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的提问
2014-02-10乔金鹏
乔金鹏
语文课上师生交流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提问了。怎样去提问,才能更有效地起到唤起、点燃的作用?
一、问题的设计要有方向
确实没有什么点石成金的方法,但是如果肯花功夫,方法应该还是有一些的。
听一位老师讲《陋室铭》。老师说,在当下关于房子的话题最热门。对于房子,你怎么看?我真还不知道现在十三四岁的孩子回想到啥。要是我,我指定有很多话,房价啦、涨幅啦、装修啦……可班上的学生很乖,直接点到老师的灵魂深处,他这样回答:“房子小一些,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没关系;就算是再大的房子,主人如果品行恶劣,那又能怎样?”老师表示默许,遂引入到新课。
这样的问法,可以吗?我觉得太大,孩子找不到准确的切入点,就“房子”这个词语,能说的简直太多了。所以,既浪费时间,又凌乱思维。我们不妨把这个问题缩小一下。比如,有的人一心觉得房子宽敞、豪华了舒服,也有人倒不以为然,觉得大小无关,只要温馨、幸福就行。能从两种态度中看出什么吗?这样,或许使学生的思维与文本追求相一致了。
二、问题的设计要有引导
上《咏雪》一课。我问:“咏”为何意?学生答不上来,七嘴八舌地嚷嚷。我告诉他们,能不能从文中的那些句子看得出来?他们嚷嚷的声音渐渐小了,开始读课文。
师:发现了吗?找一句说说。
生:“未若柳絮因风起。”“撒盐空中差可拟。”
师:很好,这都是“咏雪”的句子。明白什么是“咏”了?
有学生大喊:“就是赞美!”
师:学过咏……的诗词,比如……
生:咏柳、咏鹅。
就这样,思维和知识一起到岸。
师:同学们,你们能发现兄子和兄女说的话的特点吗?
生沉默。
师:读一读,再想想。比如,可以把太傅的话也加进去。
生:“微若柳絮因风起。”“撒盐空中差可拟。”“白雪纷纷何所似?”
师:反复读,一定能发现。最好数一数字数。
生:哦,读起来和诗句差不多。
师:非常棒!这几个人都是出口成诗啊!有没有发现和前文那句话有联系?
生:讲论文义。
师:非常棒!就是“讲论文义”。只一次这讲论文义,就能够满口华彩吗?能不能读出文字后面的内容?
生1:我觉得谢太傅是经常性地组织这样的活动,才有他的子侄辈们才华非凡。
生2:我还看得出孩子们学得很轻松,很喜欢这样的氛围。
生3:在這样的氛围里,孩子们才会学得轻松,想得辽远。
师:很好。这就说明我们会读文章了。能读出文字背面的东西,不简单。我认为,这就是阅读的本事。
三、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
《金色花》一文短小凝练,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母亲的爱恋。
第一层
师:文中写了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几件事?你能读出其中的感情吗?
生:能。写出来孩子对母亲的爱。
生:也写出来母亲对孩子的爱。
师:就是母子之间的爱。
师:我们找一找表达母子之爱的句子,好好读一读。
生:“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师:注意,这里的几个词语,非常准确地写出了孩子的形象。你能找出来谈谈吗?
生:从“笑嘻嘻”“暗暗地”“匿笑”,我看到了一个可爱、活泼、机灵、淘气的小孩子。
师:你不觉得这个孩子有点烦人吗?妈妈喊他,他也不回,不合适啊。
生:这正是孩子喜欢母亲的独特表现。这种爱,很多时候只有在母子之间才会有。
师:还有这样的文字吗?
生:“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师:可以结合“黄昏”“落到地上”“又成了”继续谈谈你的看法。
生:这几个词语看似写孩子,实则写的是孩子对母亲的爱。夜色不早,孩子变回自己,可能是为了不让妈妈孤独,也可能是帮妈妈秉烛,也可能是替妈妈搭把手。看似轻,实则重。
师:不是有句话“你这坏孩子”一句吗,母亲都生气了。
生:没有。母亲的生气的话语,表达的是对孩子的喜欢和赞赏。这是一种独特的表达,就比如有些老奶奶喊自己的先生是“死鬼”,是“老家伙”一样。
师:这样的句子也有好几处。可以继续阅读、体会,与同桌交流,加深自己的认识。
总之,课堂上的问题设计,一定得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重点、学生实际等联系。但最重要的,提问得利于学生的接受和发现。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