证,核发等级证书,直接影响到船东、船厂实际经济利益。绿色船舶综合标准化对国际船舶市场划分,人类生存的海洋环境大气环境也会影响深远。这项标准化系统工程的展开,起始并没冠以综合标准化的名称,但其目标导向,系统入手综合协调以及成果可期的特点,就是综合标准化的范例。
绿色船舶综合标准化对象并不是某一型号产品,而是从节能限排这个系统入手,从散货船、油轮开始,逐一推向集装箱船、滚装船、液化天然气船及客船邮轮各类船种,可以成为综合标准化选题借鉴参考之一。
有了这一次绿色船舶的综合标准化实践,也为提出开展其它有利于造船业产业升级新的目标对象的综合标准化打下基础。
绿色船舶综合标准化先设定目标要求;划分分阶段实施等级要求;确定现有船只符合状态分布;新造船设计计算标准等各类衡准标准;公共标准确定后,至于如何满足要求可以发挥创新,由各自竞争性“私标准”充分发展,最终以产品认证升级为目标实现的标志。公共标准包括IMO船舶压载水管理(BWM)、气体排放标准(防污公约MARPOL附则VI)、拆船公约(Ship Recycling)、防污底公约(AFS)、新造船能效设计指数 EEDI(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Index)等。对船舶大气排放,航行水域排放,做出分年度阶段的提升指标三段进程强制性标准。要实现目标要求不仅牵涉到内燃机动力行业,船舶辅机行业,也涉及燃油行业,船舶性能降噪减阻等方方面面,且要求持续推进,分阶段达标。我国工业界技术薄弱,现有绿色标准缺乏,通过综合标准化活动直接对产业升级发挥提升作用。
IMO推出的目标型船舶建造标准GBS(Goal Based Standard),GBS的功能要求将会通过船级社的规范和工业界的标准进行细化。由于GBS对船舶安全标准的要求大幅提升,必将导致造船成本的增加,对造船工艺的要求将更高,这些变化将对我国船舶工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对应的一整套互相关联的工业标准有待推出。
还有造船信息管理的综合标准化,也是系统层面的。多年来引进不同国家各类公司的软件各自为界,在设计、管理、生产流程中建立起一道道沟壑壁垒,如能统一标准解决导出结果转换兼容,可真功德无量。许多造船信息工作者,呼吁建立造船信息标准体系[10]。解决目前不同软件互为壁垒阻碍流通的现状。这是牵涉因素众多,协调量大的系统工程。技术部门也一直在探索如何解决,以其特征作为综合标准化项目,是可考虑的选项。
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综合标准化的选题非常多。城市规划,文化教育卫生交通环境、大型设施布局,社会服务各行各业不胜枚举。具体到水电气及排放等地下管线,都可用综合标准化协调权衡相互关系,选择总体最优的系统标准。在我国养老保障方面,城乡及地区间标准差异悬殊。仅城镇退休人员企业、事业、公务员三轨制就造成互不关联难以逾越的标准体系,也给社会造成极大困扰。同在一个公司工作的员工,分固定工、协力工、外包工,企业性质、事业性质等,身份不同养老保障标准大相径庭。对此在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层面开展养老保障综合标准化也是大有可为的。
做标准是需要成本的。大面积作标准,还要高水平高质量,没有大投入何以运作?那么,为数众多的非重大专项承担者,在人力物力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开展综合标准化活动呢?选择某一适当的选题成为必然。这个选题无需包罗万象,也没必要涵盖所有,量力而行,不求标准数量,十来个数十个也就可以。只求解决面临的某一方面问题,追求经济学上的最大边际效应。
结语
综合标准化的核心特征是将解决系统问题作为目标的标准化活动。
确定选题是与确立目标联系在一起的。选题不当,会难于提出具体目标。没有目标,何以推进标准综合体,哪些是关联标准就比较泛化。泛泛作标准,谈不上为什么或有什么可以平衡协调,最终结果也说不上解决了什么综合性问题,这就脱离了综合标准化范畴,完全失去了综合标准化的内涵。
简而言之,选题对象应该是:某些系统领域与法规要求、与先进水准差距显见,问题突出经济性差、标准缺乏关联协调,并且利用具备的资源,经过努力可以解决提升的对象。对象不必限于型号产品,从系统架构入手更适于确定具体目标。(zpshen@yeah.net)
[1]IEC 发展纲要 2011,b2 系统和领域方法,[R]P10.
[2]朱宏斌.型号工程标准化[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3]李春田.现代标准化方法--综合标准化.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4]周德群.系统工程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
[5]IEC SMB/5027/R SMB/ahG35(系统组)报告[R]P3,2013-5-3.
[6]李春田.标准系统的结构[J].标准科学,2011.(5).
[7]王季云.标准化运行机制研究——基于熵和耗散结构理论[J].标准科学,2009(6).4
[8]麦绿波.标准化学科熵的概念及其数学模型的创建[J].中国标准化,2012(11/12)
[9]沈治平.造船综合标准化的现实途径[J].标准科学,2010(1).
[10]秦萍.船舶信息化期待点睛之笔[J].中国船检,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