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小说共舞

2014-02-10周丽娟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现状题型技巧

周丽娟

摘 要:用小说这一文体创造出的人物,不仅在道德上表现出惊人的力量,更在情感上摇荡出摄取人心的气魄,这就使它具备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为了考试,更为了认识世界、认识各色人等,初中生必须要读懂经典小说。

关键词:教学现状;解读要素;题型;技巧

一、教学现状

教会学生如何读小说,其实就是如何读社会、读人生、读心灵。而现今的教学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大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如今的中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下降,审美品位、欣赏水平甚至基本的阅读能力都偏低。有相当多的学生说不出经典小说其经典性在哪里,更有不少学生喜欢阅读情感庸俗又极其脱离生活实际的长篇小说,面对试卷上出现文质兼美的小小说时,竟然是一副读不懂的神情。

2.教师过分强调小说结构的分析,而忽视了文本本身,也就是忽视了语言的鉴赏、人物心理的探究、作品要表达的思想等。作者写这篇小说,不是无病呻吟,也不纯粹是为了金钱,他(她)实在是有新的认识要讲述给读者听,希望读者弄明白人间的是非善恶,希望读者在人世间做一个善良的人、智慧的人。如果把小说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方法上、技巧上,对这些表面化的东西钻研来钻研去(比如学生在答题时乱写一气,动不动就“铺垫”“伏笔”“生动形象”“表现了……情感”等等空泛的不着边的话),而对小说的精华部分没有做到细嚼慢咽,那就是本末倒置,得赶快予以纠正。

二、解读要素

如何让教师和学生在小说世界里像快乐的蝴蝶一样翩翩起舞呢?

我觉得,阅读小说的核心不在于声情并茂地朗读,而在于深刻地解读小说要呈现出来的那个生活着的世界,要深刻理解这个世界的核心,把握小说的主题,即作者到底要通过小说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与情感。那该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我觉得有三条路可以走。

1.“知人论世”,正确理解主题

“知人论世”出自《孟子》的《万章章句下》孟子的本意是论述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者本人思想、经历等的把握问题。一部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总是与作家的身世、生活、思想感情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分不开。因此,我们在解读小说主题时,必须“知人论世”。初中教材中收录的小说,大多是节选的片段,这些片段既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长篇小说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教《香菱学诗》,只有从《红楼梦》有关章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才能深刻地理解香菱陷在泥淖之中却追求高雅文化的那份可贵品质。再比如,教《故乡》,如果对鲁迅所处的时代和他独特的批判精神不进行相关的介绍,他的小说最精华之处,就常常被疏忽,或者被空泛地解读。鲁迅在《故乡》里,对闰土的生活遭遇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对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充满了无比愤恨,渴望通过奋斗(哪怕是孤独地战斗)建设一个美好的故乡,其爱朋友、爱故乡的情意真的令人肃然起敬。

2.抓住“细节”,深度理解主题

细节无处不在,它是《故鄉》中的闰土手上的那包青豆,它是《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眼光始终不离开他的活儿”,它是《范进中举》中,范进说的“噫!好了!我中了”。闰土为什么带着青豆而来?当然是为了友情的。于勒为什么眼睛始终盯着他的活儿?他是不是也在躲避菲利普一家人?范进为什么会喜极而疯?他需要积累多少的屈辱和痛苦才在这一时刻得到忘形地宣泄?作家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是不加考虑地随便写上去的,而是有他深刻的用意,或表现性格,或表达感情,最后归结到深化主题上。比如,《孤独之旅》中杜雍和抱着受伤的杜小康在芦苇荡里行走,那一串滴血的脚印,分明告诉读者成长需要付出艰辛的代价。

3.直视“眼睛”,剖析人物,完全把握主题

小说教学原本就应该以人物为中心,借助人物形象去了解生活,探寻生活的本质。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人物是小说的“眼睛”,小说的最大魅力就在于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无论是《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还是《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无不给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典型环境。所以要准确解读文本,就要通过这双“眼睛”去洞察。

如何把这双“眼睛”看准确?方法很多。单从人物描写角度说,就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无论采取什么描写方法,作者一般都是遵循“这个人物有什么样的思想才会有什么样的表征”这个规则去塑造的,因此,读者只有在分析人物时抓住这个规则,才能洞察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孔乙己》中,那件长衫一出场,明眼人就发现了孔乙己内心世界的旷世孤独与可怜可恨。《故乡》中的杨二嫂,一副圆规的身架,可见她尖刻、跋扈、锋芒四射,命运同样没有给这个美女带去好处,反而使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敌意。

经典小说带着优秀作家的良知和责任感,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接地气,使学生每阅读完一部经典,就等于把现实中的某一两个与之相似的人物分析了一遍,那无疑就提高了鉴别人物性格的能力。通过经典小说了解各种人物,了解各种人生,从而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这应该就是小说教学的终极目标吧。

三、题型与技巧

关于小说,离不开以下专业术语:

1.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2.小说中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顺叙:使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另外,还有补叙和平叙,这在初中试卷里几乎不出现。

3.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

考题往往要求学生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面对这种题型,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4.小说的环境描写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的特点、手法、作用等。描写自然环境的作用有:(1)推动情节的发展;(2)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3)衬托主题;(4)渲染气氛;(5)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5.小说的主题表述

这一类的题目,往往分值较高,近几年更有增分的趋势,在答题时,要注意有层次感:从文章表层谈到深层,从文章本身谈到社会普遍的某个现象或者人生某个道理,更要学生写出不一样的思想观点出来,那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小说教学中,对主题的教学要做得更到位一些、更深刻一些,即上文中提到的三大解读要素,教会学生能“知人论世”,能抓住“细节”和“眼睛”。

6.小说语言赏析

那些极具表现力的语言往往成为考查学生悟性的法宝,要求学生悟出方法、悟出潜台词、悟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果学生能够透过表层化的语言去细心推究深层化的情感与哲理,解答这类问题就不再是困难的事情了。

7.小说的主人公、叙述人称、叙述角度和线索等等

作家为了凸显出主题,总是想尽办法通过多种角度来刻画主人公形象,安排多条线索来丰富故事情节、强化主题,还有“我”这个叙述者的安排也用尽其妙。这类题型稍加训练,就会有法可依的。

总而言之,小说教学,绝对不容忽视。但愿教师竭力拿出才华创造出与小说共舞的欢欣局面,带动学生全身心进入小说文本,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体会丰富的人生、广阔的世界,从而构建他们身心健康的幸福人生。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教学现状题型技巧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提问的技巧
焦作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