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历史小报,激学习兴趣
2014-02-10陈惠芬
陈惠芬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学习也不例外,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包括多媒体直观教学等)、运用情感教育等,还有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就是办历史小报。现就将办历史小报的有关问题谈几点做法。
一、启发自觉,培养兴趣
初一时,在教学“从猿到人”的问题之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人是怎样来的”的好故事、神话传说;教到“三国鼎立”时,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有关三国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又根据初一学生的好奇心理,让他们把教学中出现的“成语典故”列出来,举行专题知识竞赛。然后把好的集中起来出小报。到了初二,立足素质,着眼能力,引导学生在每学完一个单元后,分门别类地整理出若干问题,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用小报的形式介绍给同学。这一办法很能吸引学生,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小报一亮相,其思路之开阔,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彩是教师所未曾料及的。有“知多少”“想一想”“智力小测验”“历史小故事”“名人名言”“历史小幽默”等多个栏目。
二、加强指导、提高能力
(一)抓阅读能力培养
如何把他们办小报的积极性迁移到阅读上来呢?我以小报中出现的阅读问题为例说明阅读的重要性。如,有的急于求成,没有阅读有关的全部内容而断章取义;有的不问青红皂白,见多少抄多少;有的自己不阅读,靠道听途说,拿这种态度办报,闹笑话事小,谬论流传事大。端正态度后,再进行具体指导。
1.习惯培养
(1)课堂阅读。根据教学需要,讲课前读、讲课过程中读、讲课后读;有教师读,也有学生个人读和集体读,以造成“氛围”,陶冶读书情趣。在阅读中,一是要求学生读后能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一是规定阅读时间。这样既能提高阅读质量,又不影响课堂时间安排。
(2)课外阅读。一是造成悬念以激励。二是提倡探索以鞭策。当讲授的史实与小说故事相悖时,就介绍书目,请他们去阅读比较。
2.方法指导
根据办小报的实际,分别对正文、标题和习题进行阅读指导。
(1)读正文。办小报的材料主要来自课本,从书上搜集材料,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辩明史实和史论,这些都在正文部分。必须学会读正文,看懂根据什么史实,得出什么结论。其次,理清层次,寻找关键性字词和表示事物发展的词句,弄清楚历史事件的线索或因果关系。最后,要能从中寻找发现问题。一张有吸引力的报纸要有独家新闻或独到见解,一张好的小报也是这样。
(2)读标题和习题。编小报有时是先有材料,再提问题;有时则先有问题,再去搜集材料,这里有个材料与问题的关系,在教材上表现为标题、习题与正文的关系,弄清这一关系,以培养正确审题和选材能力。通过读习题,还能提高分辨史实和史论的能力,检查自己阅读水平。
(二)抓思维能力培养
1.动脑筋
(1)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学目标具体明确,符合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问题哪里来?以往总是教师出题给学生,是“要我想”,办小报后情况就反过来,学生自己选题,变“我要想”。
(2)独立作业。过去历史课作业学生大都不在乎,但把编小报与作业结合起来,直接与小报选材、挂钩,情况就不同了,既減轻了学生负担,又调动了他们办小报的积极性。
2.能力训练
(1)再现能力训练。看来的、听到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毕竟是出自书本或他人,要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必须是自己嘴上说、手上写出来的才行。要求初一学生每人每周至少要讲一个历史故事,初二学生开始编小报,把“讲”变为“写”。
(2)集合能力训练。一个阶段教学结束后,规定将内容归类整理成专题,这在以前往往是教师整理给学生去读,对学生来说,知识也许记住了,但能力还是教师的。通过办小报,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训练了能力。
(3)升华能力训练。对于初中学生主要通过联系比较中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点,从相同处发现规律,从异同点发现特点。如,有个学生学完世界史资产阶级革命后,能在小报上说明我国为什么不能像英法那样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进到资本主义社会,初步学会认识国情特点。当教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取得巨大胜利”后,有的学生能联系家乡、家庭变化,歌颂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有的小报能说出某一具体史实与小说的差异所在,还有的学生能将看过的某一历史题材的影视说出它是什么时期的情况……这些就是能力,体现了历史素质。学生高兴地说:“学历史有用,学历史有趣,历史课再不是好听不好记的怪物了。”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